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成分股指數不可能成為未來的風向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7:10 新浪財經
曹中銘 關于上證指數的失真問題,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由于上證指數編制方法上存在缺陷,導致中行、工行等權重股的“杠桿作用”非常明顯,去年下半年投資者“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局面就是由此引起的。 對于重新編制上證指數的問題,包括筆者在內的市場人士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目前市場上對權重股的影響形成了一致的觀點,那就是這些權重股漲時助漲,跌時助跌,已嚴重地影響到投資者對市場的判斷和操作。因此,如何消除權重股的消極作用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話題。 目前上海市場的投資者主要參考的是上證指數,深圳市場投資者主要參考的是成分指數。上證指數是以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加權平均來編制的,而深圳成分指數則是以40家成分股的可流通部分為權數編制的。但是總的來講,國內A股市場的投資者一般都把上證指數作為投資的風向標。 一個失真的上證指數當然不可能為投資者提供相對準確的參考依據。日前,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在一份題為《成分股指數更應成為未來的風向標》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由于上證指數的權威性、投資者的交易習慣等因素,上證指數仍將在一段時間內受市場關注,但其應用價值已逐步弱化,投資者關注點應當從其轉向成分股指數。 無論是上證指數也好,還是深圳成分指數或是其它的成分指數也好,至少在此目前都不能反映出市場的供求矛盾以及資金的動向。成分指數雖然有較大的覆蓋面,但畢竟只占其中的大部分,而且,在某些成分指數中,由于某一行業或個股的比重太大,同樣面臨著“杠桿效應”。如96年時,深發展對深圳成分指數就具有“擎天一柱”的功效,深發展漲,則深成指漲;反之,則下跌,F在的深圳成指則是深發展與萬科“兩駕馬車”,其漲跌對指數均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又如上證180、上證50等,金融類股票的比重在20%左右,顯然足以左右指數的上下。 一般而論,綜合指數是最全面反映市場的一個指數。上證指數的缺陷在于,占據較大比重目前還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也計入在內。盡管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完成了股改,但一來股改公司由于有“鎖一爬二”的規定,股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流通尚需時日,二來上市的新股其大股東所持股份都自愿鎖定三年。這些不能流通股份的計入,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成分指數由于其“片面性”而難擔市場風向標的大任。實際上,在中行、工行、中國人壽等權重股上市之前,上證指數一直就起著A股市場風向標的作用,只不過,那些“后來者”將其的應用價值弱化了。盡管如此,以上證指數為參照的投資者仍然占據絕大多數。 兩三年后,新老劃斷前已上市的公司的股份都將實現了全流通,那時上證指數的失真狀況將大為減輕,但隨著今后更多新股的掛牌,上證指數又會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此,對上證指數進行重新編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筆者以為,應綜合上證指數以及成分指數編制方法的優點,在此基礎上重新編制上證指數。具體為:選取某時間點作為基期,以所有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以實現流通的自由流通量為權數來編制上證指數。如果不能上市流通就不計入權數,那些存在鎖定期或是禁售期的股份,期滿后再計入。如此,上證指數就不會再愚弄投資者了,而投資者“只賺指數不賺錢”的情形也就不會發生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