|
中石油天價開盤的隱患(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3:46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對此,上述中石油保薦人表示,并不能因為兩家機構席位的反常買入行為和兩個巧合,就此斷言,上述機構操縱中石油的開盤走勢。但機構獲得新股籌碼相對集中,彼此利益趨同,存在彼此互相配合,形成默契打高開盤價,騰出下跌空間方便日后派發的動因。而因為現行的機構無上限新股詢價發行制度存在漏洞,使得機構可以借此實現操控獲利的目的。 新股申購成普通投資者傷心地 當前,隨著新股的大量發行上市,機構投資者正在享受一頓美妙的盛宴。 目前,新股的發行制度是2006年9月證監會頒布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37號,下稱《辦法》)。 根據《辦法》規定,包括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券商、QFII等在內的多家機構,在新規定都將享受“多賬戶”的配售待遇。同時,每個資金賬戶由原來只可以申購發行量的千分之一改為9999.9萬股。而且,機構還可以通過網下配售另外得到20%-50%的股份新股。 按照上述規定,機構類同于申購新股數量沒有上限。在理論上,少數機構能利用資金優勢在新股發行的過程中壟斷和控盤每一只新股。由于這些機構能直接從一級市場獲得大多數籌碼,在二級市場上市時,可以合謀通過對倒推高開盤價,然后再分別派發,由此獲得超額利潤。 其中,手握巨資的保險公司自然成為最大受益者。根據Wind資訊最新數據統計,2007年1月1日至12月19日,共有56家保險機構參與了上市公司的首發和增發的網下申購,累計獲配投入資金達到743億元,占A股IPO及增發總融資額的9%。保險機構為“打新”動用的資金量達到2.63萬億元。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601601)三家老牌保險公司占據了一半比例。按中石油的1.94%中簽率推算,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網上申購分別投入的申購資金約為1547億元和613億元。 此外,券商在一些新股申購中也大出風頭,如中信證券和銀河證券在梅花傘(002174)和山下湖(002173)IPO過程中,二者共計獲得上述兩家公司的流通股分別占其實際流通股的13.8%和18.5%,并分別為梅花傘和山下湖的第一、二大流通股股東。 而梅花傘和山下湖上市后的狀況也與中石油類似,在2007年9月24日,兩家公司上市開盤價分別為發行價的3.38倍和2.92倍,之后,都出現連續下跌。在9月30日時,兩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中,早已不見中信證券和銀河證券的蹤影。 交易所統計顯示,2007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91%,網上中簽率平均為0.3%,假設全年參與新股申購40次,則全年獲得收益率約為23%,這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的5.9倍。對以貸款融資申購新股的投資者而言,其收益率也高達15.71%。 伴隨著巨大的收益,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加入打新股行列。在2007年12月3日緊隨中石油上市的中國中鐵(601390)發行中,凍結資金總額達到3.383萬億元,一舉刷新中石油剛創下的紀錄。加上同日發行的路翔股份(002192)和勁嘉股份(002191),三家公司總計凍結申購資金3.56萬億元。而中國中鐵上市資料顯示,前十大流通股中,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共占據6席,太平洋人壽、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各占一席。 新股發行成為機構投資者的盛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對于散戶而言,卻更多的是飽嘗苦澀的結果。 2007年雖然IPO規模創歷史新高,但網上中簽率平均只有0.3%,較2006年降低四成多,這樣中小投資者是很難在申購新股時中簽。如中石油IPO申購凍結資金超過3.37萬億元,網上中簽率僅為1.94%,投資者要保證中簽,需要至少86萬元以上。而申購中國神華要保證中簽則需要高達155萬元以上的資金。2007年12月21日上市的東晶電子(002199)網上中簽率0.0142%,理論上需要動用3000多萬元資金才能中500股。 籌碼過度向機構手中集中,也導致在隨后的交易過程中,市場各主體博弈能力嚴重不均衡。中石油的交易數據表明,第一天瘋搶中石油的多為散戶資金,買入金額排名前五名中只有一個機構席位,買入4.8億元,其他席位共計買入19.06億元。 北京的職業投資者李先生,在1992年開始投資股市,從3萬元起步,目前17年來,已從股市獲得約1000萬元收益。在中石油上市斥資在44元附近買入5萬股,目前仍深套其中。 李先生向《證券市場周刊》表示,中石油是亞洲第一盈利公司,對于投資者當然極具吸引力,在一級市場幾乎不可能申購所得的情況下,不得已只能高價從二級市場買入。從估值角度,當然知道已經高估,但其買入價按2006年每股收益計算的61倍市盈率,相較當天很多股票并不算貴。如以當天收盤價計算,中國船舶(600150)為238倍2006年市盈率,貴州茅臺114倍市盈率,中國神華也有82倍的市盈率。 對于中石油事件,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表示,現在一級市場囤積資金確實很多,那些大的機構,幾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資金參與打新股,導致中簽率低下,普通投資者難以在中石油這樣的優質股票上市時分享收益。之所以出現目前的局面,只說明機構憑借其控盤優勢,可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并不顯示其完全按價值投資。劉紀鵬教授認為,目前A股的新股發行審批方式需要改變。 操控股價“一條龍” 而事實上,目前新股發行詢價制度的價值發現和正確定價能力也一直被業內人士所詬病。 據上述保薦人介紹,在A股市場,發行人及承銷商都沒有配售新股的權力,所有新股按照網上網下方式進行公開認購。因此,詢價制與最終的認購沒有直接關系,報高價者并沒有獲得股份的任何優先權,因此在報價階段,參與詢價的機構往往會壓低價格,以圖謀取更大的一二級市場差價。在市場詢價之后,發行人、承銷商在上報給監管機構時,監管機構往往會對定價給出指導意見,通常不超過30倍的市盈率。 