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皮:國有股劃撥豈不皆大歡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01:35 華夏時報
解鈴還需系鈴人。 2001年6月1日國有股按市價減持的消息公布之后,當時的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這對股市是個利好。 國有股按市價減持對股市是不是利好,項部長說了不算,誰說了算?市場說了算。公布消息之時,上證指數在2200點附近,半年之后,也就是11月份的時候,上證指數已經跌到了1300點附近,國務院只能宣布暫緩A股執行計劃。再過半年,也就是2002年的6月24日,國務院索性宣布停止在A股減持國有股,中國股市上有名的“6·24”行情就來源于此。 其實,國有股減持方案現在看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為只是在新股發行之時減持10%充實養老社保基金的缺口,數量是極其有限的。A股宣布停止之后,港股和其他海外上市的IPO都還是執行原方案,并沒有太多的負面反應,那么為什么A股就不行呢?問題出在當時的環境是一個股權分置的環境,全流通始終被投資者視為一個洪水猛獸,雖然減持的份額是有限的,但是按市價減持的原則馬上讓人聯想到全流通。如果說10%的份額大家可以接受的話,那么60%就沒有人能夠接受了。沒有任何補償的全流通在投資者看來就是與民爭利,就是在變相剝奪股民的資產。 時過境遷。 5年之后,當時的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已經成為社保基金理事會的理事長,肩負著近2000多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任;而且市場也已經不再是當時的那個熊市,指數不但超過了2245點,而且超出了一倍還多。 但是,國有股減持的話題并不會因此而消失,不但不會自動消失,而且還在近期又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全流通的情況下,國有股如何減持是一個問題,規范的意見國資委已經在7月份出臺了三個文件;國有股減持的目的則是另一個問題,規范的意見據說正在討論中。 國有股減持的目的需要明確嗎? 當然需要。如果是為了打壓股價的減持,那反映的就是政策意圖。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轉軌中的政策市,管理層要讓股市下去,投資者就有套牢的危險,這一點不可不防;而反過來講,如果這樣的打壓達不到目的,股價下不去,那么國有股就有變相低價減持的嫌疑,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點管理層又不能不防。 社保資金有缺口大家都知道,數字可能在2萬億元左右,這個缺口怎么填都需要資金,但是資金未必都要現金。 項懷誠對中國社保基金事業的貢獻是巨大的。巨大的價值不是在于100%的保值,而在于他對國有股減持變成劃撥的政策建議。正是這個建議,讓社保基金的資產增值了不知道多少倍。按照原來國有股減持的方案,建行、工行和中行發行時只要按IPO價減持10%就可以了。但是項懷誠看到了其中的缺陷,爭取到了相對股權的劃撥,將減持的主動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形成資產管理的新組合。是不是要減持,按什么價減持,一般視市場情況而定,現金分紅好的企業可以長期持有,又為什么非要減持呢? 大牛市重提國有股減持有點煞風景,要想皆大歡喜,按原來10%的比例劃撥社保基金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社保基金可以長短組合理財,管理層不用承擔打壓的責任,投資者更不必為此杯弓蛇影。 何樂而不為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