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為什么有的股民掙了指數沒掙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05:27 新華網
股價指數嚴重失真誤導市場 指數編制和股權分置是原因 與國際市場大多數做法不符 應由合適的成分股指數擔綱 中國的股票市場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上證綜合指數明明是紅盤報收,但大多數投資者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掙了指數沒掙錢。今年“5·30”股市調整以來,盡管指數不斷創新高,但創新高的股票不超過兩成。這就是“二八現象”。投資者看不懂了:說起來上證綜合指數代表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總市值的變化,怎么上證綜合指數老是跟大多數股票反著走?我們以后怎么看指數?投資者感到尷尬和迷茫。 現在看不懂指數最大的根源在于股價指數嚴重的失真。它不能科學地、準確地度量市場多空力量的對比。毛病出在哪里?出在指數的編制和股權的分置上。 上證綜合指數是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總市值而編制的指數,其樣本股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含A股和B股)。目前市場上對上證綜合指數貢獻最大的股票是中國石油,總市值占上證綜合指數的權重約18%(根據2007年11月20日數據計算而得,下同)。令人不解的是,中國石油目前的流通股本30億,總股本1830億。也就是說,中國石油30億流通股價格的變化可以撬動1830億股中國石油的總市值。其杠桿效應達到61倍!實際上,大資金只要控制了30億中國石油流通股的價格,就掌握了上證綜合指數1/6強的主動權。與此類似,上海股市中總市值第二至第十名的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銀行、中國神華、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鋁業的總市值占上證綜合指數的權重分別約是6.0%、4.8%、3.9%、3.7%、3.3%、1.7%、1.4%、1.2%和1.0%。它們的杠桿效應分別是28、10、31、49、16、9、3、22和11倍。 一個有嚴重缺陷的、缺乏客觀合理性的股價指數的實時發布,且作為中國股市的代表性指數難免會產生誤導。因此,無論從股票市場的投資實踐角度出發,還是從理論研究角度出發,人們需要一個實時發布的、更能代表上海股市客觀現實的科學、合理、相對完善的股價指數。 縱觀世界規模居前的證券交易所,實時發布的主要股價指數都是成分股指數。可以說,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去研究紐約股票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的點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將上證綜合指數作為發布的主要指數,顯然與世界資本市場的大多數做法不相符。全樣本的綜合指數重要缺陷是歷史可比性差。更何況由于我國股權分置改革規定,消除國有股和法人股的限售有個時間延滯。當前大市值股票的杠桿效應更加重了指數的不客觀和不合理現象。 因此,筆者認為,為了消除這種人為造成的誤導,上海證券交易所應該將上證綜合指數推至二線的位置,一線位置應由合適的成分股指數擔綱。目前看來,上證180指數和上證50指數都符合條件,它們都是以樣本股A股的流通股本數為基礎進行加權計算而編制的股價指數。如果考慮與國際上的成份股指數相接近,就選擇一個大盤藍籌股指數,那么上證50指數比較合適。如果要求樣本股更廣一些,可選上證180指數。但筆者認為,上證50指數是個較好的選擇。因為滬深300指數能覆蓋上證180指數的大部分樣本股。滬深300指數也應該放到第一線發布,因為它代表的不僅是上海股市,而是中國股市。滬深300指數期貨一旦正式推出,其指數現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為了完善中國股市的股價指數體系,為了讓投資者看到一個真實的上證指數,改變目前的尷尬局面,筆者呼吁:上海證券交易所一線發布實時行情的主要指數改為上證50指數。可能有人說,上證綜合指數已經用了17年,改了大家不習慣。筆者認為,習慣是培養的。深圳證券交易所1994年推出深證成分股指數不也替代了深證綜合指數,成為一線發布指數嗎?作為過渡,上海證券交易所一線發布實時行情可以將上證50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同時發布一段時間,上證50指數排在前。最后逐步將上證綜合指數推至二線。(韓德宗 作者為浙江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教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