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為全民炒股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14:4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元一

  俗話說:名不正,言不順。這足以說明“名”很重要。但如果僅僅局限于“言”,那么,你還感覺不到“名”的現實威力。如果結合實際生活,我們再在后面續上“理不直,事難成”兩句,你就可以真切感覺到“名”的法力無邊了。

  所謂“名”,翻譯成哲學語言,就是定義、概念;更通俗一點,就是描述某種現象的名詞。如果一個定義,或概念,或名詞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上不清不楚,缺乏內涵,你覺得會出現什么結果?最模糊的東西最有吸引力,似是而非的東西最流行以至家喻戶曉,從而發揮神奇的魔力。“全民炒股”就是這樣一個東東。

  什么是“全民炒股”?是全中國人民嗎?或者更具體一點是13億中國人嗎?只要不是弱智,我相信沒有人會認定這種說法,更不會相信全中國的人都在炒股。但是,為什么會出現“全民炒股”這樣的說法呢?其所指為何?其意欲何為?

  有點中國股市歷史的人都知道,“全民炒股”的說法開始于1997年前后。1996年的大牛市第一次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伴隨著投資者入市人數的增加,各種奇聞(包括農民賣牛買股)開始流傳,“全民炒股”就是在這時登臺亮相的。其實,到1996年底,滬深兩所總開戶數也不過2400萬。如果按一人兩戶折算,不過1200萬人。以十億人口算,也是百里挑一。很明顯,它不是一個精確的定義,而是一個夸大其辭的說法。這種貌似定量的東西其實與數目毫無關連,你一定能猜到言說者的用意了。這實在是漢語魅力之所在。在他們眼里,許多人投資股市等于“全民炒股”,意在表明炒股等于瘋狂投機,“全民炒股”等于泡沫風險。進一步,股市的問題、股市的風險全在于“全民炒股”。也因此,“全民炒股”成了股市的遮羞布、擋箭牌,成了中國股市的“垃圾桶”。

  有點中國股市歷史的人同樣知道,中國股民在短短十幾年的股市投資中經受了多少磨難。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心路歷程———早年,他們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投身股市,是為了支持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后來,他們投資股市,為國企脫貧解困、為企業股份制改造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今而后,在經歷了磨難與歷練后,在政治昌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條件下,他們投資股市,是為了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經濟不斷發展,股市規模不斷擴大,投資者人數自然不斷增加,這是如影隨人的事。為何成了一些人蔑視、挖苦與歧視的對象?

  即使以“全民炒股”善意提醒股市風險,在一般人看來,也是不著邊際。股市風險與投資者人數沒有什么關系。滬深股市初期的“老五股”、“老八股”時期的風險并不亞于現在。與現今相比,歐美股市早期的險惡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透過我國

證券市場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中國股市風險所在:風險來源于沒有進取心、沒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風險來源于沒有約束力的信息披露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內幕交易、股價操縱;風險來源于監管不足、監管不嚴、監管不力。有了這些,投資者才費力不討好,最后還要替人背黑鍋。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外就有機構放言中國的銀行從技術上來看已處于破產邊緣,但是老百姓還是忙不迭地把錢存進銀行。那時候,沒有人抱怨“全民儲蓄”。二十多年后,中國的銀行不僅沒有破產,還越做越大。你一定以為這是銀行的功勞吧?審視一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銀行業的變化,掂量一下上萬億的窟窿,再看看當下民眾對銀行服務的抱怨,你一定會響亮地回答:“不,這不是銀行的功勞。”依我看,這是全國人民的功勞,是十十百百、千千萬萬儲戶的功勞。可是,為什么一到股市,味道就全變了呢?同樣的道理竟然被人顛覆了,還招來一大批滿嘴“全民炒股”、“風險”、“投機”的跟屁蟲。

  要解釋這個轉變,想一想關于股市的“賭場”定性就清楚了。在一些人的邏輯里,投資者中的絕大部分是愚昧無知、混水摸魚、好逸惡勞、投機取巧之徒,他們買賣

股票,純粹是投機取巧,把股市當成了賭場,是他們搞壞了規矩,搞亂了市場。因此,“全民炒股”變成了瘋狂投機,變成了泡沫風險,以致謬種流傳。這不僅歪曲事實,倒果為因,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了國家關于證券市場的公共政策,延誤了證券市場法制化、規范化進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