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鞋童定律一定會顯效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07:1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馬紅漫 資本市場股價上漲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股票成為居民首選的投資對象。廣大民眾熱情入市,在本質上是民間資本的一種市場選擇。中國經濟已經步入高速增長的通道之中,而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長期制約中國股市發展的制度瓶頸。在這一背景下,民眾投資股市,將可以享受到國家改革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紅利。除了股市本身的財富效應外,銀行存貸利差擴大、房產投資收益率下降也在客觀上迫使民間資本從這兩個領域離場,紛紛轉向股市。 國際經驗證明,伴隨著本幣升值過程的流動性泛濫問題,是很難通過單純的貨幣政策來進行控制的。因此,在資金供給必然過剩的背景下,積極引導民間資本的投向無疑是時下的當務之急。顯然,國家已經將證券市場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平臺,將其視為進行資源整合、促進技術進步、推動產業升級的新推手。在這樣格局下,民間資本積極入市盡管表面看來是逐利過程,但另一方面也是既有經濟環境下居民的理性抉擇。 時下,童叟皆股民的炒股熱引發了兩種誤解:一種輿論認為,這意味著市場不理性的投資行為泛濫,因此政府部門應在股市接連攀升之時出臺政策,嚴控股市風險的產生;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當中國的鞋匠與報攤主都成為股民了,“鞋童定律”將會顯效,股市已然觸頂,甚至即將崩盤。 第一種解讀其實錯誤地判斷了政府在資本市場中的角色。事實上,投資者進入股市后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兩種,一是由于市場本身波動規律所造成的漲跌風險。對于此種風險的規避需要靠投資者自身對市場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未必說散戶就會弱于機構,新股民就會弱于老股民。投資者在股海搏擊,盈利或虧損依仗其專業水準、洞察能力。對此政府沒有必要出臺政策干預市場優勝劣汰的自發機制。二是由于交易制度不規范,諸如內幕交易、違規操作等行為而造成的風險。上市公司或者市場主力資金借助內部信息優勢,人為操縱股票價格等行為,嚴重違背了市場交易的“三公”原則。而普通投資者由于本身處于市場低端、不具備信息優勢,因而易于被欺騙。而對于這一風險的嚴防才是政府不容推脫的義務。 第二種解讀忽略了國內外投資主體的差異性,將西方理論照搬到國內,必然會導致這一定律因水土不服而失效。西方投資市場發展多年,投資群體極其成熟。投資者中以投資意識強的中上層居多。當股市運行到連底層的鞋童都開始炒股,那么說明該入場的資金都已進入了,沒有后續資金支持的股市必然會一路下滑。然而,中國證券市場從建設伊始,股民中最踴躍的就不是白領或者當時已在實業中獲利的群體,而恰恰是普通的勞動者。甚至伴隨著中國股市的跌宕起伏,他們對股市機遇的把握形成了自有的一套理論。因此,“鞋童”入市其實只是正常的現象,并非股市觸頂的標志。 由此,民眾通過炒股分享經濟快速發展的盛宴未嘗是一個非理性的現象。中國股市的健康成長,并非因“鞋童”入市便會被攪局,它所依仗的是股民健康的投資意識和監管部門徹查違規行為的力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