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警惕證券市場的老鼠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 23:59 中國經濟周刊
★文/馬紅漫 “糧食豐收之后,必須提防鼠患”,這句貼在農村宣傳欄中的宣傳語,如今也成為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形象描述。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讓投資者們切實體會到了“糧食豐收”的喜悅,然而喜悅的背后是“鼠患”橫行。 與農村的鼠患有所差異,證券市場的“鼠患”叫做“老鼠倉”,是指基金經理在使用公有資金買入、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個人的資金在低位買入該股票,等到用公有資金將股價拉升到高位后,個人的持股也會率先賣出獲利,而機構(公有)和散戶的資金甚至可能因此被套牢。“老鼠倉”問題屬于利用內幕信息以及運作資金的職業優勢炒作股票,涉嫌利益輸送和內幕交易。 最近,有關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旗下某基金經理涉嫌“老鼠倉”問題的傳聞,盡管被該公司否認,但是另據報道,由證監會基金監管部組成的專案調查組日前已開始對公募基金涉嫌老鼠倉交易事件展開全面調查,調查牽涉的基金公司數量眾多,一場轟轟烈烈的“打鼠行動”正在證券市場展開。 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隨之而來的是違規交易的愈演愈烈,甚至成為危害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然而,打擊違規交易的決心未必意味著打擊成效的卓著。事實上,打擊“老鼠倉”在監管操作上的難度甚高。 就以基金經理的私人賬戶為例,盡管監管部門和基金公司要求基金經理上報本人及直系親屬的賬戶資料,但是這樣的上報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在現實中,基金經理的“老鼠倉”不僅不會使用上報的賬戶,甚至連旁系親屬賬戶也很少使用。日前有媒體曝光,前期遭遇惡意炒作的杭蕭鋼構莊家,甚至使用已經去世三年的農村老太的身份證炒作股票。違規交易賬戶的隱蔽性和查處難度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違規交易“查處難”幾乎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監管因此而失效,關鍵在于措施是否得當。所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基金“老鼠倉”的最大特征就是隱蔽性和暴利,所以有效的監管也應當以此為突破口。參考國際經驗,筆者認為違規交易的監管需要引入“舉證責任倒置”和“獎勵舉報”兩項制度。 首先監管部門要制定一套確認可能存在違規交易的判斷標準。比如,依據有效市場理論,根據信息披露后是否會引發股價的異動來界定信息是否屬于“內幕”。在判定標準既定之下,一旦某只股票涉嫌違規交易,法律即可要求交易者承擔自我舉證的責任,也就是投資方必須舉證自己為何會在這么準確的時機購買股票而又不是內幕交易,否則就將被懲處。與“老鼠倉”操作的隱蔽性相一致,國外的現實案例證明,違規交易者將很難輕易證明自己是清白的。 此外,經濟激勵對于打擊違規交易也很重要,有效的獎勵制度可以讓“老鼠倉”面臨人人喊打的局面。比如,美國的各級證券交易均設置了市場監管部門,允許知情人、律師、新聞媒體等向其“報料”。舉報消息一旦查實,舉報人將可獲得高達案值10%的獎金,而涉案者則可能面臨重罰,這一獎勵舉措帶給舉報者最大的獎勵曾達到1000萬美元。高額獎勵成為促成全民監管的有效措施,在獎勵制度刺激之下,社會公共的力量都被動員起來加入監管,很多律師會主動通過專業研究來判斷是否存在違規交易嫌疑,進而積極舉報;知道違規操作內情的人員也可能因為獎金巨大而主動揭發違規交易,從而從源頭上遏制了“老鼠倉”行為的泛濫。 違規交易已經成為證券市場的毒瘤。打擊違規交易行為確實需要重拳出擊,但重拳的要求并不在于力量的大小,關鍵是打擊技巧的有效性。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