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席分析師:充分認識藍籌泡沫的危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7: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充分認識“藍籌泡沫”的危害 李志林(忠言) 就對大盤的危害性而言,惡炒大盤股更甚于“5·30”前惡炒低價股、題材股,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視。 危害之一:快速推升指數,加劇單邊上升市的巨大風險。從9月12日5025點底部回升以來,主力機構就借助于中海油服、建行、神華、中石油即將回歸A股的消息掀起了炒“中”、炒“大”的狂飆,制造了從5025點至6124點連續20天的單邊上升市,形成了指數過高、漲幅過大、股市過熱的虛假景象,引發了有關方面和輿論的抨擊和警告。 危害之二:造成指數虛高,引發有關方面的調控。 危害之三: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對大盤股進行投機炒作。惡炒大盤股最大的危害性是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誤導新基民和二級市場投資者跟風。其理由之一是“大盤股30多倍市盈率較大盤平均市盈率相對偏低”。其實,境外成熟股市大盤股市盈率均為十幾倍,因為大盤股盤子大、行業周期性強、送股幾率低,只能以分紅率定價。唯獨滬深股市分紅極少的大盤股市盈率竟高達三四十倍甚至七八十倍,與中小盤成長股爭市盈率。理由之二是“大盤股流通性好,進出方便”,這道出了基金炒大盤股的真諦,即不是中長線投資而是靠炒作賺取差價,爭取排名靠前,難怪不少基金一個月就將資金換手一遍,是十足的投機。理由之三是“新基民排隊交錢,哪有精力選股,不如買大盤股省心”。正是靠基民源源不斷的新增資金,基金才獲得了聯手炒作大盤股的資本,大盤股才被越炒越高,變成莊股,破壞了市場秩序。 危害之四:制造股市虛假繁榮,引來超大盤股高速高價擴容。以往投資者從來就是對大盤股虛勢以待,大盤新股的發行價市盈率均在20倍左右,如中石化發行價僅4.22元,還長期跌進發行價,去年工行、中行的發行價僅3.12元和3.08元。然而,由于今年機構惡炒大盤股,導致各方誤認為市場對新股有充分的承受能力。一是大盤新股發行價越來越高,如建行的發行價6.45元,是工行中行的2倍;中石油發行價16.7元,是中石化的4倍;神華的發行價36.99元,是以往煤炭股發行價的5倍。二是擴容量越來越大,今年1至10月新股融資額高達5000億,為2003年至2006年的總和,超過今年美國和英國的IPO融資額,居世界第一。三是大盤股擴容節奏越來越快,去年7月5日中行上市后,10月27日工行才上市。但今年超大盤股接踵而至。由于超大盤股的“擠出效應”,“5·30”以來在指數上漲80%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投資者不賺反虧。 危害之五:“二八”現象破壞和諧股市。按照“和諧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精神,處于人民幣升值、經濟高增長背景下的中國股市也應是和諧股市,要健康、有序、穩定、全面地發展。而惡炒大盤股導致的“二八”現象 、“一九”現象嚴重殺傷了指數,造成大量股民虧損。 但愿經過這次大跌,市場能充分認識惡炒大盤股和“藍籌泡沫”的危害性,更理性地發掘今冬明春市場的新熱點新機會。 (本文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 暴跌又逢周四? 文興 筆者曾羅列出周四股市暴跌的現象并在11月10日的上海證券報上發表了《怎么又是星期四?》一文,文章刊出之后,有人在一些論壇上對此很不以為然。