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少數派報告:誰是牛市超級主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9:5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鄒愚 簡俊東 2006年12月29日,2006年中國股市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大漲107.88點,收于2675點,繼續向上創出歷史新高。 此前一天的2006年12月28日,在深圳一家券商的年終答謝會上,一群財經記者正在探討2007年上證指數突破5000點的可能性。當天收盤時,中國銀行(601988.SH)封漲停,報收4.94元。 再前一天,在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的一個頒獎典禮上,工商銀行(601398.SH)董事長姜建清在回答本報提出的“如何看待近期工行股價暴漲”的問題時表示:“希望工行能夠有個穩定長期的增長”。言下之意,現在的股價漲得太快了。 姜建清遭遇這個問題絕非偶然,2006年12月25日,工商銀行宣告漲停,隨后四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又接近20%。 少數派報告 2002年,美國影星湯姆·克魯斯出演了一部名為《少數派報告》的電影,電影的大意是:有些時候,少數派的意見對事態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如果把這個含義引申一下,對于今天的中國股市而言別有意味,只不過,表達方式可以改為:“少數股票上漲對于股市上漲具有決定性意義”。 其實,此前早有征兆,從2006年中起,很多投資者發現自己是“賺了指數不賺錢”,究其根本原因,發現股指的上漲主要是大盤藍籌在發力,那些資產優良的板塊龍頭以及白馬股受到熱烈追捧,而其他業績一般的股票不漲反跌,中國股市的兩極分化現象開始凸現。 到2006年的最后一周,這種分化被演繹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以2006年12月25日為例,在工商銀行巨量漲停帶動下,上證綜指大漲近100點,成功突破2400點整數大關。 據統計,2006年12月25日6大銀行股對上證綜指的貢獻分別為:工商銀行貢獻44.08點,中國銀行貢獻19.93點,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分別貢獻2.25點、1.71點、1.41點和0.27點。當日滬綜指上漲92.09點,漲幅為3.93%,這6大銀行股共貢獻了69.65點,占75.63%。 2006年12月28日,中行漲停。上漲家數不到300家,下跌家數超過1100家,當日滬綜指上漲的29.59點,基本上是中國銀行“獨家贊助”。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情況出現在2006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006年12月29日,上午開市后僅5分鐘,航空業龍頭中國國航(601111.SH)漲停,下午2點,273萬股的買單將中國銀行再度推至漲停,直到收盤為止,中國銀行創下了連續兩個漲停板的紀錄。3分鐘后,在中國銀行帶動下,工商銀行猛然發力,在12分鐘的時間里漲幅超過5%,最高漲幅超過8%,收盤時漲幅為5%。 根據大智慧行情軟件的統計,當日上證指數107點的漲幅中,中行和工行兩只銀行股合計貢獻超過70點。 沒有人能夠想到,2006年的大牛市,會以這樣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情節作為結尾。 在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蔣國云看來,2006年末的瘋狂在意料之中:“1500點以前是股市恢復性上漲,價值和成長股共同上漲。1500-1700點則是第二階段,屬于成長股溢價和泡沫時期;第三階段,也就是1700點到現在,是價值股領漲,直至價值股出現泡沫,這是內在規律在驅動。” 蔣國云認為,現在可以十分確定地預言:價值股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泡沫了,他預計,在節后,“泡沫將會收縮”。“但是,在一個長期牛市中,泡沫不是破滅,只是收縮。”蔣國云強調。 “超級主力”在哪里? “毫無疑問,29日下午的瘋狂是眾多基金經理導演的一幕鬧劇,他們是在為今年的排名和年終獎金做最后一次沖刺。”一位業界人士表示。 面對著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的大幅上揚,市場擔心其中是否存在一只“看得見的手”在背后操控。基金自然難逃嫌疑。 懷疑的理由之一就是基金可能存在年末做業績的需要,但是基金業內人士普遍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招商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監冀洪濤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只要不受限制,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都是大部分基金都會持有的品種,拉動這樣的股票所有基金都可以從中獲益,因此,如果真要做業績,基金應該選擇拉動一些自己特色持有的小盤品種,這樣拉起來容易,而且能凸現自己的業績表現。” 