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誰又來抄A股的底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3:59 每日經濟新聞
凌建平 祝裕 每日經濟新聞 主持人: 據媒體報道,在股市等待工商銀行的日子里,許多小股民不知如何是好,連有些基金經理也干脆守住了倉位聽天由命。然而大盤股又突然跳起舞來,中國石化開始發力了、中國聯通有動靜了,連基金們不屑的中國國航也在港被境外機構調高評級到3.2元。 那么,又是誰在抄A股的“底”呢?《上海證券報》有兩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一是荷蘭國際中國A股基金和怡富中國先鋒A股基金這兩只在6-7月間設立的QFII,目前已取得4%以上的凈值收益,遠高于國內很多同期新基金;二是中金的機構席位在下跌時成交量萎縮。前者說出了誰在買,后者則表明了誰在賣。難道這次在大家都不看好或者說謹慎有加的時候,QFII又要來抄A股的“底”了? 大眾評判臺 呂國新:QFII有自身優勢 中國證券市場信息的披露制度存在某種缺陷,當基金公司掌握的信息不足以控制風險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輕易出手,并且國內基金公司的資本實力、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相反,QFII可借助優勢獲得市場機會。 常小宇:QFII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增長 我感覺是QFII在把全球的先進投資理念運用到中國股市中,是他們在抄中國股市的大底。他們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他們有先進的理念、投資管理團隊,雄厚的資金。 周建鋒:QFII的正確性需要長期檢驗 投資和市場預期聯系在一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作為風險投資,本來就意味著在偶然中抓住機遇。QFII具有全球化理念,取得很好業績一方面說明在市場中把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風險的變化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檢驗其實際行動的正確性。 許立平:兩者存在組織結構和操作戰略的差異 基金國家隊和QFII的組織結構和操作戰略是有所不同的,一個在對個體的理解與挖掘上更有優勢,另一個更為著重整體概念下的體系化投資。表現形式的差異不能用簡單的輸贏或成敗來詮釋。同時,在股指期貨的推出日益臨近時,不同類型的機構調整搜集不同理念指導下的優質藍籌股,在一定程度上,都在為該衍生品種的操作做必要的準備。 ◆沸點特稿 基金應打造自己的品牌 曹中銘 大漲之后的回調讓基金有點找不著北的感覺,進怕被套,退怕踏空。于是,沒有了方向感的基金只好采取巋然不動的龜縮戰術,于是基金陷入投資怪圈的囚徒困境與QFII的積極進取形成鮮明的對比。 同是六七月份設立的基金,QFII的凈值收益遠遠高于國內基金并非沒有原因。國內基金雖然高舉價值投資的大旗,而行的卻是價值投機之實,其中的考核機制也多為市場所詬病。但是,如果僅僅拿考核機制來說事顯然是片面的。 在QFII進入A股市場以前,基金堪稱市場中的“大哥大”。而隨著QFII的規模越來越大,基金又不幸淪落為QFII的“跟屁蟲”。當眾多G股公司投資價值凸顯QFII大舉入場掃貨的時候,基金竟然還在大肆看空并且毫無顧忌地清倉,但后來又不得不進行倉位回補。事實證明,先知先覺的QFII抄到了A股的大底,也使罩在基金頭上的光環黯然失色。 十倍于QFII規模的基金只能在A股市場扮演“替補”的角色不能不說是基金的悲哀。反過來講,基金的內戰外行與“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巨大反差難道不是對國內基金的莫大諷刺? 巨田基金違規事件的上演、基金利益輸送的黑幕以及昔日驕子博時基金的風光不再等,雖不能說基金已從整體上走向衰落,但至少能說明其內部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當曾經輝煌的券商紛紛“裸泳”出局的時候,基金若還不迎頭趕上,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裸泳”出局基金的出現應該不會是證券市場的“童話”。 國航被迫“瘦身”發行與破發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視之如草芥密切相關,可在近期卻被境外機構調高了評級,問題毫無疑問出在基金的投資理念和定價能力上。當前,QFII先人一步在G寶鋼G長電等大型藍籌上紛紛建倉備戰股指期貨,而國內基金卻在G寶鋼等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逐漸淡出,QFII搶得先機的事實已不言而喻。話說回來,如果A股市場被QFII再次抄“底”,那將是國內基金的集體恥辱。 QFII已在市場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被關注度也日益提高。許多投資者唯QFII馬首是瞻,只要有QFII介入就會及時跟進。基金要避免“跟屁蟲”的角色,只有努力打造好自己的品牌這一條路。無論是內部治理、風險控制還是投資理念和定價能力,都應該有全面性的提升。否則,配角的帽子將無法摘掉。 QFII的資金均來自境外,但它是“合格”的機構投資者,與QFII相比,被監管層寵壞了的基金整體而言能談得上是合格的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