筆者認為這很正常,筆者是就市場談市場,并沒有形成理論的想法,更遑談誤導誰了。 說來有趣,該文發表后的周四大盤沒有暴跌,反彈到5453點后陷入牛皮整理市,但11月22日又出現暴跌,跌破5000點心理大關,跌幅達4.41%!巧的是又是周四。 為什么總是周四呢?周四容易動蕩?或許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筆者試著把這些看來幾乎沒有關聯的因素攤在桌面上,看看是風是馬還是牛。 先來看看從6124點至今所有周四的情況:10月18日跌破6000點收盤,跌幅3.49%;10月25日跌幅4.80%;11月1日反彈最高點6005點,收于5914點,微跌0.67%,形成反彈轉折點,次日下跌;11月8日跌幅4.85%,5555點重要技術位失守;11月15日反彈最高點5453點,收于5361點,跌幅為0.87%,形成反彈轉折點,次日下跌;11月22日收于4984點,跌幅4.41%。巧合嗎?蹊蹺嗎?不是暴跌就是反彈轉折點,能不思考不探究嗎? 周四看晚間新聞,人們得知“周四受周邊股市暴跌影響,兩市指數大幅低開震蕩走弱,下跌個股占八成以上,中石油為首的指標股和有色金屬等藍籌股進一步回落,5000點關口不保。”對嗎?沒錯,很正確。 再看翌日的早新聞,“昨天中國中鐵、路翔股份、勁嘉股份3只新股同步網上發行,網上、網下累計凍結資金達3.5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作為亞洲最大的多功能綜合型建設集團——中國中鐵發行A股,總凍結資金金額達3.383萬億元,改寫了中國石油剛剛創下的3.378萬億元的紀錄。”新聞還說“同一批次發行新股凍結資金量創歷史新高,單只新股發行凍結資金創歷史新高。昨日資本市場宣告兩項新紀錄誕生。”好像表明周四的暴跌與此有關。 還有正話反說的:“兩市大幅跳空低開后出現探底走勢,漲跌家數之比顯示空方仍占有較大優勢,成交量也進一步萎縮,表明市場弱勢運行格局尚未改變。”“深跌利于緩解整體估值壓力”。 然而,人們不會因為看到周四不是大跌就是轉折就不做股票了。讀者會問周四大跌或轉折效應說明什么呢?筆者認為這是表象,背后一定有某種規律性的東西,人們可能一時無法探明真相。但筆者強調的是,什么時候周四效應失效了,市場運作的方向就發生了變化。 筆者是學理科的,雖然長期從事證券業務,但還是偏愛尋找規律。筆者的一位朋友用10萬元做港股渦輪(權證),沒幾個月就變成了800多萬(最高時市值達千萬),關鍵在于其掌握了某種規律。掌握了就能贏得市場,沒有掌握,只能被市場所征服。 周四的現象擺在那里,怎么總結內含的規律,就看你了。 (本文作者為著名市場分析人士) QDII:用100億元買到了什么教訓 桂浩明 差不多一個多月前,先后有四只QDII基金發行,吸引了巨量資金的搶購。隨之,超額募集到的160億美元資金立馬開始出海,投入境外證券市場。當時,無論是境內投資者還是市場分析人士普遍都對此舉表示高度認同,在大家看來,這是為中國境內資金投身國際金融市場所作的探索,也為境內投資者獲取境外市場的投資收益提供了機會,更為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作出了貢獻。但誰也沒有想到,如今這四只QDII基金交出的投資成績單卻令人失望:目前其單位凈值全部跌入面值,有的甚至出現了10%以上的賬面虧損。短短的一個月左右時間,四只QDII基金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 當然,投資總是有風險的,誰也不能打保票說買股票只賺不賠,而且這些QDII基金剛出海,人們應該以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其目前的經營狀況。應該說,只要假以時日,它們還是有希望在跌倒的地方站起來,扭虧為盈的。