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市值革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2:23 證券日報
文/陶瀚 A股總市值在本周一二連續突破9、10萬億元的大關,與GDP的比率也達到50%,引來一片驚嘆。盡管周四五股指連續回落,但周末A股總市值仍接近10萬億元,較2001年6月創下的股改前A股最高總市值紀錄——5萬多億元,幾乎翻了一番。再想想僅僅一年多以前,A股的總市值只有3萬多億元,提升1萬元市值猶如登天,如今卻只需一天,真有換了人間的感覺。 從積極角度看,市值及其與GDP的比率大幅走高,表明了證券市場的活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證券市場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本色,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這是一種令人鼓舞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本身其實比那些數值要重要得多。 證券市場本來就具有虛擬特性,市值和估價水平是有很大關聯的,只有在合理估值基礎上的市值才具有可持續性。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把工商銀行的價格炒到跟貴州茅臺的一樣高,那么單這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會達到10萬億元,這樣的市值膨脹顯然沒有任何正面的意義,它是基于建立在價值極端高估的基礎上,雖然可以做到,卻無法維持。從這個角度講,當有一天工商銀行的市值超過花旗銀行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銀行時,我們其實不必急著歡呼,更不必現在就急著呼喚,而一定要先看看工商銀行是否真的已變成全球第一。全球第一而市值第一,值得大肆慶賀,市值第一而稱全球第一,大可不必,因為那是自欺欺人,不可長久。 證券市場還具有很大的波動性,波峰和波谷的市值差別很大,但不能因此就對市場給出截然不同的評價。A股總市值與GDP比率在2001年峰值時曾達到了60%,顯然,我們不能說那時的市場比今天的更健康,更具有“晴雨表”特性。 從國際實踐來看,股票市值與GDP的比率高低還與一國的金融體系結構有很大關聯。大體上講,在金融市場主導的國家如英、美以及屬于英聯邦成員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該比率較高,而在銀行主導的國家如德、法以及作為發展中經濟體的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國,該比率就較低。以全球股市上一輪波峰期的2001年為例,當時美國的這一比率為138%,英國的為155%,澳大利亞的為102%,加拿大的為101%,而德國的為68%,法國的為89%,巴西的為37%,印度的和墨西哥的分別只有23%、20%。 未來我國股市市值與GDP要建立起怎樣比率關系,這其實也代表著我國金融體系結構調整的取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