顯然,目前所謂市場化詢價體系并不完全是市場真實的反映。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在中石油上市時,以2006年凈利潤計算,目前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達69倍。而中石油發行價的市盈率是22.44倍,這樣上市股價暴漲將成為必然。 據統計,2007年以來所有上市新股平均開盤漲幅在192.66%,收盤平均漲幅200.64%。2007年9月以來上市的新股表現,中小企業板新股開盤漲幅都在200%-300%以上,即使是大盤股,開盤漲幅也平均高達191.02%。 這樣就出現一種可能一條龍地操控股價牟利:由于發行向大資金傾斜,對于機構,詢價時,出高價沒有優先權,盡可能壓低發行價;申購時利用資金優勢,取得控制權;開盤時,同樣基于共同利益,有動因,也有可能,操控開盤價,獲得暴利。 中小投資者由于缺乏融資能力,申購成功的幾率很小,上市首日買入,則往往是一場災難。 發行方式向下傾斜 不同發行定價方式的區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定價前是否已獲取并充分利用投資者對新股的需求信息;二是在出現超額認購時,承銷商是否擁有配發股份的靈活性。 日前香港實行的新股發行制度與國內A股最大的區別是,新股發行明顯地向中小投資者傾斜:即新股申購時實行“紅鞋”制,即“按戶分配”,而不是A股市場按照資金量分配號碼來確定中簽率。這樣盡量保證每個申購賬戶都可以得到一手新股。 這樣,股票發行時,機構即使有資金優勢,但因有戶數限制,相應獲得籌碼受到限制,使得新股認購很分散,上市后被操控的可能性極低。 但這種制度實施存在一個明顯的障礙是:目前個人和機構證券賬號超過1.4億戶,就算一人分得最基本的交易單位一手,恐怕也只有中國石油、工商銀行這樣的超級大盤股才能滿足。 對此,燕京大學校長華生的建議是,在不取消現有的資金申購部分網上和網下劃分的情況下,只需要在網上發行的條款中明確一條“當出現超額申購時,要優先照顧中小投資者”。這樣一來,當中小投資者認購不踴躍時,機構投資者在網上發行時仍然可憑資金實力說話,但是當超額認購時,要首先保證小額申購的賬戶人手有份。這樣大機構就會因預期收益的不明確性,減少高息拆借打新的動力,從而在網上發行環節中給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對于新股發行定價,據本刊了解,目前世界各國經常使用的新股發行定價方式,在估值定價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后確定的,按照以下兩個標準:(1)定價前是否已經獲得并充分利用投資者對新股的需求信息;(2)承銷商是否擁有超額配發股份的自主權,主要包括累計投標方式、競價方式、固定價格允許配售、固定價格公開認購四種方式。監管機構基本不干預發行價格。 而中國的新股發行體制經過這些年的不斷調整完善,雖較原先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距離真正的市場化還相去甚遠。而且,一些發行體制的調整還帶有調控股市的行政之手的色彩,如幾年前的市值配售。這一次由“中石油事件”引發的制度討論肯定會使現有的發行制度進一步變化,但是這種變化能否真正改變現有體制弊端,革除制度漏洞而不致引起新的投機,還有待觀察。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賀強提議,國內應多發展詢價機構,形成詢價機構間充分競爭的局面,并加強詢價機構操守建設;另外,組織獨立的機構作為第三方,由獨立機構在新股發行時對多家機構詢價。 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由于更多保證普通投資者的中簽率,勢必對現有大量以申購新股為收益來源的理財產品產生致命影響,而購買這些理財產品的恰恰也是普通居民。 新股發行干擾貨幣市場流動性 據本刊了解,目前許多銀行和信托公司都推出打新股的專項理財產品,不完全統計已超過3000億元,并打出上不封頂的高收益來吸引資金。 超額利潤聚集了巨額申購資金,也導致了新股價格泡沫的急速膨脹,這一現象甚至直接影響到貨幣市場利率走勢。 據最新統計數據,中石油 凍結申購資金3.3萬億元,現在全國銀行儲蓄余額是34萬億元,它相當于其中的9.7%,F在每調高0.5個百分點的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大約可以吸收1700億元資金。中國石油的發行,相當于提高9.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 中石油發行之后,2007年11月中旬,在中國中鐵新股發行的網上申購前半個月,銀行間債市資金價格作為先行指標已經開始有所反應,銀行間市場14日回購利率就已經漲到6%以上,申購前一周,銀行間市場7日回購利率開始上漲,最高已經漲到15%左右。 與資金價格高企現象同時發生的,是每周例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央票發行規模始終地量徘徊,資金回籠力度大打折扣。以新股發行凍結資金規模最大的2007年9月和10月為例,為配合大盤股發行,央行凈投放資金3230億元,使得今年的累計回籠資金從8月底的11068.6億元驟減至7838.8億元。并且從10月11日開始,一級市場中各期央票的單次發行規模已經連續一個月保持在百億元以內,即便是票面利率連續上漲,也對投資者毫無吸引力。 中信證券資本市場部撰寫的一份《新股發行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在現有的新股發行方式下,“打新”資金越高意味著中簽率越高,獲得無風險收益率的幾率也就越大,新股發行(特別是大盤股)獲得資金追捧是一個必然的現象,但隨著新股申購凍結資金規模不斷創下新高,已經逐漸開始影響貨幣市場的供求體系。如果資金規模繼續增加,而相關措施沒有跟上,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貨幣市場的短期流動性狀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公開表示,明年要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要深入研究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減弱對貨幣市場利率和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影響。 訂《證券市場周刊》分享高端投資智慧 郵局訂閱:8折 即392元 發行部訂閱:7折 即343元聯系電話:85650313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