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要對這些QDII基金的操作進行反思,唯有這樣,上百億元虧損的代價才不算白花,既然付出了如此高昂的學費,總要有所長進才是。 坦率地說,QDII基金這次出海準備不足。早在一年多前就試探性地發行過以美元標價的全球配置型QDII基金,收益情況并不理想。今年銀行也發行過一些規模不大的QDII產品,但在美國次貸風波出現后無一幸免,都出現了一定的損失。按理說,在這種背景下再推新的QDII產品必須更為慎重,可惜的是,可能是受到“港股直通車”事實上緩行所帶來的壓力,一些基金公司匆忙地推出了新的QDII產品且規模搞得都不小。由于準備不足,有的基金是將投研團隊基本上“外包”給境外機構,也有的則是因為缺乏系統的研究能力而主要投資境外的ETF基金,使得自己成為類似FOF式的產品。應該說,在初次出海投資的情況下,選擇這樣的操作可能多少是有點迫不得已,但也說明缺乏充分的準備。這樣的產品到風急浪高的境外市場上搏殺,的確讓人捏一把汗。這也就埋下了后來出現虧損的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QDII基金高調出海時正是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動蕩尤其是周邊市場走勢疲弱之際。事實上,當時這些基金公司所發布的有關報告中,在對國際宏觀經濟以及境內外資本市場趨勢的分析中已表達出某種憂慮。如果嚴格依據這樣的判斷行事,在境外市場不會以很快的速度建倉,如果這樣做的話,投資損失不會這么大。但這些QDII基金出海之后,似乎全然不顧境外市場的實際,在高舉高打中快速建倉,而當其主要投資對象的香港股市開始連續下跌后,這種缺乏理性操作的后果就充分體現出來,這里所暴露出來的不僅僅是投資經驗不足、投資風格不成熟,還包括缺乏正確的投資理念。這一點委實讓那些認為買了QDII基金就能在國際市場上賺錢的普通投資者心寒。 問題還不僅僅是QDII基金準備不夠或者缺乏投資理念這樣簡單,也許人們有必要反思這樣的問題:依目前的風險控制及投資能力,我們是否已經可以到境外市場去大顯身手呢?作為普通投資者,必須從盲目投資QDII基金中清醒過來,真正認清投資境外市場與投資境內市場一樣,都不可忽視其風險。 (本文作者為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從散戶“說故事”到機構“說故事” 陸水旗(阿琪) 股市中人都知道,“5·30”之前2、3個月是散戶“說故事”的行情,當然,散戶說故事的結局人們通過“5·30”行情已充分領教。人們或許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10月中旬之前2、3個月是機構“說故事”的行情。散戶們說的故事大多是一些小道傳聞或者是一些概念與題材,由于故事的內容要么是子虛烏有,要么是捕風捉影,其“忽悠”的對象只能是散戶,其謊言被揭穿后對行情的殺傷力也并不大。“5·30”雖然跌得驚天動地,但跌幅只是幾百點而已,且跌完后迅速上漲,對整個大勢并未傷筋動骨。但機構們所說故事的精彩程度及其故事破滅后對行情的影響就不一樣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在8、9月份機構們說了哪些故事,投資者記憶猶新的有“日本泡沫性牛市巔峰時,市場平均市盈率是100倍,目前A股60倍不到的市盈率還有相當大的空間”、“股指期貨即將推出,大盤股是稀缺資源,有權重價值”、“有色金屬價格仍將高漲且具有資源價值”、“通脹是周期性因素,四季度CPI指標將回落”、“中國遠洋在資產注入后合理估值至少100元”、“中國神華2、3年內將實現整體上市,目標估值價應在100元以上”……機構關于具體股票“說故事”的時候都有一個典型版本,即某某公司將有資產注入,資產注入后的業績將增長50%、100%或者更多,因此,給予25倍或30倍市盈率的理性估值標準,該股還有50%或者100%以上的估值空間。 