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DII投資A股并不解決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8:10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陸志明 甫出師海外市場就遭遇全球證券市場寒流的QDII,似乎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從投資者的“寵兒”到“棄兒”的艱辛歷程。為了規范QDII在國內外的風險控制與運作機制,證監會已于近日出臺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及實施的有關規定。在這些文件中,證監會基金部明確表示:未來QDII產品可以同時投資于國內和國外市場,更直接的說,QDII未來可投資A股。 近期投資國外市場的失利雖不乏國內監管機制限制、世界證券市場動蕩等因素的沖擊,但是更多的折射出中國QDII本身經營理念和風險規范機制的不足。簡言之,中國QDII的基金經理們普遍運用適合國內A股市場的利好消息(港股直通車)煽動市場氣氛、暗中囤積買賣的經營手段炒作香港聯交所、納斯達克等地的中國概念股,從而造成投機性較強、風險過于集中、直至造成損失之后無法及時做出相應調整。此前QDII所宣揚的“投資海外、分散風險”演變為“投資中國概念,集中經營風險”,“是否贖回海外基金”的話題開始在投資者中傳播。 從本質上來說,造成此次QDII折戟海外的主要原因是經營機制和理念的不足,而與QDII海外投資基金的推出過快并無直接關聯,監管層所要關注的重點依然是QDII的經營能力和風險控制。從這一點上來看,允許QDII未來投資于A股市場可謂是于事無補,并不能從實質上提升QDII的經營能力,相反卻可能用國內A股市場縱容了國內QDII的風險偏好和經營不善。畢竟國內市場的監管相對于發達國家仍明顯落后,A股市場的股價操縱行為雖已有所收斂,但內幕交易仍頻繁曝光。 在短期內,證監會推出QDII的目的仍是分散投資者的風險,用世界通行的監管管理規范來培養世界性的投資基金經理,從而在投資經理人方面實現與世界接軌。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基金經理人的素質仍與預想中相去甚遠,亟待國際證券市場動蕩的考驗和磨礪。國內A股市場的現狀也不利于培養真正的國際投資者和機構,所以向QDII開放A股市場絕非短期內挽救QDII的良方。 事實上,也只有在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之后,QDII才能完全實現國內外的合理配置投資額度。目前如果在政策上允許QDII直接投資國內A股市場,不僅需要面臨著設計目標理念的障礙,更不得不面對實際政策執行的困境。 具體而言,QDII所配備的是外管局批復的海外投資額度,而非國內證券市場的投資額度。QDII如果能夠投資國內A股市場,那么在國內外投資的額度應如何分配、監管機構之間如何分工、QDII在國內外市場的投資風險如何監控等事項將不得不引起相關各界的高度重視,如果不能妥善及時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QDII同時投資國內外市場將進一步放大投資者風險,同時也造成許多監管上的真空,為未來QDII經營失利買下伏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目前QDII急需的是機制和理念上的完善。首先,應逐步擴大QDII投資的范圍,防止投資目的地國別帶來的風險集中;其次,加強對QDII的合規性監管,如QDII產品應當對基金、集合計劃投資的主要國家或地區市場的基本情況作介紹,在幣種的選擇及產品風險收益特征的選取上,由管理人根據市場環境、投資者的需求決定;其三,為使QDII基金經理們快速適應國際市場的監管規則和快速變動,應加強主動學習機制。有關的規定也建議在投資于缺少投資經驗的市場或風險較高的產品時,聘請境外投資顧問,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最后,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保護和教育。主要涉及的是強化QDII基金委托人與管理人的風險責任認定和懲罰機制,同時也要讓QDII投資者認識到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QDII亦不例外。 無論是中國QDII基金經理,抑或是投資者,他們所缺乏的不是國內A股市場的投資歷練,而是國際市場風險動蕩的磨礪。也只有經歷了這種真正的風險考驗,才能促使中國證券市場的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真正成長起來。 (作者系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