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力機構錯了還是市場錯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8:11 全景網(wǎng)絡-證券時報
在展望2008年時,銀行地產(chǎn)股被諸多機構紛紛看好,但二級市場上近期卻跌跌不休主力機構錯了還是市場錯了? 證券時報記者肖國元 12月7日,香江控股收報29.42元,昨日收市價為22.47元,短短6個交易日,股價縮水24%,成為眼下地產(chǎn)股調整的典型代表。具有代表意義的不僅僅是其股價的大跌,還在于在其股價大幅下挫前夕的11月中下旬,國內多家證券研究機構發(fā)布估值報告,對其的估值遠在30元之上,并且都給出了“增持”的投資評級。 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香江控股每股收益為0.01元,即使按照其12月18日的臨時公告———預計2007年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50%以上,香江控股2007年每股收益也不過0.30元。按機構推薦的目標價格計算,其市盈率上百倍。不過,人們有理由相信,機構言之鑿鑿的研究報告不會信口開河。而且按常理來看,股價短期的下跌不足為奇,投資者對此不應該太苛刻。但由此也可以猜想到,機構的結論與公眾知曉的信息之間有多么大的差距。這一點也可以從香江控股的持股結構與股價演變軌跡中得到印證。據(jù)其三季報披露,到三季末,股東人數(shù)從原來的2萬人下降到1.6萬余人,人均持股從1.2萬股上升到1.5萬股。前十大流通股東為清一色的基金機構投資者,合計持股5233萬股,占流通股的20%多。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除兩家減持外,5家為新進的,3家為增持。而進入8月之后,該股股價在25-30元的箱體內橫盤,直到12月11日開始走上了姍姍來遲的調整之路。這至少說明:要么機構有“先見”之明;要么報告口惠而實不至。而聽信報告買進的人損手斷腳卻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說,香江控股是個案,有其特殊性、偶然性。那么,近期銀行地產(chǎn)股在劵商紛紛看好的背景下大幅下挫又說明了什么呢? 眾所周知,在展望2008年A股市場時,已發(fā)布報告的研究機構沒有誰不看好銀行地產(chǎn)。其理由無非是:其一, 至于銀行業(yè),劵商等機構的基本看法是:銀行業(yè)2008年業(yè)績高增長確定度大,緊縮不改2008年業(yè)績繁榮和長期快速成長,當前估值水平安全,繼續(xù)維持行業(yè)“推薦”評級。 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上述結論所包含的理性成分。但是,我們也有理由懷疑研究報告眾口一詞的真實意圖。好在其他一些現(xiàn)象為投資者評判市場提供了參照系,有助于弄清楚某些說辭背后的底蘊。而據(jù)媒體報道,基金與劵商在地產(chǎn)股上是存在明顯分歧的。近來銀行地產(chǎn)股的放量下跌進一步顯示,機構們的分歧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 上證指數(shù)吧 】
【 新浪財經(jīng)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