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銀行資產證券化面臨三軟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0:39 證券日報
自前年底國開行和建行分別推出“開元”和“建元”兩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之后,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大有如火如荼之勢。然而,隨后一度出現的冷處理,給信貸資產證券化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投資者對資產證券化不熱衷? 流動性不足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展中,流動性不足是這一創新產品的最大缺憾所在。基金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投資興趣非常小,主要原因之一就它無法滿足基金對流動性的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美國經濟是高度市場化的,金融機構自生自滅。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市場利率持續攀升,居民紛紛從銀行提取存款,然后轉存。國民住房抵押儲蓄信貸銀行規模小,難以承受擠兌風險。在這種金融背景下,它們選擇公開發行“過手證券”,換取現金,支付儲戶。反觀我國的商業銀行,其存貸差很大,流動性過剩,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外部壓力根本體現不出來。 業內人士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配套措施必須要跟上。應參考債券做市商制度,為資產證券化產品建立做市商進行報價。在這一過程中,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機構的積極性,使其有較大意愿承擔做市風險。 收益不突出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收益并不特別突出,預期收益也有較大不確定性,也削弱了該類產品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 業內人士稱,美國的銀行積極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規避存貸利差倒掛的風險。當時,國民住房抵押儲蓄信貸銀行的大量貸款被“套牢”在低于通貨膨脹率的住房抵押貸款上面,而吸收的居民存款必須按照市場利率進行支付,出現借款與貸款利率倒掛的現象。“利差損”導致相關銀行嚴重虧損,并走到了全行業破產的邊緣。1989年9月13日,美國國會批準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金融救助計劃”——在10年內用1590億美元拯救全美的國民住房抵押儲蓄信貸銀行。為了化解“利差損”風險,銀行選擇了積極采取證券化。 我國的情況是,商業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不是固定利率,貸款銀行可以根據金融市場情況,由央行統一調整,不存在利差損的問題,并且順差很大。因此,商業銀行并不存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內在動力。其制定了低收益標準,也吸引不來機構投資者的競買。 不良資產難受歡迎 不良貸款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的最大風險,在很多情況下,商業銀行往往傾向于將不良資產打包推向市場,但是,誰喜歡花大價錢買回來一堆有瑕疵的商品呢? 業內人士認為,用來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必須是預期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信貸資產,至少是性質良好的貸款。但目前我國地價和房價持續上升,早期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都是低風險、高收益的優質資產,商業銀行將這塊資產證券化的意愿較低,銀行更愿意將不良貸款拿出來與市場分享。 但是,機構也有機構的算盤。商業銀行的“小九九”肯定只能遭遇機構的反對票。這種產品肯定沒有市場,受托機構不會愿意承銷這種證券,信用評級機構也不會愿意給予信用增級,即使給予信用增級,也會向銀行提出高額的補償條件。 業內人士稱,投資者都是理性經濟人。要提高資產證券化的熱度,銀行還應慷慨一些,將壓箱底的貨物搬出來一部分。 (家路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