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怎樣看待股市的飆升與跌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1:50 解放日報
文/韋森 2006年6月開始,中國股市出現了一輪長達年余的大牛市。尤其是自2007年年初以來,上證綜指從2700多點節節攀升,一度突破6000點大關。截止到2007年11月22日,滬深兩市賬戶已新增5600萬,達到13500萬戶,與2006年相比,幾乎增加72%。然而,進入2007年11月份以來,中國股市出現了調整性的下跌,上證綜指還一度跌破5000點關口。2007年中國股市的節節攀升,社會上許多人進入股市,股市的跌宕起伏,這使股市一下子成了2007年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于是,中國股市向何處去,中國股市怎么了,以及中國股市是否是理性繁榮等,成了全年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國股市在經歷了數年的萎靡不振之后,在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超常增長,引起國內學界尤其是金融界的一些不同看法。幾乎從2007年一開始,謝國忠等悲觀派的經濟學人就一直呼吁,要警惕中國股市“虛假繁榮”的風險,并認為中國股市的價格已經太高了。甚至像格林斯潘這樣的老先生,自2007年5月以來,也以異乎尋常的方式和直言不諱的口吻連續三次唱空中國股市。格林斯潘擔心中國股市有一天會出現“戲劇性收縮”,認為“中國股市的上漲勢頭不可能持續下去,必將出現大幅的下跌”。他的言論,曾對中國股市的政策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然而,中國股市在2007年6月經歷的重大調整之后,一路走強,上證綜指一直攀升到10月16日的6124.04點的高位。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對股市謹言慎行的格林斯潘又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繼續唱空中國股市。10月1日,格林斯潘在英國倫敦對中國股市作出了極為負面的評價:“中國繁榮的股票市場從各方面看都已經具有泡沫的特征,如果你要尋找泡沫的定義,那么這就是了。”10月30日,格林斯潘在波士頓召開的一個保險業高層會議上發表演講,說中國股市處于“非理性的繁榮”,是個遲早都要破滅的“投機性泡沫”。 與此相反,一些對中國股市持樂觀態度的人士,則對2006年以來的中國大牛市歡呼雀躍,認為當下中國股市的繁榮是一種必然趨勢。譬如,韓志國等就認為,由于世界經濟正經歷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美元的持續貶值與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并且升值的預期還在不斷升溫,導致了大量國際熱錢流入中國。從國內環境來說,中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負利率,使得儲蓄收益成為負數。在這種情況下,資產投資與資產價格的上漲,就成為各種復合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結果。由于人民幣升值正處于一個“中繼過程”之中,由于股權分置改革與制度創新的潛力還處于持續發掘的過程中,加上中國經濟還處于加速的進程中,因而,中國股市的牛市進程就不可避免地持續下去,無論是格林斯潘,還是巴菲特,都無法改變這種趨勢。 也有一些專業人士則對中國股市現狀作了一些理性分析。譬如,華生和金巖石等就對目前中國的股市繁榮屢屢提出了他們自己較理性的評論和判斷。據華生計算,當滬深股市市值超過22萬億元人民幣即超過GDP時,實際上中國內地公司的市值即便在H股、紅籌股回歸之前,已經是GDP的150%左右了。這不用說與中低收入國家相比,就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堪稱實際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華生認為,在中國股市微觀層次上的市盈率、市凈率高居世界首位,而宏觀層面上股市總市值與GDP之比也達到驚人的高位,這應該引起人們的警覺。基于這些判斷,華生呼吁要警惕中國股市的“虛胖”。很顯然,華生的這些觀點,與對中國股市現狀的悲觀派看法有些相近,但他又對上半年以來股市的飆升三緘其口。 對于2006至2007年中國股市的繁榮以及隨之而來的跌宕起伏,處在中國宏觀政策決策層以及一些圍在政府政策研究機構周邊的經濟學家們則相應比較理智。譬如,夏斌就認為中國股市處在一個“結構性繁榮”時期,但是他也一再呼吁股民要警惕中國股市結構性繁榮下的風險。另外,著名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則認為,改革后中國人“錢”多了,但是中國經濟的“資本化”程度還遠遠不夠。他舉例道:美國股市、債市以及住房按揭貸款的市值分別為GDP的1.56倍、2.1倍和0.9倍,而中國相應的比值為0.8倍、0.01倍和0.11倍,所以,中國資本化的空間還很大,還可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許多年的金融資本。在此情況下,中國股市的繁榮,應該是一個自然和必然的過程。另外,這些年來,陳志武一再呼吁,假如不放開中國的新聞媒體,如果沒有公正的大眾媒體充分并準確地傳播上市公司以及股市的信息,“噪音和虛假信息”就會充斥市場,股市就會成賭場,股價泡沫會是經常的事。 如何看待2007年以來中國股市的繁榮和跌宕起伏,實際上也蘊含著經濟學家們在政府如何“管理”股市問題上的意見分歧。在這個問題上,那些對中國股市一直存在某種擔憂的人士總是期求政府有所作為,采用一定的措施擠壓“股市泡沫”。另一方面,一些樂觀人士也同樣期盼政府在中國股市的繁榮發展中不斷有所作為:在一方面批評政府人為“擠壓”股市泡沫“打壓”政策的同時,另一方面也總是期盼著政府在中國股市大跌時能做些什么,以確保中國股市無跌宕起伏地繁榮發展。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多的經濟學家則認為,像任何市場一樣,中國股市應該有其內在的運行法則。因此,政府只能通過其有關職能機構加強對股市的監管,而不能人為地干預股市,既不能任意地“打壓”股市,也不應該有意地人為“托市”。進一步的問題是,政府如何監管股市?中國人民大學的周業安教授則認為,政府監管部門應通過建立各種規則監管股市,并自己率先遵守這些規則。如果這樣做,就能夠起到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同時,如果政府有關機構通過投資者教育來引導投資者遵守規則,整個金融市場就會逐漸變得有序。一個有序的市場是不怕股價波動的。反之,如果監管部門常常受一些學者意見或者多數投資者的意愿和意見所左右,并試圖對市場采取相機管理的積極干預策略,那么,結果很可能是“羊肉沒吃到,反惹了一身騷”。(作者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