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從國航破發看股市擴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07:05 人民網—人民日報

  午言

  最近,中國國航上市首日即跌穿發行價,成為今年新股發行重啟以來首只“破發”的股票,引起市場一片嘩然。其后的交易中,國航也一直在發行價下運行。對于申購到國航股票的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的整體虧損,顯然不是個好消息。然而,也有不少投資者對此叫好,認為這是市場對于新股發行過快的反應。

  自今年新股發行重啟以來,相關話題一直是市場熱點。此前,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在全流通的背景下,新股發行更加市場化,以前的諸多問題將不復存在。然而幾個月下來,人們卻發現變化沒有預期那么大,由此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爭議。這其中,至少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

  一是新股發行是不是太快了?從數據上看,今年6、7月份的首發新股融資額達415億元,確實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而二級市場對于擴容也越來越敏感,普遍認為發行速度超過了市場承受能力。然而,在一級市場上卻是另一番景象:新股依然是十分搶手的“香餑餑”,動輒千分之幾的中簽率,讓買新股像

中獎一樣難得。即使是發行過程一波三折的國航,其網上申購中簽率也只是剛過5%。

  二是新股發行價格是不是過低?從新股發行市盈率看,基本上都在20倍以上,高的如威爾泰達35.76倍,與二級市場同類

股票相比,定價并不低。而且發行價都是通過向機構詢價后得來的,按說不應與市場價有太大出入。然而,現實情況是,新股上市后還是出現較大漲幅,漲幅超過100%的也不在少數。

  這些看似矛盾的現象,正是新股發行機制不成熟的表現。在“新股不敗”效應的帶動下,巨額資金云集一級市場,追求無風險的超額收益,也給二級市場帶來了較大壓力。可以說,正是由于一級市場的“新股不敗”,才導致了二級市場的“擴容恐懼癥”。本來,發多少新股是市場可以自我調節的。如果某一段時間新股發行規模過大,公司質地不夠好,市場就可能不買賬。企業在發行股票時不能不重視市場的反應。但在我們的市場上,發行公司只要通過相關審核,基本上代表融資成功;投資者只要能買到新股,就意味著豐厚的利潤,一級市場成了一個幾乎沒有風險約束的市場。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航的“破發”,無疑有其積極意義。它打破了“新股不敗”的

神話,提醒市場參與者,新股同樣存在風險,不加選擇地“逢新必打”,也可能會遇到虧損。事實上,國航在發行期間,由于機構投資者反應冷淡,就被迫縮減融資規模,這已經反映出市場機制的作用。

  當然,考慮到國航上市時機正是航空業的低谷期,其“破發”很可能只是個案。從“新股不敗”產生的原因看,既有制度設計方面存在缺陷,也有部分投資者“炒新”、“炒小”的慣性投機思維等。這些因素在短期內得到改變并不容易。讓更多的優質公司上市,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如何在保持市場平穩的前提下推動發行,如何避免融資成為“圈錢”行為,完善新股發行機制可以說是證券市場面臨的又一緊要任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