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245點之后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7:1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李云崢
在電影《2046》中,一個普通的數字因為外界的各種揣測而被蒙上了神秘色彩:房間號?年份?列車號?……而在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中,同樣也有一個數字將被深深烙在歷史記憶柱上:2245。2001年中旬,它曾經是中國股市創下的一個歷史高位,也是此后數年寒風瑟瑟熊市中投資者心頭一道別有滋味的歷史風景線。在2006年底,這個歷史點位終被再次突破,而圍繞2245點的“牛市還是泡沫”爭議也開始如火如荼的展開。
有這樣一種說法:對于經濟現象,經濟學家往往是悲觀的,而金融投資家們往往是持樂觀態度的。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前者只有從對經濟現象的批判中才能開出對未來有益的藥方,而后者的行為動力本身就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和憧憬之上的。從這個角度看,“牛市還是泡沫”的爭論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雖然目前對于“牛市”的質疑五花八門,但是歸結起來最關鍵的一點無非是: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問題。客觀地看,股權分置改革和清欠主要貢獻是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但在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方面,目前仍有相當多的事情需要做。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完善法人結構治理,是一個長期性的戰略問題,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徹底解決的,即使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資本市場上,這兩個問題也依舊都是需要長期面對的現實問題。可見,從價值投資和股市持續健康發展來看,目前各種對于上市公司質量問題的警示都是有益無害。
市場的熊牛交替,必然要經過一個因超跌而導致的價值低估釋放期,而當這個釋放期到了一個臨界點的時候,原本在一條觀點船上的人開始出現觀點分歧也是必然現象。對于技術派投資者來說,他們對價量關系的重視有時要比關注公司質量更多,特別是在如今各路資金紛紛涌入,足以讓人感覺到迎面撲來的“牛氣”之時。但任何對于風險的忽視都是投資的大忌,正如證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認為的:“通過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而獲得利潤,甚至是無風險而獲利,這在實質上才是高利潤,高風險與高利潤并沒有直接的聯系,投資者應時刻注意對投資風險的規避。”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價值投資不僅是在熊市中揀寶的標準,也是牛市中降低投資風險的有效方法。
正所謂“發展的路上沒有單行線”,如果說資金量是股指的生命線,那上市公司質量則是投資價值的生命線,只有由兩條生命線構成的股市才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股市。可見,關于2245點的爭議不僅是一場關于股市發展趨勢的討論,實際也是一個投資文化的撞擊和孕育過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