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生:從三方面入手改革新股發行制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07:25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華生:從三方面入手改革新股發行制度 ———專訪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 證券時報記者李巧寧于揚 以“兩防”作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的外部環境,對明年的股市肯定會產生影響。近期市場調整無疑為明年行情的發展留下一定空間,因此調整是正常健康的。 明年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首當其沖要對現行股票發行制度進行改革。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解決大藍籌流通比例過低問題;二是推進發行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三是改變現行新股申購辦法,優先照顧中小投資者。 短期來看,目前的高估值主要源自市場供求不平衡。增加股票供給、加快紅籌股回歸、讓已到期的限售流通股流通,讓市場力量更多地平衡供求,以防止股市可能出現的大起大落。 2008:整固消化年 證券時報記者: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止經濟轉向過熱和明顯通脹將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明年將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在此大背景下,如何認識和把握明年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形勢? 華生:明年內、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估值本身,會使得證券市場的上升空間比較有限,期間雖然也有可能沖擊高點,但更多的會是震蕩走勢,是一個整固和消化的過程。 以“兩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樣的外部環境對明年的證券市場肯定會產生影響,明年股指再上新臺階有一定的壓力。一方面,“兩防”的主要目的是給經濟降溫,這會對證券市場的預期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從緊的貨幣政策首當其沖會對金融板塊產生抑制作用,而金融板塊在兩市市值占比較大,這種沖擊體現得就會更為明顯。另外,經過2006和2007年的發展,證券市場本身已經處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估值區間,應該說透支了不少今后的行情,客觀上需要進一步的消化和整固,這樣的整固和消化對今后的市場發展肯定會更加有利,在目前基礎上如果市場仍繼續大幅上升就會醞釀較大的風險。 當然,整固和消化是我們希望的,從市場本身來看,明年也面臨著很多變局:國際方面,美國次級債危機所引起的震蕩、石油價格到達頂峰后的下一步走向;國內方面,明年奧運會的舉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等。因此,這種整固消化的過程也不排除會伴隨一個比較大的震蕩。 在市場相對比較好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有一個冷靜的頭腦。市場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確實需要客觀的評價。我曾經說過,如果今年年內沒有一個像樣的調整,明年市場泡沫的破裂就在所難免。近期市場的調整無疑給明年市場的發展留下一定的空間,因此調整是正常的、健康的。 高估值源自供求不平衡 證券時報記者:剛才您提到我們的市場估值比較高,能否展開談下這個問題? 華生:談這個問題應該是客觀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我們必須承認,從任何衡量標準看,A股現在估值都是偏高的。比如,國內市場靜態市盈率已在50倍以上,在“金磚四國”里是最高的;市凈率平均5—6倍,也高于國際上普遍2—3倍的標準;股息率之低也是非常不正常的;用總量概念看,上市公司市值與GDP的比例也是世界最高的,包括香港在內,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值已經占到GDP的200%左右,而美國這一指標不過才150%左右,其中還有50%來自外國公司。所以從各個指標看,我們現階段的估值確實偏高。 當然,市場有泡沫是很正常的,估值高也不一定就意味著泡沫破裂。應該說,經過近期的調整,市場的基礎更加扎實了一些,但是估值仍然在高位,對此應該有清醒認識。 那么中國股市估值為什么會這么高?當然這和一定的內外部環境有關。比如,現在的A股市場基本上內外部隔絕,在隔絕的情況下,市場估值肯定會高。另外,國內沒有公司債市場,富余的資金只能在股票市場上尋求出路。這兩種因素使得國內市場的資金多集中于股市;而在股票供給方面,藍籌上市步伐雖然加快,但是由于流通市值過小,與巨額的入市資金相比,供給仍然嚴重不足,從而進一步抬高市場估值。所以,歸根結底,短期來看,高估值主要源自市場的供求不平衡,從某種意義上,這種狀況也是和我們的特定政策和市場結構相關的。 改革發行制度 加快公司債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推動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與改革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任務。您認為,在市場制度建設與改革上,明年應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 華生:明年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將肯定繼續推進。我認為,這其中首當其沖應該對現行股票發行制度進行改革,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解決大藍籌的流通比例過低的問題。很多大藍籌公司上市時的流通股比例只有2-3%,如此創造出來的市值是不可能持續的。我們用2%、3%的流通比例創造了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最大的銀行,這就好像一個人腿比胳膊還細,但是體重有200公斤,所以現在國內證券市場最大的風險就是頭重腳輕。因此,藍籌股的流通比例一定要提高,讓大盤藍籌股變成名副其實,這也會為股指期貨的推出提供一個健康的市場基礎。 二是推進發行機制的市場化取向改革,讓發行定價真正實現隨行就市。目前我們的行政化定價產生的問題,就是新股上市首日股價高企,而一般的中小投資者又很難享受到新股申購的盛宴,這種不公平現象在大盤國企股發行中顯得尤其明顯。讓發行價格隨行就市,將會逐步消除一、二級市場之間存在的巨大價差。 三是改變現行的新股申購辦法,在網上申購中優先照顧中小投資者。現行新股申購方式等于在金融系統中提供了一個完全無風險收益的機會,因而每到新股發行時,都有幾萬億的資金蜂擁而出,以致于造成金融系統某方面的扭曲。 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可以在網下發行中繼續維持現有的資金申購的辦法,而只須在網上發行中明確一條,“當出現超額申購時,要優先照顧中小投資者”。如果中小投資者認購不踴躍,機構投資者在網上發行時仍然可憑資金實力來說話。但在超額認購時,首先保證小額申購的賬戶人手有份。