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蠢人的陰謀——再說安然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11:48 《國際融資》

  ● 評說安然事件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方面的教訓,而同一經驗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吸取教訓。學習安然的經驗,可以預防造假;學習安然的經驗,也可以學會更狡猾地造假

  Complot of twerp: talk about ENRON Event again

  朱偉一

  安然對美國股市的打擊,不亞于“9·11”突襲對美國的打擊。兩次打擊都首先是心理上的。“9·11”之后,美國本土不再安全,哪怕是坐在自己家里,也會禍從天降。而安然之前,美國以老大自居,自以為其會計準則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國際會計準則。而安然之后,美國上下承認,在美國會計準則之下,也會出亂子,而且是出大亂子。

  安然是旗艦型的企業,其垮臺沖擊波很大。安然鼎盛時是美國的第七大公司,2001年進入破產,成千上萬的人因此而失業,600億美元的市值煙飛灰滅,安然員工損失20億美元的退休金。安然的余波至今未了,直到2007年6月18日,還有一位安然的高官被判了徒刑。

  安然是件大事,各種評敘和專著很多,其中的《蠢人的陰謀》(Conspiracy of Fools)算的上是一部經典之作。作者庫爾德·艾肯沃爾德(Kurt Eichenwald)是美國著名記者之一,主要從事財經報道,為《紐約時報》撰稿已有15年的時間。2005年《蠢人陰謀》由Broadway Books出版社出版。該書問世之后好評如潮,各大報刊的書評包括:《新聞周刊》:“一口氣讀完的故事”;《經濟學人》:“扣人心弦的故事……”;《華盛頓郵報》:“讀了心跳速度加快”;《紐約時報》:“新聞報道的龐大工程,新聞報道的巨大成就。”

  美國佬比較夸張,但即便將書評的好話打折50%,《蠢人的陰謀》也應該是本很好看的書,其他的書就沒有這么多的好評論。

  《蠢人的陰謀》一書很長,英文版有 679頁,還不算后面的索引。不過書雖長些,但讀起來并不吃力,主要是因為有懸念,引人入勝。還有,書中的對話很多,對話寫得好,讀起來就比較輕松,因為對話以口語為主,句子比較短。以對話講述故事和描述人物,是小說常用的技巧,以對話寫報告文學,在美國還是比較少的——因為大部分內容沒有錄音,主要是當事人的回憶,甚至是作者自己的猜測,弄的不好就顯得失真。

  《蠢人陰謀》還有實用價值。我們有些同志喜歡解剖麻雀,《蠢人陰謀》一書就是解剖麻雀,解剖了安然這只造假的麻雀,解剖一家打創新牌的公司。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方面的教訓,而同一經驗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吸取教訓。學習安然的經驗,可以預防造假;學習安然的經驗,也可以學會更狡猾地造假。

  三個壞頭頭

  “世界第一可寶貴的是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從《蠢人的陰謀》的內容看,安然的興衰也因人而起,而且第一把手最重要。長期以來,安然的第一把手是雷,任董事會主席,并兼任過首席執行官。此人五短身材,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獐頭鼠目,但卻是一位公關大師,早年在政府中混跡,深受政客歡迎。老布什當總統時他把老布什搞定,克林頓當總統時他把克林頓搞定,小布什當總統時他又把小布什給搞定。

  雷有點兒像過去上海灘的杜月笙,很會“做人”,方方面面的關系都能搞定。但雷在用人方面的問題很大,首席財務官就用錯了法斯托。此人擅長造假,最后把安然送進了深淵。或許造假是雷所授意或放任的。所以可以說,雷就是要用法斯托這樣的人。但法斯托最后也騙過了雷,監守自盜,騙去安然不少錢財。

  斯基林坐安然的第二把交椅,任首席執行官。斯基林是哈佛商學院畢業,到也不是見了領導就點頭哈腰的人。他是位開拓性的干部,但是膽子太大,什么都敢干。按《蠢人的陰謀》一書的介紹,斯克林并不是飛揚跋扈的人,有的時候甚至是好好先生一個。可惜他過于自信,過于躍進,只問結果,不問過程,最后釀成大獲。而且他也是用人失察,過于相信法斯托。法斯托明明是個隱藏在公司內部的大盜,但斯基林卻對他贊不絕口,說他“聰明,朝氣蓬勃,勇于創新。”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安然出事的時候,斯基林已經在此前辭職了。他本該想辦法溜之大吉才是。憑斯基林的財力,他完全可以移居瑞士(美國與瑞士沒有引渡條約),在那里安度天年。當安然深陷困境的時候,斯基林卻提出自己要重返公司,挽狂瀾于既倒。雷倒是愿意考慮,但斯基林從前的手下一致反對,此事最后作罷。斯基林被到告到法庭之后,還以此作為辯護理由,說是如果自己真要是一味造假,不惜搞垮公司,那么公司危難之際,他如何會要求重返公司,自投羅網呢?斯基林舉動確實不可思議,甚至可以說他有些愚蠢。《蠢人的陰謀》的書名突出了一個“蠢”字,斯基林也是比較愚蠢。當然,這里不是說斯基林的智商不高,而是說他的判斷有誤,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結果作繭自縛。

