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A股上市芻議 證券市場發展自我超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3日 09:41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上證所研究中心主任 胡汝銀 中國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A股已經平穩地在國內股票市場發行上市。這構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分水嶺,開啟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一個新時代。 長期以來,一方面,大量企業在國內上市要排長隊等候,同時不少企業到香港和海
大量的公司海外上市,使居民投資渠道更少,外匯“過剩”更多,社會金融資產的收益損失更大,國家的金融體系更加脆弱。但海外投資者卻能輕而易舉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中國公司上市的這種大規模“外包”(Outsourcing),不僅會增加本土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削弱本土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也會加大主要“外包地”香港的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導致其證券化率過高,市場運作完全仰賴外來資金,市場波動過大,容易受到國際游資的襲擊。香港今年6月底股市市值達到9.33萬億港幣,與2005年GDP的比率則超過650%,為世界之最,遠遠超過英美等直接融資發達國家130%左右的水平,也遠遠超過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香港股票市值3.2萬億左右的規模。 迄今為止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實踐表明,力圖通過犧牲發展和創新去維持證券市場的穩定和安全,只能是鏡花水月,徒勞無效,甚至適得其反。證券市場發展的實際經驗還表明,足夠數量的大型藍籌股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好的股票定價基準,更多的投資選擇,更大的避險空間,更穩定的投資預期,更高的投資回報,更少的股價下跌損失,更成熟的投資行為,更低的市場操縱風險,更合理的股價結構,更高的市場效率和競爭力,從而能夠促進股票市場規范、高效運作,為金融產品創新提供堅實、合理的基礎證券市場平臺。 一批大的公司、尤其是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壟斷地位的公司在本土上市,最能讓本土投資者分享到這些公司成長的成果,分享到中國經濟成長的成果,也最能提高整個股票市場的可投資性和投資吸引力。在股市下跌周期中,這些公司又猶如定海神針,市場的抗風險、抗波動能力因為有了它們才得到不斷提升,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 從理論上說,只要上市前股票市場的價格水平是合理的,股票市場整體而言具有足夠的投資價值,股票的價格與內在價值接近,大型藍籌股的上市就不會對市場造成實質性的沖擊,場外更多的社會資金將被吸引過來。經過短期的擾動之后,市場的供給、需求又會趨于一致,價格又會回復到均衡水平。供給、需求和價格的這種相互作用,是市場自我調節機能的奧秘所在,也是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理論的基礎。因此,不能將短期股指的漲跌作為判斷中國銀行等大盤藍籌股應否上市的基礎,相反,應將它們上市所引起的短期股指的漲跌作為判斷我們的股票市場是否成熟、以及應當如何進一步改革的基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