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財經時報:新股市老故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03:21 財經時報
自2005年7月股權分置改革全面鋪開以來,在上周首次出現“五連陰”。持續的下跌,讓不少投資者開始對中國股票市場的走勢產生懷疑。 誘發現階段股指下跌的因素,是一個A股市場老投資者都熟悉的老故事——新股發行太快,或稱股市“擴容”壓力太大。 以2006年6月5日中工國際網上發行為標志,到7月31日為止,已有10只新股完成發行,合計融資額為406億元。在中工國際網上發行前一個交易日(6月2日),兩市總市值為4.4232萬億元。到7月31日,兩市總市值為4.7624萬億元。 表面上看,滬深兩市市值似乎在上漲。但若剔除新股、增發股份上市等增量因素,以新股發行前的股本為基礎,兩市7月31日的總市值實為4.0178萬億元,較新股開閘前減少4054億元;剔除增量部分后,兩市流通市值從6月2日的1.6516萬億元,下降到1.5015萬億元。 這意味著,自新股恢復發行以來的短短兩個月,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損失,高達1500多億元。 現在股評家和證券投資機構幾乎統一的判斷是,新股發行引發大量資金轉向申購,造成A股市場失血,從而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悲觀情緒,股市行情隨之展開調整。 聞“擴”色變,是中國股市獨有的特色,這一特色伴隨著中國股市存在了十余年。其實,另一個老故事可以對此做出更好的解釋,這個老故事名為“政策市”——每當新股發行節奏加快,尤其是大盤股接二連三地投放市場時,都會向市場傳遞出這樣的信息:監管當局認為股市太高了,需要調整了。 正因為這樣的理解,每每發行新股頻率加快時,市場都會調整,而管理層也每每都會向市場明確表達:“新股發行節奏將視市場情況而定。”言外之意,就是市場行情好就多發快發,市場行情不好就少發慢發,甚至不發。 于是往事再現。當一個個大盤股不用排隊,閃電般完成發行和上市之時,投資者理解了,這是管理層認為股市太高,至少是認為漲得太快,需要打壓一下了。 原本投資者希望,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快速推進,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同股不同權”等根本性痼疾解決,市場從此可健康發展。但現在看來,股市另一個痼疾——“政策市”依然故我。 成熟資本市場的新股發行,發不發、何時發,都本該是由企業自己決定的事情,企業根據融資的成本選擇自己的融資方式。但在中國,上千家企業卻在排隊等待,等待監管者理解的“合適時機”。一切節奏,都在證券監管部門手中掌控,企業則身不由己。 從目前的情況看,股市何時止跌回穩或轉頭向上,恐怕還得看何時監管部門放緩新股發行節奏。如果這樣的情況當真再現,那至少說明中國股市距離成熟依然甚遠。 事實也是如此。在上千家企業排隊等待發行股票的今天,哪位投資人說得清楚股市上漲壓力有多大?看不清楚就會賭,就容易恐慌。中國股市在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已經徘徊了十年,何時才能結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