這樣大機構就會因預期收益的不明確,減少高息拆借打新股的動力,從而在網上發行環節給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其次是迅速加快公司債券的發展。社會各界要真正重視公司債市場的發展,這是明年非常緊迫的一項工作。放手發展公司債市場對于資本市場全局的影響非常大,是貫徹中央提出的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精神的重要舉措,它對于分流銀行存款、吸納經濟體系中過剩的流動性、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促進銀行更多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具體來說,在推動公司債券發展上,要擴大公司債發行的試點范圍,同時公司債市場也應該對普通投資者放開,允許二級市場買賣,一旦允許普通投資者的參與,公司債市場將會很快活躍起來。 A股國際化需一個過程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中美雙方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達成共識,中方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公司發行A股,這使得A股國際化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您認為A股國際化對明年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華生:A股國際化是一個過程,它既包括A股公司走出去,也包括允許外資公司對等地進來發A股。但是目前允許外資發A股的威脅和沖擊還比較有限,因為放開的僅是外商投資企業,即只有外商股東、中國法人才能發行A股。與其母體相比,這類企業在華的規模其實比較小,真正的讓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還需要一定的過程。中美雙方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就此達成的共識僅僅是一個開放的信號,它對國內市場的資金分流影響非常有限。 實際上,A股國際化的步子這幾年還是比較快的,比如QDII的實踐就一直沒有停止,現在包括券商、銀行、保險都紛紛啟動了QDII。港股直通車雖然暫緩了,但也是必須的。暫緩主要是因為A、H差價太大,一旦啟動,對兩地市場的震動會非常劇烈。所以說,A股國際化是一個趨勢,但是步驟和方法一定要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先從源頭上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擴大A股的流通比例。這方面除了發行方面的改革,也包括對于到期流通的股票要讓它流通起來。這個基礎有了,國際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畢竟,只有市場結構和國外市場逐漸接近,估值才會比較接近,這時國際化的風險才能減小。如同打開大壩之前,先要讓上下游的水位相對接近,然后再開閘才能平穩。 整體上市亟待制度規范 證券時報記者:您曾經提出,股改完成后,證券市場面臨三個重大制度變革,除了股票發行制度改革、A股國際化,還有整體上市的規范化。對此,請您詳細談談。 華生:整體上市是我們一個重大的制度變革,它肯定是一個方向。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所謂整體上市,這一概念在實踐中變形得很厲害,整體上市可以讓一個公司的股價暴漲幾倍甚至幾十倍,在這方面的規范和規章還很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資理念的異化。可以說,對于整體上市,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規范性的要求,這應該說是造成市場內幕交易、包括投機炒作盛行的一個重要的根源。對于整體上市要進行規范,要有制度性的要求,包括信息的披露、整體上市的步驟、資產注入公允價格的確定等,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實際上,整體上市的規范化涉及到的是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究竟該如何定位的深層次問題。現在證券市場上所謂的整體上市,基本是和資產注入劃等號,它并沒有取消上市公司后面的集團母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并不是完全法律意義上真正的整體上市,關聯交易等問題仍不可能避免。目前許多金融企業如幾大銀行已實現整體上市,工業企業的整體上市究竟該怎么定位,需要在整體上予以協調和明確,這也是實現市場規范的一項基本制度建設。 三大亮點值得期待 證券時報記者:請您展望一下,明年證券市場會有哪些亮點? 華生: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上,我們的步子顯得慢了一些,明年要積極推動和嘗試創業板市場的建設,估計創業板明年會推出。此外,股指期貨在明年也應該會問世,我們希望公司債明年也能有長足的發展。 不過,現在創業板的重要性不應被過分夸大和渲染。從世界上看,創業板的成功經驗確實不多,香港的創業板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仍然規模有限。對于我國,創業板的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它對我國的科技創新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還需要靠時間的推動和檢驗。具體而言,我認為在發展的初期,創業企業的門檻仍不宜設得太低,以防止過多地讓“壞人”乘虛而入。與創業板相比,實際上,公司債市場的規模和影響要大不知多少倍,更應該值得關注和期待。 增加供給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證券時報記者:您提到,2008年將是市場整固消化之年,對于管理層、投資者來說,這將意味著什么? 華生:2007年的中國證券市場出現了股改后制度變革威力釋放出來的爆發性增長。我認為,市場若要保持持續健康發展,2008年將是整固消化的一年,這樣才能為市場今后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因為,經濟增長是需要時間的,有些時候是需要等待的,過早地在情況不明狀況下透支未來行情將來是要付出代價的。 從政策制訂角度來說,如果說想避免大起大落,2008年上半年的股市恐怕主要還是要防止“大起”,以避免明年下半年奧運會之后有可能出現的“大落”。一定意義上說,現在的市場仍然是一個政府嚴格管制的市場,雖然不是價格管制,但是供給是管制的,某種程度上需求也多少受政府控制。所以防止大起,其實就是增加股票供給,加快紅籌股回歸、讓已到期的限售流通股流通,讓市場力量更多地發揮平衡供求的作用。 當然這是我們所希望的,但市場可能不是這樣。 2008年的行情也可能正好相反:上半年投資者可能是搶一個可能出現的大起,在下半年,又去逃避大起之后的大落。我個人認為,作為投資者,從整體上要轉變心態,要從今年這種掙大錢、掙快錢的想法中走出來,轉變為正常的投資心態,不急不躁。一年翻番的機會可以說是十年一遇,不是常態,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從股市上獲取的是有風險情況下的正常收益。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資的要訣第一是不賠錢,第二是不賠錢,第三還是不賠錢。特別是在貨幣政策從緊的背景下,防范風險是第一要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