由于機構“說故事”是以比較專業的研究報告或調研報告形式來體現,以某些難懂的模型或邏輯關系來推導,因此,其所說的故事具有專業性強的特征,“忽悠”的對象大多是一些核心客戶、超級大戶、中大型私募基金等。有時候,故事說多了會形成定勢思維,會出現把自己“忽悠進去”的現象。但明白人可以發現,在機構所說的所有故事內容里都有一個條件假設,而假設本身是靠不住的,假設條件一錯,就會全盤皆錯。“5·30”之前散戶們“說故事”、“聽故事”和“傳故事”都是為了自己“靠故事賺錢”,機構們同樣如此。在10月中旬之前的2、3個月里,一直崇尚理性或標榜自己理性的機構們為什么要“說故事”呢?因為在行情不具備價值驅動力之后,在基民們瘋狂申購的逼迫下,他們只能通過“說故事”來驅動行情。 同樣是“說故事”,散戶和機構的級別不同,能量也不同,其故事破滅之后所產生行情調整的級別當然也不同。因此,本輪調整走勢的幅度、運行的時間以及行情的復雜性都要大于“5·30”。 (本文作者為證券通專業資訊網首席分析師) 中石油怎么啦? 王利敏 本周股市又給投資者開了個大玩笑——與期待中石油計入指數后帶領大盤重返升勢相反,該股反而成了空方持續打壓股市的王牌,導致本周大盤不但沒有上漲,甚至一度跌破5000點大關。 上周末大多數輿論認為中石油本周一起將成多方主帥似乎順理成章:一是因為該股自48.6元開盤一路下跌,最低跌至36元,跌幅接近26%,應該返身向上了。二是因為該股上周五在大盤依然下跌0.91%的情況下逆勢大漲了2.4%,開始走高前的“熱身”。三是因為隨著該股的計入指數,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基金配置該股,眾多套牢者也會為了攤平成本補倉。 然而,本周行情中絲毫沒有看到該股的王者風采,如果說其周一的低開低走讓看好者大失所望的話,周二大盤探底反彈最終上漲了0.45%后,該股卻逆勢下跌了1.65%,無疑給深套者又潑了一盆冷水。周三該股開盤不久就開始拉升,但僅僅幾分鐘就敗下陣來,以致當日股指步步走低。周四更是成為大盤暴跌230點的元兇。周五當大盤已有反彈之意時依然頻頻下滑,結果大盤漲了48點,該股仍然下跌了1.48%。 上述現象只是一種表象,跟上市前過分看好該股一樣,投資者現在過分看淡該股也是不對的。首先應承認,中石油是只好股票,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其次,不能否認目前該股的價位依然偏高,沒有足夠的上升空間。好公司一旦股價過高,從其性價比角度講,就不是一只值得買入的股票了。 從各方面看,在目前這個價位,主力不會大幅拉升。第一、保險、基金等大機構從48.6元一路出貨到40元左右,如果現在大舉進貨,股價很快會到達40元上方,上市頭兩天出的貨不是沒了差價了嗎?第二、由于中石油上市至今只有3個星期,高位套牢者依然斗志十足,不愿割肉,經驗告訴我們,機構抄底往往要等到大部分套牢者絕望時。第三、目前機構“彈藥”極為緊缺,不少重倉股連連告急,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怎會輕舉妄動呢?第四、一些必須配置該股的指數基金已完成了配置,機構已沒有積極買進該股的動力。 當然,除了上述理由之外,中石油難以上漲的最深層次原因還是估值過高。同樣的石油股,埃克森美孚和英國石油的市盈率只有11倍,而中石油發行市盈率高達22倍多,經過二級市場的炒作,目前的市盈率已高達40多倍。同樣的中石油,H股價位只有14元多,目前的A股價位是H股的2.5倍多。不少投資者依然看好該股的理由是,大盤必須靠中石油止跌。但細細想來,中石油的下跌畢竟不能與大盤的下跌劃等號。從歷史看,中石化、浦發銀行都出現過上市定位偏高的情況,前者調整了半年,后者調整了幾年,但同期大盤并沒跟著它們走。 所以,中石油在高位區時只能成為空方主帥,當它回落到股價被低估時,理所當然會成為多方攻關奪隘的主帥。 (本文作者為知名分析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