  三個壞頭頭都比較自私就不用說了——今天這個世界上又有誰又不自私呢?但《蠢人的陰謀》給人的印象是,真正的小人似乎只有一個,就是法斯托。法斯托在公司內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誰不聽話就給誰小鞋穿。迫于其淫威,公司內部的人即便是看出法在做手腳,也是敢怒不敢言。

  法斯托爬到安然首席財務官的位置,靠的是什么呢?按《蠢人的陰謀》的說法,法斯托“對會計一竅不通,對司庫一竅不通。”那么法斯托到底懂什么呢?如果他真的什么都不懂,如何能夠爬到高位?法斯托有絕活,特別擅長于制造賬外債務。“賬外債務”(off-balance-sheet-debt)是不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務,可以是貸款、債務或股票。這樣一來,公司的利潤就可以虛高。美國的會計規則允許些債務在表外,但法斯托走得更遠,經常是直接造假。

  法斯托還有絕活,此兄通曉中文。看到這里我心中油然生起一種自豪感。看看,美國股市梟雄也學習中文。可見我們古老文化的無窮魅力。語言是文化的第一載體,懂中文勢必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是講謀略的(也可以說是講陰謀的)。也許此兄還學習了孫子兵法。上世紀末,美國商人有人很是推崇孫子兵法的。不知道法斯托懂中文與賬目造假之間有什么關系。很可惜,《蠢人的陰謀》一書的作者在這方面沒有進一步開展探討,否則可能在文化比較研究方面更上一層樓。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安然的三個壞頭頭最后都受到了懲罰,盡管他們曾經身居高位,而且雷還有很深的人脈。打老虎還是打蒼蠅,這是古今中外揮之不去的難題。遇到股市有大災的時候,美國那邊還是要打老虎的。安然事發之后,為了平息民憤,政府要揪出罪魁禍首。這時法斯托又反戈一擊,充當政府的證人,在法庭上一口咬定,他賬面造假是受雷和斯克林的指使。法斯托揭發過去的領導,并不是他真的幡然悔悟,而是通過“立功”,爭取從寬處罰。最后居然也讓他得逞了。斯基林被判24年徒刑。雷被定有罪之后,連驚帶嚇,還沒有等到法官量刑,便嚇死在家中。法斯托倒好,因為反戈一擊有功,只判了6年。如此結局,正義得到伸張了嗎?恐怕很難說。正義永遠是相對的,妥協無處不在。秋后算賬也有妥協。

  法斯托是個品行很壞的人,欺上瞞下,貪得無厭。但事發之后,他轉彎很快,不僅站出來與老領導劃清界線,而且出庭作證,指控當初對他恩重如山的兩位老領導。小人真壞,可領導還是喜歡用小人。不用小人不行,不用小人有些壞事就得領導親自出馬去干,風險很大。而且小人總能投領導所好,讓他們從心里感到舒服。但身為領導,公司第一把手在使用小人的時候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免飲鴆止渴,養虎遺患。不過,小人之所以能夠得逞,大概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小人,所以小人才有市場。

  還是要警惕創新

  凡有人鼓吹創新,凡有人說他們找到了治國平天下的法寶,我們都要睜大眼睛,都要問一個為什么?安然就是一個例子。安然“鼎盛”之時,打的就是創新旗號。安然的寬帶部自稱推出了革命性的軟件和網絡。但當時寬帶部的領導肯尼思后來在被告席上承認,安然的宣傳完全是騙人的鬼話。安然的所謂創新,主要是賬面作假,其伎倆包括:哄抬股價、虛假銷售、資產價值虛高,對會計師隱瞞情況。《蠢人的陰謀》一書對此有詳盡的揭露。

