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基金大幅減倉成大盤下挫導火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10:49 中國證券網(wǎng)-上海證券報
投資者信心受挫 滬深300創(chuàng)單周最大跌幅 □本報記者 賈寶麗 基金大幅減倉正在被疑為引發(fā)本周市場大幅下挫的導火索。 在遭遇了昨日的再次大幅下跌以后,上證指數(shù)本周累計跌幅已達到5.63%,深證成指周累計跌幅更是高達6.38%。數(shù)據(jù)顯示,導致大盤大幅下挫的罪魁禍首正是一些前期漲幅過高的基金重倉股,這意味著基金對于這部分股票過高的溢價和市場未來的走勢非常擔憂,可能正在紛紛減倉。 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股票倉位比例在80%以上的基金有50只,在90%以上的則高達24只。這部分基金的凈值本周以來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損失,多數(shù)單位凈值跌幅超過6%。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易方達旗下的積極成長和策略成長,這兩只基金的單位凈值本周跌幅分別為9.53%和9.77%。 基金二季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易方達積極成長和策略成長的股票倉位分別是94.79%和94.31%,兩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有9只相同,不過每只股票的持有比例略有差別。這9只股票分別是蘇寧電器、G茅臺、大商股份、G特變、G華僑城、G重機、G國安、G三環(huán)、G夏鎢。 這9只股票本周全部出現(xiàn)大幅下挫,無一幸免。其中,G三環(huán)、G夏鎢、大商股份和G特變周累計跌幅分別為19.49%、15.22%、13.34%和13.04%;另外,蘇寧電器和G國安近兩周以來的累計跌幅也都超過15%。 除了這兩只基金以外,還有基金重倉持有的洪都航空、G伊利、G中聯(lián)、G天士力、G寶鈦、G中集等近期以來跌幅都非常驚人,這部分股票曾在今年上半年為大量握有其籌碼的基金帶來了巨大的浮盈,但近期卻成為這部分基金凈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業(yè)內人士認為,這部分股票前期投機性的大幅上漲使其價格遠遠超出價值,估值已經(jīng)不再具有吸引力,這也是基金拋售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對宏觀調控政策預期的不明朗,以及對下半年行情的擔憂也加速了基金近期的減倉行為。 上市新股12只 市值縮水900多億 □本報記者 李劍鋒 自7月5日以來,滬深證券市場出現(xiàn)較大幅度調整,一些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股市的走弱與IPO發(fā)行規(guī)模和速度超出預期有很大關系。而統(tǒng)計也顯示,從首只新股中工國際算起,今年已有12只新股上市,在此期間,以可比口徑計算,A股市場流通市值減少了928億元。 據(jù)Wind資訊統(tǒng)計,自今年第一只新股中工國際6月19日上市以來,已經(jīng)有12只新股正式登陸A股市場,募集資金總額415.21億元,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累計為A股市場增加總市值7845.14億元,可流通市值293.17億元。 而數(shù)據(jù)顯示,6月19日,滬深A股市場的總市值為40929.82億元,流通市值為15005.62億元;截至昨日,兩市最新A股總市值為45643.73億元,流通市值14370.47億元,分別增長了4713.91億元和減少了635.15億元。扣除新股因素,在1個多月的時間里,A股市場流通市值減少了928億元,總市值減少了3131億元。 與此同時,新股發(fā)行速度也逐漸呈加快趨勢。本周,有粵水電、江山化工、宏潤建設等三公司網(wǎng)上發(fā)行,而下周,進入網(wǎng)上申購的新股達到5只,分別為遠光軟件、華峰氨綸、瑞泰科技、中國國航和東華合創(chuàng)。 海通證券分析師王國光表示,在新股恢復發(fā)行后的兩個月內,IPO 規(guī)模就已超過400億元,已接近2003 年全年的IPO 規(guī)模。而今年IPO 融資總規(guī)模將很可能突破千億元大關,遠遠高出歷史上IPO 募資額最多的年份2001 年563.83 億元的水平。市場對資金壓力的預期增大是近期股市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新股申購的較高收益率也使得大量資金流連于一級市場。中金公司一份最新策略報告指出,IPO開閘以來,考慮申購資金規(guī)模、中簽率等因素后,新股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其中,單筆IPO 回報率一般為0.3至0.6%,時間周期從申購至上市首日一般為10天至半個月左右不等。如果僅考慮資金申購周期,IPO 年化收益率更高達20%左右。因此,盡管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裕,但是相對而言,二級市場近期維持振蕩的表現(xiàn)以及高估值風險很難吸引一級市場申購新股的資金入市。 