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月27日星期二不是黑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5:38 新浪財經
左小蕾 2月27日中國股市創十年日最大跌幅,中國股市的調整“出人意料”地引起了全球股市的全面下跌。甚至引起美國總統的關注,打電話給財長詢問原因。美國政府對華爾街的直接的關心,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近年來,大概只有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9。11事件等等,幾次不多的記憶。美國財長鮑爾森即將對國會做經濟形勢的講話,將專門解釋為什么中國股市下跌對華爾街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法國總統最熱門的候選人,也主動在昨天的演說中,專門提到如果當選,一定特別重視與中國的經濟和合作的關系的發展。 中國股市的調整“功高震主” 為什么中國股市的波動對全球股市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我們認為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巧合的成分。 必然的原因,首先是中國經濟的綜合實力在世界各國經濟中,已經排行第四,占全球GDP總量的4%。中國經濟的任何變化,可能都會改變國際經濟的整體格局。 其次,國際貿易領域,中國已經是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全球經濟主體的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都達到各自貿易總量的數一數二的地位。通過貿易滲透的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系,就更是千絲萬縷。特別是中國的出口給這些經濟體的創造的多年低通脹水平的宏觀經濟環境。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如何問題,美國、歐洲乃至全球,是否能夠保持“低通漲”的穩定的經濟增長環境,就會出現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第三,華爾街、英國金融城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直接聯系。中國已經有近40家大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分別在紐交所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已經有超過40家公司在倫敦不同的市場上市。而中國的QFII的制度,已經使幾乎全球所有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場的重量級的機構投資者和中介金融機構都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雖然QFII資本流入只有100億美元,但是實際上通過QFII帶入的背后的客戶,可能帶來全球所有金融市場的影響。所以,雖然這次不是完全資本流動引起的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互動,但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市場參與主體的結構變化,從物理上更直接地行使了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的這種影響相互傳遞的功能。 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已經在全球化的平臺上同臺共舞了,當然就存在互動的必然性了。 巧合的成分在于,我們應該看到,中國股市的調整正值全球股市尋找調整的導火索的時刻。全球經濟經歷自1970年以來的強勁增長;全球化推動下的貿易自由化把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推向了全世界,全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通漲長期保持較低水平,造成了一個全球低利率的環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通漲和利率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很低。在過去六年中,全球幾乎遍地是錢,全球都存在流動性過剩,全球金融市場都在空前擴張和膨脹,全球都有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的積累。但是資金充裕推高股市的動力不減,全球市場都有強弓弩秣之感。置此脆弱時刻,不論誰打一個噴嚏,全球金融市場都會“迫不及待”地受到感染,“catch cold”,感冒,全身發冷。如果不是中國市場,而是澳洲市場,或是印度市場,發生一次突然的調整,打出一個噴嚏,相信全球市場也會演出一臺連續劇。 互聯網的快速信息傳播對這次中國的影響的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作用是功不可沒。傳統理論認為,兩個資本市場的互動與資本的流動的關系最大。但是我們前面提到,中國與海外市場直接的資本的相互流動并不大,在相對的資本管制下資金也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發生大規模的挪動。所以,最大的影響是“信息”。中國股市空前大幅調整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幾乎是同步傳遞,大西洋、太平洋已經沒有時空的障礙。“信息”的影響力可見一般,信息化的威力使經濟行為必須做出新的解釋,可能推動經濟理論有新的發展。 不論是必然還是巧合,中國市場的這次調整帶動全球市場的調整,全球市場都釋放了一次風險,階段性地阻截了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積累。