  寅吃卯糧是安然的手段之一。安然曾經出售其一項零售業務,3年共可得6100萬美元,但安然將3年所得全部算作1997年的收入。更有甚者,“能源合同今后幾十年內的現金收入,都已經被算作現在利潤。”

  偷梁換柱,將貸款變為利潤是安然的又一手法。安然曾向城市銀行借了近1億美元,用于購買國債,然后轉手將國債賣掉,所得資金算作公司利潤。其實質是用現金購買一時的利潤。投資者一般只看公司的贏利多少,公司贏利多,他們就高興得不得了。殊不知利潤是可以造假的,公司高管經常在利潤方面做手腳。

  安然的部分高管瘋狂叫囂,數字是要“美化”的。每年年底,安然公司內都像是進行滅火大演習,臨時制造一些交易,把賬面做得漂亮些。但最后保持安然的人是圖窮匕首見,是赤裸裸地欺詐。法斯托搞的幾個基金,是典型的虛假公司。法斯托的幾個手下即在這些基金任職,又是他在安然的雇員,一套班子,兩個單位,都在安然總部上班,辦公費用都由安然出。

  公司并購也有很大的造假余地。比如,如果收購公司花費1000萬美元,但被收購的公司已簽訂的合同會造成100萬美元的損失,那么收購價就不是1000萬美元,而是1100萬美元。反之亦然,如果被收購公司可立刻得到利潤,那么收購價也就應該相應減少。安然就是利用這些差異烹調利潤。1997年,安然公布的收益是200億美元,但《蠢人的陰謀》的作者認為,去掉各種水分和造假成分之后,安然的收益只有800萬美元。

  創新與浪費也經常是結伴而行——創新要錢啊,創新需要大量投入,這就給人可乘之機。那些大肆鼓吹創新的公司,同時大多在大肆鋪張浪費。“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安然的情況正是這樣。《蠢人的陰謀》說得很清楚,“安然上下對創新是頂禮膜拜,經常貪大喜功,華而不實。”“開支節省、財務限制,這些內控都消失了。乘飛機坐頭等倉已經成了慣例,不做頭等倉的是要去坐公司專機。從紙簿到直接平面屏幕、計算機,采購很是隨意,完全沒有統籌安排。是為新而新,有可能就行”。我們不妨看看身邊的公司,看看所謂的創新公司是不是在那里爭相揮霍,看看那些老大們是不是出有車,食有魚。

  創新不一定是壞事。問題是許多人假創新之名,行招搖撞騙之實。真正在搞創新的公司或國家,大多是在那里埋頭苦干,不會把時間或精力放在空洞的造勢方面。那些聲嘶力竭地叫喊要創新的公司或人,往往都是言不由衷,另有所圖,也有的是在癡人說夢。凡我同志,務必鼓吹對創新者提高警惕。

  安然造假的大氣候

  《蠢人的陰謀》一書還介紹了安然丑聞的大環境。別的不說,證券交易委員會(“證交會”)的監管就很不到位,甚至可以說是在姑息養奸。當時的證交會主席是阿瑟·萊維特。此人以中、小投資者的代言人自居,大力鼓吹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還首創什么投資者教育。但實際上他是口頭監管派。當時萊維特及其手下明明知道,一些上司公司的人正在“烹調”財務報表,但他們就是按兵不動,不肯真派人去查。萊維特的做法就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萊維特這樣的人更具有欺騙性。不少中、小投資者就上當受騙,以為萊維特真的是要安良除暴,為他們的投資活動保駕合護航。萊維特很像我們的某些同志,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在認股權或認股權證方面,證交會就向公司老大們妥協。認股權是否計入公司成本,曾經是一個爭論的焦點。證交會主張將認股權證計入公司成本。認股權有其自身的價值,公司會為其付出成本,因為公司高管行使認股權購買并出售股票的時候,投資者會因此而喪失了其在公司的部分股權。但證交會的立場遭到了公司高管堅決反對,因為認股權計入成本,便會減少公司的利潤,公司股票也會隨之下跌。公司高管找到國會議員對萊維特施壓。萊維特最后做出妥協,他指示金融會計委員會放棄抗爭。

  萊維特本應該抗爭到底。萊維特怕什么?他最多是丟掉證交會主席的職位。他還可以辭職。辭職有時沒有用,有時候卻是有用的,但如果在認股權的問題上萊維特以辭職抗爭,倒是能對投資者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他不是鼓吹投資者教育嗎?反過來說,萊維特戀位不走,對遏止安然高管那批壞人并沒有起到任何積極作用。萊維特事后也承認,自己說了違心的話,做了違心的事。