暴跌7.42%,如潮的拋盤打壓滬深300指數(shù)創(chuàng)出歷史上單周最大跌幅。這也是近兩個月來,滬深300指數(shù)收出的第三根長周陰線。除滬深300指數(shù)外,本周遭受重創(chuàng)的還有中小板指數(shù)。該指數(shù)本周跌幅高達10.58%,同樣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紀錄。 由于滬深300指數(shù)涵蓋面廣且沒有新股“虛增”效應,因此該指數(shù)暴跌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出當前市場現(xiàn)狀。 □本報記者 許少業(yè) 除了上證綜指和兩市B股指數(shù)外,滬深兩市的各主要指數(shù)均出現(xiàn)歷史上罕見的8連陰。由于擴容速度超乎市場預期,導致場內資金明顯流出,兩市大盤的重心都在震蕩下移。滬深300指數(shù)、中小板指數(shù)甚至創(chuàng)下單周跌幅歷史之最。 中小板指數(shù)周跌幅創(chuàng)紀錄 盡管上證綜指有各權重股輪番護盤,但一周跌幅仍高達5.53%,創(chuàng)下年內第二大周跌幅;深證成指、深證綜指周跌幅分別為6.38%和8.35%,均為年內最大周跌幅;唯一跨市場的滬深300指數(shù),周跌幅高達7.42%,創(chuàng)下自該指數(shù)推出以來的最大周跌幅;中小板指數(shù)一周表現(xiàn)更為慘烈,10.58%的周跌幅也創(chuàng)下了歷史之最。 素有先行指標之稱的滬深基金指數(shù),周跌幅也均超過5%;上證50指數(shù)、上證180指數(shù)周跌幅分別為5.69%和7.01%;滬深兩市的B股指數(shù)一周跌勢稍微緩和,一周跌幅分別為3.71%和2.01%。 從成交來看,遞減趨勢明顯,本周兩市計成交1239億元,較上周繼續(xù)減少約二成。成交的縮減反映了市場做多動力的不足,投資者觀望態(tài)度增濃,在人們等待所謂的反彈中,大盤越走越弱。 市場信心脆弱 各主要指數(shù)的慘烈下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信心的脆弱。在宏觀調控趨緊、擴容壓力有增無減、大盤技術面惡劣的情況下,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對行情的看法都在轉淡。 從顯性擴容角度看,中小板本周的反應最為劇烈。由于8月2日中小板一天接納了3只新股上市,并且下周繼續(xù)有4只中小板指數(shù)即將發(fā)行,擴容速度之快超出市場想象。因此,中小板的“擠出效應”在本周表現(xiàn)得最為顯著。 市場對隱性擴容的厭惡也開始體現(xiàn)。據(jù)天相投資顧問公司提供的數(shù)據(jù),目前已發(fā)布增發(fā)預案但尚未實施的公司中,有40家公司股價已跌破最低增發(fā)價,占比高達近40%。 部分機構重倉股一周的表現(xiàn)也相當疲軟,表明機構投資者也開始“動搖”。中鎢高新、G魯黃金、大廈股份、G吉恩、G南糖、G現(xiàn)代、G中黃金等品種一周跌幅巨大。機構重倉股的高位“多翻空”,成為大盤持續(xù)下跌的新動力。 從熱點方面來看,一周熱點極度匱乏。雖然G金豐曾帶動上海部分本地股的活躍,但千六之上的拋壓十分沉重。前期的強勢股如有色金屬股連續(xù)向下破位,一些新近復牌的G股更是出現(xiàn)大幅貼權的狀況。 調整壓力仍存 針對目前的市場走勢,機構投資者的看法顯得并不樂觀。申萬研究所的觀點認為,行情步入調整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失衡。工商銀行、廣深鐵路、興業(yè)銀行等尚未確定發(fā)行的具體時間表,但市場預期仍有不少大盤股將發(fā)行。管理層在設法提高機構投資者的入市資金比例,8月份融資融券進行試點,試圖在供求關系方面起到平衡作用,但供大于求的狀況尚無明顯的改觀。 華泰證券也認為,由于市場熱點缺乏、資金面壓力以及中報業(yè)績壓力等原因的存在,短期市場仍有調整壓力。投資者仍需防范一些前期漲幅巨大個股帶來的投資風險,在市場尚未有效止跌前仍不適宜大舉做多。 資金面基本平衡 盡管許多機構認為目前市場的下跌主要原因在于股市資金面捉襟見肘,但據(jù)聯(lián)合證券新近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2006年內股市資金供求基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 據(jù)聯(lián)合證券測算,2006年年內市場資金總需求由顯性擴容與隱性擴容兩者構成,總規(guī)模為1342億股、5244億元,與8月2日滬深兩地市場上市股本和市值比較,今年年內擴容規(guī)模等于再造了一個深圳交易市場。從資金的供給來看,2006年年內資金供給渠道有基金發(fā)行、QFII獲得投資額度、保險公司、券商、企業(yè)年金、社保基金、信托等機構投資證券市場規(guī)模等。根據(jù)目前發(fā)行安排和速度測算,資金總供給合計5428億元。 該報告認為,2006年內資金基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剔除隱性擴容規(guī)模后,顯性擴容規(guī)模為3402億元,與年內資金供給總規(guī)模5428億元相比仍有2026億元盈余;在包括了隱性擴容后,擴容規(guī)模增大為6162億元,超過了年內資金總供給5428億元,資金缺口為734億元。由此可見,2006年內的資金平衡是脆弱并且是短暫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