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提高我國證券監管效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08:58 中國經濟時報
-唐震斌 證券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領域之一,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和價格信號來發揮其內在功能。但各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證明,證券市場也不能僅靠市場的自發調節,政府對證券市場進行適當監管和干預是必要的。 因為證券市場作為高度信息化的金融市場,其典型問題是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危險”問題,會影響證券市場效率目標的實現。一旦出現問題,整個社會經濟都會有連鎖反應。為了規范證券發行和交易行為,必須有一個規范而又權威的證券監管機構代表政府來對證券市場進行適度干預和有效監管。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主席戈特·利登先生在1996年的年會上指出: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百分之八十取決于有效的監管。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并且是由政府為主體推進的,因此在證券監管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監管基礎薄弱、監管機制扭曲、政出多門、管理無序、管制過度、風險防范力度不夠等,導致證券市場效率低下。我國證券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根深蒂固,目前我國證券監管仍以行政干預為主,缺乏市場化的調控手段,行政力量遠遠大于法律和市場的力量;2、證券監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證券法規體系,而且現有法律法規之間銜接性較差,導致證券監管手段不足,影響監管效率;3、證券監管組織體系不合理,各個職能部門都想通過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來滿足其權力欲望或經濟利益,這種多頭監管容易導致政出多門和相互扯皮現象,致使證券監管的威信和效用均不理想;4、目前我國證券自律組織建設和自律功能還存在許多不足,難以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使許多本應由市場進行的自律管理仍由政府管理,導致市場和企業過分依賴政府;5、我國證券監管的對象主要針對投資者,而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則比較寬容。 造成我國證券監管困難的主要癥結在于:中國證券市場的定位失準、制度缺陷使監管者疲于撲火、中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結構、政府在證券市場中的職責不明確。 證券市場是各種利益集結、沖突之地,關系到數千萬投資者的財富。因此,作為“看門狗”和“守夜人”的監管部門擔負著很重要的使命。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非流通股股東、流通股股東及經營者之間利益取向嚴重對立的情況下,加強證券監管更具有決定性意義。今后我國要遵循市場自身規律,充分考慮轉軌經濟特點,進一步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制,切實提高證券監管效率,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對此,筆者建議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以提高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效率: 一、證券監管機構要順應政府體制改革的要求,吸收發達國家市場化監管的成功經驗,遵循成本效率原則,在監管和效率之間保持一種恰當的平衡;二、完善證券市場監管的組織體系;三、進一步加強證券自律監管;四、建立一個具有高度獨立性、權威性的證券監管機構,賦予其準立法權和準司法權。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證券市場的監管主體證監會的法律地位進行調整,樹立監管權威,使其擁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和較大的監管權力,并將其行政行為司法化,超脫于市場之外,以最大程度地體現和維護“三公”原則;五、不斷推進證券監管創新;六、牢固樹立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目前各國證券監管部門無不將自己定位為投資者的保護神,對投資者主要是保護而不是打擊;七、證券監管的合理定位,證券監管與發展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監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規范發展,也只有在發展過程中才能逐步實現監管目標;八、加強證券監管體制改革,正確處理證券監管與市場機制之間的關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