  證交會對會計事務所的監管也是很不得力,很不到位。對公司的造假行為,許多會計師事務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生怕丟掉業務。安然是安達信最大的客戶,僅2001一年,安然向安達信所付費用便高達4900萬美元,其中3500萬美元是咨詢費。萊維特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提出會計事務所應該將業務分開,不能同時為同一家公司提供審計和咨詢。萊維特邀請“五大”的老大們到證交會懇談。但老大們不肯賞臉,拒絕前往華盛頓的證交會總部,反過來讓萊維特到紐約與他們談。萊維特只能屈尊到會計事務所登門求教,與五大會計事務所的老大們懇談,力求避免兩敗俱傷的爭斗(其實,他是不敢真向“五大”開火)。

  會計老大們對萊維特很不客氣,不叫他“萊維特主席”,也不稱“萊維特部長”,而是直呼其名。證交會不是出老大的地方,也不培養第三梯隊,所以沒有人怕萊維特。對于萊維特有關業務分開的建議,一家會計事務所的頭頭表示:“你要是這樣做的話,我們還不如關門。”安達信的人更兇,直接威脅萊維特道:“如果你執意這樣做,那就是證交會與會計界開戰。”

  最后,萊維特與“五大”達成協議:非審計業務會計所可以繼續做,只要披露就行,提供咨詢服務的會計所可以繼續為同一家公司做審計,只要其業務量不超過該家公司會計業務總量總的 40%。美國的富人表面上沒有中國的富人那么張揚,但其實勢力很大。《蠢人的陰謀》所披露的內情,讓外人看了很是驚奇。

  會計事務所如此囂張,固然可惡,但萊維特的指導思想也有錯誤。《蠢人的陰謀》提到,萊維特認為,“會計師是公共利益的捍衛者。”會計事務所是贏利單位,怎么可能無私奉獻呢?怎么可能是公共利益的捍衛者?如果股市有公共利益的捍衛者,應該是萊維特和他所領導的證交會。但萊維特身為監管機構的領導,卻不肯與壞人壞事做堅決的斗爭,反倒要會計事物所沖鋒在前,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毒不過券商

  安然的老大與華爾街的券商老大以及商業銀行的老大們穿一條褲子,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難怪有人說,真正的黑手是那些大券商。安然事發之后,投資者起訴美林等幾家券商,為其300億美元的損失索賠。實際上,這仍然是一個大環境的問題。即便公司老大長袖善舞,如果沒有監管機構的縱容,如果沒有券商老大的配合或教唆,安然的老大們也是孤掌難鳴,其陰謀難以得逞。

  安然在造假方面就與券商一同炮制了許多東西。安然做能源買賣,有幾駁船的石油。安然找到美林,兩家達成口頭協議,美林買下駁船上的這批貨,但6個月內安然將以原價購回此貨。作為回報,美林可以拿到貨款的22%作為傭金。這就是造假,這就是欺詐。美林內部雖有反對意見,但最后是抗不住利益的誘惑,做了這筆骯臟的交易。按照安然的賬面,此貨以2800萬美元賣出,利潤是1000萬美元。

  在忽悠股票方面,美林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安然的幫兇。美林的一位分析師曾經比較誠實,推薦股票時沒有推薦安然的股票,而是推薦了另一家公司的股票,事后也證明他是推薦對了。但此兄也沒有說安然不好,只說安然的股票是“中性”,沒有推薦而已。安然那幫人就受不了啦,非要報復不可。安然是美林的老客戶,但安然增發新股時卻將美林排除在外。安然暗示美林,安然不顧舊情,就是因為美林的分析師沒有為安然評功擺好。

  但面上的理由是,這位分析師對安然的第一把手雷不甚恭敬。美林的高級主管親自打電話給雷,表示歉意。分析師喊冤,說是他從來沒有對雷表示過不敬。不過這時候不會有誰聽他的申辯了。他被迫從美林辭職,但拿到了40萬美元的封口費。一周之后,美林如愿以償地成為安然增股發行的承銷商。據《蠢人的陰謀》一書披露,通過這筆骯臟的交易,美林可以拿到4000萬美元至5000萬美元的承銷費。

  無獨有偶,券商索羅門公司的分析師對安然的股票也曾經很低調。于是安然有投行業務的時候,法斯托便將索羅門公司拒之門外,而且還明確表示,對投行業務沒有意見,就是對分析師有意見。這位分析師很快被索羅門公司辭退。索羅門公司另外安排了一位由安然自己推薦的分析師,由他來跟蹤安然的業績。安然的評分也隨之攀高。

