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中石油超越合理估值高開后,主流的市場聲音認為主要由散戶介入的投資者有800億資金被嚴重套牢,從交易數據看,幾乎沒有機構入場,但扮演了拋盤主角。市場充滿了對沖昏頭腦的散戶搶籌中石油的嘲笑和同情,但這可能忽視了這筆洶涌而入中石油的資金目的。
從11月5日中石油上市第一天的市場交易表現可以看出,高達51.58%的換手率,約700億元的成交額,最高價為48.62元,最低價41.70元,收于43.96元,此價格遠遠高于眾多券商合理估值的上限,一般認為,中石油的合理價位應該在30元以內(上限或為35元)。洶涌買盤盡管可能很大一部分為散戶,但散戶數量雖多,購買力卻有限,從當天具有攻擊性的資金看,應該有一批有實力的游資介入。實力龐大的公募機構是目前A股市場大盤藍籌的主要持有者,中石油高開的價格幾乎排斥了遵從投資紀律的公募機構建倉,并留出較大跌入合理估值空間,因此,這批資金可能試圖控制中石油的流通籌碼。
除了中石油本身的戰略資產外,其在盈利能力、市值以及在A股市場的權重,賦予其在全球資本市場同樣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上海的交易市場,假設中國石油每股價格為40元,那么其在上證指數中的權重將達到23.57%,金融股的權重將由之前的39.01%大幅下降到29.83%,其在滬深300指數中的權重約為2.45%。這意味著,如果控制了中國石油,就擁有了影響上證指數的能力,甚至可能影響整個市場趨勢。
中國牛市從去年至今,5·30刺破了垃圾題材股行情,當前,則大藍籌泡沫也瀕臨破滅,下一波市場熱點,可能就是股指期貨行情。因此,能夠影響股指的大藍籌將成為主力資金介入的重點,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時間越來越近,中石油的上市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籌碼。盡管近日大盤藍籌以及股指“跌跌不休”,但是資金介入建行、工行等金融龍頭跡象明顯,除了人民幣升值、業績等利好支撐外,金融板塊在指數中的較大權重應該也是期貨資金介入的因素之一。但是,此前大盤藍籌的主要籌碼由眾多公募機構重倉持有,這種持股結構不利于投機資金有效的影響股指以及在期貨市場的操作,因此,排斥公募機構介入的中石油更具戰略投機價值。
11月8日,一只名為“超短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的ETF(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也是全球首只做空中國股票的ETF,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包括了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以及工商銀行等在H股和A股市場上市的25家大規模企業。除了美國最新推出的ETF外,2007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E-mini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港交所在2005年5月推出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及期權,以及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此外,中國以滬深300為標的的股指期貨也即將推出。投機資金可以通過操控中石油影響股指,從而在多個指數產品獲利,這也可能是資金敢于超出合理價位而高位建倉的原因。
如果市場真的存在這樣一批投機資金,從其資金規模看,可能來自境外。從當前美元持續貶值趨勢較明朗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速度勢必加快,境外游資進入國內,不僅可以規避美元貶值以及享受人民幣升值,通過相對規模較小的資金量控制中石油,從而控制指數,便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指數產品獲取暴利。當然,這些推斷并無實證,但是,監管機構對于炒作中石油的資金應該具有足夠的警惕,與公募機構易于管理不同,一旦化于無形的投機資金操縱中石油,就有可能控制整個股市的走向。因此,與中石油權重相當的金融板塊意義重大,將成為穩定市場、平衡中石油對股指影響的重要力量,也應加以重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