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發令槍緣何遲遲難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10月16日 08:04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齊軼 工行上市在即,市場人士難免對可能同期推出的配套政策浮想聯翩。醞釀已久的融資融券業務再度成為關注焦點。盡管相關配套法規已相繼出臺,交易所及相關證券公司的準備工作也基本就緒,可到了最后關頭,發令起跑的槍聲卻遲遲不響。有觀察人士分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證券公司在“試點資格”的爭奪上異常激烈。果如是,亦可從另
證券公司對“試點資格”的空前重視是很自然的。由于對這一業務沒有經驗,加之對與之相伴的風險的擔心,監管部門對融資融券業務實行了事實上的“許可證”制度。“許可證”在手,相關券商便等于拿到了“優質、風險控制良好、運作規范”的“金字招牌”。而在“扶優限劣”的行業政策背景下,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無疑將成為加速行業分化的助推器。 按照既定“許可證”制度,規模大、實力雄厚的證券公司方能優先開展這一業務,而融資融券規模又與券商本身的凈資本相關。這樣兩個方面的因素,可能促使一些大客戶出于融資融券的需求而流向大券商,從而使后者得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今年7月,監管部門公布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對證券公司獲得業務試點資格提出7項要求。“創新類券商”是起碼的要求,最為直接的硬性規定包括“財務狀況良好,最近兩年各項風險控制指標持續符合規定,最近6個月凈資本均在12億元以上”。 由于“先試點,后推開”,分析人士認為,“試點券商在4到5家之間”的消息比較可靠。從2005年末的統計數據看,按凈資本排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名列前幾位。而就凈資產規模看,僅次于以上幾家的創新類券商還包括廣發證券。另據推測,既然是試點,在符合條件的基礎上,監管層或許希望試點券商在地域分布上也相對均衡。 但是,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究竟會帶來多大規模的客戶“漂移”,監管部門似乎還無法準確預計。這也許是慎重推進這一業務的重要原因。 考慮到不是所有優質公司都能同時開展試點,為避免不必要的客戶轉移,保持行業相對穩定,此前公布的《試點管理辦法》還規定,“對未按照要求提供有關情況、在本公司從事證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結算資金未納入第三方存管、證券投資經驗不足、缺乏風險承擔能力或者有重大違約記錄的客戶,以及本公司的股東、關聯人,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融券。”即證券公司不得向在本公司從事證券交易不足半年的客戶融資融券。 觀察人士據此判斷,如果監管部門在首批試點后半年內向其他符合條件的創新類券商打開“資格”大門,客戶“漂移”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