  此后,券商中再沒有人敢對安然不服。用《蠢人的陰謀》的話說,就是“華爾街這回知道厲害了。質疑安然就會丟掉業務。質疑安然就會丟掉工作”。券商老大站在公司老大的立場上,實行公司老大的專政,將敢于說真話的分析師打下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誠信派,壓制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計,長公司老大的威風,滅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志氣,又何其毒也!聯系到2006年,摩根士坦利將說真話的謝國忠先生禮送出門,豈不是可以發人深省的嗎?

  《蠢人的陰謀》主要用的是白描,作者盡量給人貌似中立的印象,盡管字里行間透出了他的愛憎。總的來說,作者對券商的批判是比較含蓄的,絕對不是圖窮匕首見,揚眉劍出鞘。但專門代理投資者的律師比爾·萊拉徹(Bill Lerach)就比較敢說。在他看來,安然造假后面的策劃者就是那些大券商、大銀行。想想也是啊,安然造假由法斯托掛帥,而他能力有限,如何能夠炮制出那么多的詭計?再說,券商旗下人才濟濟,高手入林,如何看不出法斯托的詭計?如何會上法斯托的賊船?

  股市是資本主義中的資本主義,而券商又是商人中的商人。美國搞券商的人出手都比較狠,手軟的人做不來。在股市這個地方,錢是第一重要的,只要有了錢,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只要有了錢,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做。但這些大券商到中國推銷自己的時候卻吹噓:“我們一向重視誠信”。他們的話可信嗎?

  成也媒體,敗也媒體

  在揭露安然造假的斗爭中,美國媒體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主流媒體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福斯特》很早便對安然的會計算法提出過挑戰,可惜當時并沒有引起重視。《福斯特》、《財富》和《華爾街日報》都對安然的劣跡做過深度追蹤報道,其作用遠比證券監管機構的要大。安然的老大對媒體也比較害怕。《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要寫專題報道,斯基林只得乖乖送上門去接受采訪。不敢不去啊。如果不去,媒體照樣從其他渠道找些故事公布于世。

  有人可能感到奇怪,《華爾街日報》是一份為美國大資產階級說話的報紙,為什么會率先敲響安然的喪鐘呢?有兩個原因。首先,即便是惡狼,狼群也有自相殘殺的時候。狼群中在狼快要倒下去的時候,其他惡狼便會群起而攻之,將其分而食之。“墻倒眾人推”這句中國成語在美國也適用。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報道分為新聞報道與觀點評述。觀點與事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觀點方面,《華爾街日報》是偏向公司老大和金融老大的。即便在安然事發之后和美國股災之后,《華爾街日報》仍然反對從制度方面對老大們嚴加限制。但在事實報道方面,《華爾街日報》還是比較客觀的。

  成也媒體,敗也媒體。美國的所謂財經雜志,也曾追捧過安然和安然的老大們。《財富》雜志曾經把安然評為全年度管理最佳的公司,斯基林的標準像也上了雜志。會計業的一家雜志曾經把法斯托評為十佳公司首席財務官。而當時法斯托正在安然內大肆造假,上下易手,忙得不亦樂乎。法斯托能夠躋身十佳,不僅是因為這家雜志的調查工作沒有做好,而且也是因為安然的公關做得好,安然內部有套班子,專門負責與媒體聯系。

  立此存照備忘

  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之后,許多好書問世,記錄了這段歷史。其中的經典之作是《大崩潰》(The Great Crash)。1980年代末,美國股災之后,又有一本《賊巢》(Den of Thieves)問世,記錄了股市大盜的行徑。安然的垮臺以及由此引起的震動,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美國股災,而這回又有一本《蠢人的陰謀》,一本記錄公司老大們造假的好書。這些經典至少可以有一個作用,那就立此存照備忘。

  中國股市也歷經大起大落,想必也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應該有些人來寫一寫。即便我們不愿意痛定思痛,即便我們不愿意開憶苦大會,不愿意吃憶苦飯,我們憶苦思甜的時候,看看這類書總是件好事。美國是個瘋狂的民族,至少股市方面經常很瘋狂。中國經常也是個瘋狂的民族,但中國更是個苦難的民族,而苦難加瘋狂,那就是一個可悲的民族。所以就更需要有文字立此存照備忘。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攜手新浪共創輝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