南方積極配置基金經理姜文濤:銀行股是一個充分交易的品種,其價格是由市場博弈之后決定的。而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也認為,“市場上并不存在一個操縱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上漲的超級主力。這應該是集體無意識的結果。” 雖然基金人士均認為沒有任何一個機構選擇成為超級主力,但是如果把看多的資金看作一個整體,那么這個超級集體的領導者則非基金莫屬。 還原兩只股票的上漲過程,其中的邏輯變得非常清晰。 前一段時間大型基金的密集發行以及持續營銷基金的規模急劇膨脹的后遺癥之一便是市場短期的股票供需失衡,新基金以及持續營銷基金的建倉需求對于兩只大盤銀行股的確起到推動作用。 冀洪濤告訴記者,“任何一個基金要跟蹤指數都要在兩只銀行股上進行配置。” 萬得數據顯示,2006年11月份以來成立的開放式基金中,有14只的托管行以及股東中沒有工行,他們所募集的基金份額達到550億份。而托管行以及股東中沒有中行的更是達到1263億份。 這其中還沒包括持續營銷部分。2006年11月以來,易方達平穩增長、景順長城鼎益、廣發穩健增長、廣發小盤成長、華夏紅利精選、華安寶利、南方高增長等基金的持續營銷都效果不錯。其中某些基金的規模甚至由不到十億規模膨脹到百億規模。 某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其正在進行持續營銷的基金采用“火線入市的方法,一邊擴募一邊快速建倉”。 按照常理一邊擴募一邊建倉會導致基金凈值上升,對投資者吸引力下降,一般剛剛將基金凈值“歸一”的基金都不會采用這樣的策略。由此可見,其入市之心何其迫切。 銀行股的自我佐證 當一種趨勢形成,它便有自己的生命力。金融股面臨的就是這樣的狀況。 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是國內基金最主要的托管銀行,萬得數據顯示,排除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截至2006年12月29日已經募集成立的基金共有244只,其中托管行是工商銀行的有60只,按照最新的公開數據計算,60只基金的資產規模為2010億元。而托管行在中國銀行的有42只,同樣方式計算,總資產規模達到854億元。 按照相關規定,基金不能買托管行的股票,但是這并不妨礙中國銀行以及工商銀行的大漲。反而造成兩大陣營的基金在相互借鑒共同推高股價。 “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作為四大國有銀行,其基本面因素差別不大,因此,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是工商銀行上漲使得和中國銀行的股價之間價差拉大,中國銀行比價上顯得低估,托管行為工商銀行的基金蜂擁而進中國銀行,而中國銀行的股價因此被拉高之后,比價關系再度失衡,工商銀行顯得低估,不能買中國銀行的基金又會抓住機會買入工商銀行。”冀洪濤告訴記者。 銀行股在相互印證的過程中共同“繁榮”的趨勢依然沒有結束,“兩大銀行大漲,其他銀行股表現平平,這也為銀行股未來的繼續成長預留了接力品種。”冀洪濤認為。 “近日上漲的主要是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兩只國有銀行的股票,這兩只銀行股可能已經是漲幅過高。但是,股份制銀行經營更有效率和效益,其股價和國有大銀行之間有一個固定的比價關系,國有大銀行短期漲幅過高導致這種平衡關系被打破了,所以未來兩者之間的比價會重新回歸到之前的平衡狀態。”姜文濤認為。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國有大銀行股價會向下調整,更大的可能是股份制銀行上漲,在更高的估值水平達到一個平衡,這就意味著股份制銀行未來的漲幅會高于國有大銀行。”姜文濤樂觀認為。 但金融股到底還能走多遠,分歧其實早已經出現。 很多人認為,工行現在的上漲正在透支未來,“如果我們預期匯豐在20年會漲20倍,那么是否20年前就把它的價格打得很高?”這是邵子欽的疑問,也是很多投資者的疑問。而邵子欽認為,如果沒有基本面的支持,工行和中行可能會如當初的招商輪船一樣:“(股價)怎么上去就怎么下來。” 在興業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孫國雄看來,如果充分考慮到流動性泛濫的問題,那么單純用PE和PB來估值都無法解釋現在的上漲,因此,推演未來股價是否繼續上漲的依據變得非常單一:資金是否依然充裕。 從目前情況看,流動性問題似乎還不是太大,據一位基金界人士透露,目前已經發行的基金當中,還有幾百億的現金躺在賬上,等著買股票,“等待節后發行的基金已經有十幾家在排隊了”。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狂熱要在短期內降溫比較困難。 對于很多人而言,中國人壽上市當天的表現,可能是影響未來金融股走勢的重要心理因素,“(中國人壽)是直接開到最高價,然后往下走,還是相反?”這個疑問有待解開,但是,無論如何,那一天將是關鍵的一天。 招商證券認為,2007年的一季度將是市場調整的機會。“必須有耐心,在2007年一定可以等到值得買入的低點。”邵子欽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