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葉檀:誰更可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7:05 每日經濟新聞

  國內股市的盲目首先表現在輿論的盲目,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一聲“管理層不管股指”,就有人視之為股市市場化的先聲;“機遇難得前景看好”的表態剛落,股指就直沖千七;而新股發行游戲規則甫一露面,就被某些人視為中小股民的福音。梨子的味道如何,應該先嘗一口,沒嘗梨子先叫甜,如果不是被迫,就是奴性思維的表現。

  與屠光紹的市場化表態相反,經濟學家許小年近日直斥中國股市人治色彩太濃。這位前中金公司的準官員,向來以敢言著稱,如今無官一身輕,更是放言無忌。許小年與屠光紹,究竟誰更可信?

  股改臨近收尾之時,已是新股圈地之日,大盤股活躍異常,從制造業、航空業到

能源業、金融業,或是上市或是重組,花樣迭出。有中國概念與中國市場支撐,加上管理層不時對QFII開閘放水,使股市對于加息這樣被認為明顯的負面消息都置之不理。中國股市與中國制造業信奉的是同一套以大為美的邏輯,這一邏輯在政府信用擔保尚見奇效的今天非常管用。最近一年,投資者對中國各銀行投入了近400億美元的資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高盛、安聯和美國運通已搶得工商銀行38億美元的股權。雖然去年工行不良貸款占總額的4.7%,“特別注意”貸款進一步增加了9.2%;雖然根據評級機構惠譽的說法,工行的準備金僅能覆蓋這些貸款中的半數;雖然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果未見分曉,但這一切都在IPO的大餐面前失色。

  中國股市有什么要素是不能調控的嗎?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可以調控,國有券商可以調控,機構交易可以調控,許多中介機構更是等而下之受上市公司操縱,難道股指會例外嗎?不止一個人指出,工行上市前夕股市尤其是銀行股的熱烈交易氣氛,不過是重演了大盤股上市之前造市的慣例。

  但也有不能調控的部分,那就是投資者的利益理性。管理層面對股民以腳投票時無可奈何,也難免一不小心讓下屬機構玩轉股市,國航發行的過程中栽在了詢價機構的陰溝里就是典型案例。那些初步詢價時表現積極的機構投資者在累計詢標時竟然放棄申購,導致了國航破發的難堪局面。《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迅速出臺,其目標不外是堵住國航式的漏洞,為新出大盤股保駕護航。

  如新規“只有參與初步詢價的詢價對象才能參與網下申購,4億股以上IPO可采用‘綠鞋’機制”的規定,表現出“你不配合我發新股,我就不給你利益”的交易規則,這對于那些主攻一級市場的機構“打新”專業戶可謂是致命攻擊。而證監會發行部負責人就制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答記者問時,毫不避諱“機構進行累計投標的同時,公眾投資者按照價格區間上限同時繳款申購”,“這一制度安排與香港市場的公開發行流程相同,對于A股、H股同發的公司實現同時確定價格、同時上市非常重要”,明顯是在給希望同時在A與H股市場上市的大盤股打開閘門,工行幸運地成為中國股市的“大

熊貓”。

  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實行IPO詢價制度后,市場人士對于詢價過程中的利益公允性以及效率低下屢有質疑,新規遲不推早不推,偏偏在股改基本塵埃落定、大盤股上市成為股市重頭戲的關鍵時刻推出,絕不僅僅因為現在時機最佳。

  至于中小股民,恐怕他們將來連新股的殘羹剩飯也吃不到。新老劃斷后,

新股發行從原來的市值配售方式改為資金申購方式,但資金(市值)處于劣勢者其市值(資金)也大多處于劣勢。加上按照“國際慣例”,配售給機構投資者的股份應占發行額的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吃偏食有理有據。

  經過整合之后,股市由少數國字號機構一統天下,更便于管理層掌控。對于監管者而言,他們面臨的主要不是來自市場的博弈,而是另一個權力機構的抗衡。高于具體監管機構的超級監管者已經呼之欲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