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同股同價不利A股市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9:2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周到
新老劃斷以來,“海歸”上市公司的股價動態和發行認購值得關注。中國國航A股的發行價確定為2.8元,較其H股8月7日收盤價2.86港元低。此外,中國銀行的A股價格,已連續多日在H股之下。
“海歸”上市公司H股價格不被A股投資者認可,并不奇怪。按國內會計準則和香港會計準則,中國國航2005年凈利潤分別為17.09和24.06億元,中國銀行2005年凈利潤分別為274.92和259.21億元。就這一點而言,它就可以造成兩者判斷基點的不一樣。實際上,股票定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采用市盈率方法還是未來現金流方法,不同投資者可以有不同選擇。同樣采用市盈率方法,不同投資者還可以有不同標準。并且,同一投資者在不同時間,也可以有不同判斷。
中國國航和中國銀行現象,反映出境內外投資者不同的偏好。我們不能忘記,內地股票整體價格仍高于H股。中國國航和中國銀行現象表明,內地投資者并不贊成它們也能達到內地股票平均市盈率的水平,甚至覺得其H股的定價都高了。
中國國航和中國銀行現象表明,A股和H股同股同價的現實作用值得認真看待。中國銀行基本按同股同價的原則發行,中國工商銀行則明確提出同時發行的計劃。但這未必能推進二級市場的同股同價。A股和B股都在境內市場交易,A股和H股在不同市場交易。A股投資者與外資股投資者來自不同群體。其股價長期以來相差甚大。但也有少數H股的價格高于A股。因此,外資股發行價低于A股時,外資股二級市場價格可以超過A股;反之亦然。在投資偏好不一樣、估值水平差異很大的市場條件下,我們看不出同股同價發行有什么積極作用。倒是由于A股市場規模小,更容易在境內市場上形成一些尷尬局面。筆者估計,工行步其后塵,可能性也不小。中國國航和中國銀行現象對打破新股不敗神話有好處,但這是同股同價要求的結果,無法為多數公司所模仿。
國航和中行現象帶來兩個啟迪。一是要尊重內地投資者的投資偏好,承認內地的股價體系。這一點,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態度比我們更現實。迄今為止,我們未聽說它們因中國國航、中國銀行以及其他兩地上市公司的內地股價更便宜,而大舉買入。這種入鄉隨俗的投資理念,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可以相同的態度來看待境外市場的股價。我們沒有必要讓A股市場在定價中處于從屬的地位。二是要避免把同股同價的尷尬,留在境內市場。中國國航內地發行時,H股價格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沒有H股,A股定價就不存在同股同價問題。因此,擬兩地上市公司如果先發行A股,將來則由外資股投資者在定價時接受A股定價的影響,如中興通訊H股發行定價22港元,就受到了其A股股價的影響。近2年來,H股股價大幅上揚,但中興通訊8月4日收盤價僅22.75港元。而G中興則報收24.51人民幣元。這值得關注。境外市場相對成熟,處理復雜因素的能力要強一些。從有利于內地市場的要求看,政府應倡導擬上市公司先發行A股,而不必急于形式上向境外市場靠攏。
(作者單位:西南證券)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