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市場的這次調整是應該“功高震主”,引起美國總統和各國政要的關心是不奇怪的了。 防止國際市場變化的反沖擊 市場的影響是相互的,風險傳遞也是雙向的。中國資本市場能夠影響國際市場,國際市場當然能夠影響中國市場。實際上這次全球市場被中國市場的噴嚏影響也說明,當前的全球金融體系既孕育著金融大爆炸的環境,也埋藏著金融危機的伏筆。在這樣的金融格局下,如果危機爆發可能就是全球危機。特別是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開放的情況下,防范國際市場的沖擊性的影響應該被慎重提上議事日程。 當前全球金融的大環境有幾個特點。 首先,全球金融體系的規模空前龐大。 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全球金融產品的交易超過任何時候。金融市場無一例外地遍地開花。2001-2004年,外匯日交易上升1。9萬億美元,增長57%。衍生品日交易達到2。4萬億美元,上升74%。全球收購兼并達到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2006年,美國共同基金管理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金,比過去4年增長66%。美國的共同基金投入外國股票市場的資金超過國內股票市場兩倍。2006年,全球最大的IPO,3500億美元的中國工商銀行發行上市,還有更多大型IPO跟進。 雖然美國債務快速升起,美元走弱,但是還是出現前例的外國收購美國資產的浪潮 。 中國股市最近1萬億美元,預期2007年會增長1000億到2000億美元甚至更多。 預期在兩年之內,全球私募基金交易將達到1000億美元,三倍與以前任何時候的私募股權投資。對沖基金和奇異衍生品交易可能成為主流產品。帶給投資者以萬億美元計算的市場 。全球股票交易所的廣泛整合,將給股票,債券和衍生品交易更大的提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正在聯合起來成為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股票交易所和泛歐交易所將完成跨大西洋的整合成為一體。納斯達克可能買下倫敦交易所,東京和南韓的交易所也在密切聯絡。 我們看見全球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全面的整合、膨脹和擴張,金融全球大爆炸的格局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架勢。 其次,流動性過剩。在過去六年內,全球金融體系已經滿地是錢,充滿了資金。各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都不愿提升利率甚至可能降低利率,而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環境。過剩流動性仍然是全球性的現象。雖然石油價格下降,但是石油輸出國和俄國預期繼續經常賬戶的盈余,石油美元還會繼續增長。 經濟學理論和實踐證明,當出現流動性過剩的貨幣現象特別是大規模資本加速流動時,比較容易爆發以通漲為特征的經濟危機。但是21世紀初開始的流動性過剩的貨幣現象,并沒有像傳統經濟理論解釋的那樣出現通貨膨脹上升的現象。人們發現,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全球化推動下的貿易自由化把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推向了全世界,全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通漲長期保持較低水平,使80年代的傳統的以通貨膨脹為特征的經濟危機發生了變化。90年代以來的經濟危機,以資產價格泡沫為特征,而投機性資本在全球化,信息化趨勢下的推動下的加速流動,是泡沫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和東南亞各國都是在通漲水平不高,過快的金融自由化下大量資本流入和低利率水平下的信貸膨脹推高資產價格,泡沫經濟破滅后爆發經濟危機的。 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債券市場一直有一個困惑,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先生一直在強調債市長期利率偏低。甚至有短期利率與長期利率倒掛的時候。最主要的原因是,通漲預期不高,長期利率不會上升。美聯儲實施長達2年多的1%的低利率以后,沒有出現通貨膨脹。背后的故事就是全球化以后,傳統的貨幣供應量增大導致通貨膨脹的貨幣現象,變成另外一種形式,資產價格泡沫的形式表現出來。 面對這種低通漲和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積累的新的危機形式,全球中央銀行都不愿意提高利率。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沒有能夠得到有效的管理,給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的積累,實際上是給以資產價格泡沫為特征的危機的積累和形成,創造了機會和條件。 另一個值得注意現象,全球主要市場的監管者、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和主要金融中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為了解脫經濟發展的瓶頸,推動自身的金融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的全球發展,刻意強化了全球金融大爆炸(global bang)的大環境,把全球性的金融擴張推向金融大爆炸。 所謂金融大爆炸的核心內容是放松資本管制,開放金融市場,資本自由流動,最終實現金融自由化。 華爾街正在放松《薩奧克斯法》產生的嚴格監管的環境,為華爾街制造新的機會。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正在推動一個大規模消除阻礙美國資本市場競爭和妨礙交易的運動,包括推動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加速金融自由化的進程。歐洲的監管者,嘗試整合歐洲成為一個更開放更強大的唯一的金融服務市場,比如在歐洲范圍內制度性統一IPO的招股說明書,加強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南韓的監管者正在努力推動衍生產品市場的全面發展。全球的監管者,央行和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準備把全球金融體系的不斷擴張推向金融大爆炸。爆炸和擴張不同在于,爆炸的威力更大,可以炸出一遍新天地,也可能粉身碎骨,片甲不留。 在這樣全球的金融體系不斷發展和金融危機不斷積累并存的大環境中,中國如何爭取在金融大爆炸中得到發展,又不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只能加速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做好準備爭取主動。 星期二的股市調整利大于弊 中國股市下跌帶動全球股市下跌的連鎖反應,對中國和世界有幾點非常積極的意義。 首先,中國市場釋放了一次資產價格泡沫積累風險的同時,帶動全球都釋放了一次資產價格泡沫風險。使全球的股市都應該透了一口長氣,呼吸會平和一些。實際上使國際金融體系避開了全球性的資產價格泡沫風險進一步的積累,降低了近期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概率。 其次,可能使國際社會發現,中國的經濟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已經有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大起大落對各國乃至世界可能都是禍不是福。國際社會從共贏的目標出發,對中國的戰略和政策是否可能更注意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可能會減少了為了通過推動新興市場加速金融自由化的步伐,通過輸出金融服務業的比較優勢,輸出過剩的流動性,釋放資產泡沫風險而向中國施加超越中國實際的壓力,對緩沖中國在經濟改革和金融改革進程中來自國際環境的壓力可能也有階段性的作用。 比如,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在貿易摩擦問題上有所改變。如果強行逼人民幣快速升值,如果強行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增收高關稅,中國的經濟受到不可承受的打擊,世界各國可能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可能像這次全球股市調整一樣,中國經濟的蝴蝶效應,恐怕會在世界上刮起一場“卡特尼娜”颶風也說不定。 第三,可能使國際社會重新認識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和以資產價格泡沫為特征的經濟危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以通漲為特征的金融危機的現狀,從而加強適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建設,同時調整貨幣政策管理經濟秩序的傳統思路。否則全球流通性過剩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資產價格泡沫的危機的陰影揮之不去,全球金融大爆炸可能帶來一個全球大危機。這次中國的一個噴嚏使全球資本市場都感冒的事實,應該提醒大家,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的積累是國際現象,不是中國一個國家存在的問題。全球金融市場由于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的積累,已經到了非常脆弱的地步。對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的管理應該得到全球范圍的關注。 事實上,傳統的針對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調整利率是通過基準利率的調整發出信號,讓所有市場的參入主體根據信號調整信貸和投資,進而達到調整通貨膨脹。在這個過程中,利率通過成本功能-首先影響資金價格-進而影響投資收益-最后通過調整整體投資規模影響宏觀經濟的通漲水平。貨幣政策以通漲為目標,調整資金價格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資金價格的變化,改變投資的成本,改變投資行為,改變投資規模,在穩定宏觀經濟形勢的同時,也進行了合理的市場化的資源配置。一般來說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資金成本低是重要因素之一。當通漲的風險變得比較不顯著,而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不斷凸顯,利率作為資金成本,調整資金價格這一環節的功能可能突顯出來。貨幣政策以通漲為目標是為了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防止經濟周期變化帶來的經濟風險。當資產價格泡沫成為經濟大起大落的主要危機因素時,利率對遏制資產價格泡沫的作用可能被強化。 2月27日中國資本市場空前的大調整,以及全球各大資本市場隨后的大調整,實際上是金融全球化的一次大演習。各參與者在演習中的位置以及相互的作用和影響,得到充分的展示。當然因為中國資本市場這次調整的突發性,可能帶來過度沖擊的效應,但是演習的結果無論如何應該讓人們在心有余悸之余,對全球金融體系和金融秩序以及世界各國的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作者為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相關報道: 相關評論: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