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中行A股上市 > 正文
 

水皮雜談:中行看誰的臉色行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6日 02:43 中華工商時報

水皮雜談:中行看誰的臉色行事

  人活在世界上,無非分兩種,一種是看別人臉色的,另外一種是給別人看臉色的,前者叫弱勢群體,后者叫強勢群體。上市公司也一樣,也分兩種,一種是看大盤臉色的,另外一種就是給大盤臉色看的。

  給大盤臉色看的公司,行情好的時候,會成為領漲股,帶著大盤往上漲;行情不好的時候,有可能抗跌,成為逆勢上揚的品種。在中行上市之前,中石化就是這樣給大盤臉色看
的公司,而中行上市之后,包括中石化在內的滬深股市就只能看中行的臉色過日子。

  中行的臉色可不好看。

  2006年7月5日,中行登陸A股,開盤價3.99元,較3.08元的發行價整整高出30%,而前一天H股的收盤價不過3.65港元。考慮到A股和H股相比,一般有30%的溢價,中行的開盤價并不算離譜。其間沖高4.05元也在一般的分析師意料之中。事實上,中行上市首日的交易幾乎可以用平淡來描述,全天成交17.63億股,換手率占當天可上市流通股34.54億股的50%,均價在3.80元左右,直至收盤。如果考慮到港幣和人民幣的差價,那么A股基本上是和H股接軌了。

  但是為什么說中行的臉色不好看呢?細心的投資者對比盤面就會發現。由于中行的高開,帶動上證綜指高開1755點,跳空的指數達73點,跳空的幅度達4.51%。而隨著中行的回落,上證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亦一跌跳水,至午盤收盤僅剩21個點的漲幅,盡管指數是紅的,但是下跌的家數卻高達700余家。上漲的僅僅有100家公司。從盤面上看,上證指數的先行指數和均價指數之間的乖離率更是驚人,白線和黃線之間的平行差距居然最小處亦達到55點,黃線全天就沒有見紅,最低見1649點,下跌接近2%,也就是說上證指數37點的上漲,完全是一種幻覺。真實的指數要看深成指,深成指全天盡墨,最多下跌達100多點,同樣超過2%,尾盤收在4291點,跌幅為1.25%,上漲和下跌家數的比例為1∶2。

  1000家公司股票下跌,不到500家公司的股票上漲,這就是中行首日上市的代價。當天,中華工商時報報道中行上市,用的標題是“A股市場王者歸來”,殊不知這個王者的歸來應驗了一句話,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

  但是王者就是王者,中行漲一分錢,對于上證指數的影響就有一個點。而中行的平穩著陸,并沒有透支未來的上升空間,這樣就給大盤營造了一個非常寬容的氛圍,正是由于中行的登陸,1700點這個心理點位被高高越過,可以相信,隨著中行的走穩,上證指數無形之中找到了一個墊背的巨無霸。

  水皮的謹慎來自于中行的市盈率。很多人都知道,水皮曾預測上證指數此輪行情會創出2500點的新高;很多人也都知道,水皮預測的指數新高是靠中行這樣的大盤藍籌股推動完成的。中行的上市給上證指數貢獻了50個點,但是中行的市盈率畢竟也達到了35倍,所以盡管中行的價位在所有銀行股中是最低的,市盈率卻是最高的,這和一般投資者概念中大盤股市盈率偏低,小盤股市盈率偏高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比如,深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的價格是8.05元,對應的市盈率是17.8倍,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的價格是4.28元,對應的市盈率是14.4倍,浦發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的價格是9.68元,對應的市盈率僅有14.3倍。如果說,中行的市盈率定位是合理的話,那么,深發展和民生銀行以及浦發銀行的市盈率就會向中行看齊,如果要向中行看齊的話,就意味著滬深兩市的銀行股有一倍以上的漲幅,銀行股就有可能成為新一輪行情的領漲板塊。

  問題是,以老的價值投資的理念來看中行的定價,中行的上升空間有限,下跌空間卻無限,這是包括水皮在內的很多投資者都無法擺脫的一種尷尬。

  圍繞建行上市所發生的所謂“賤賣論”的爭執,為什么在中行上市過程中就偃旗息鼓了呢?因為建行上市后的定位已經說明,當初的發行價是定得太低了,不管是受投行的誤導也好,還是我們心中發虛也好,反正賤賣就是賤賣,而中行的上市則以建行的市價為依據,以市場為依據,想賤賣也不行。水皮始終相信,郭樹清是個精明的銀行家,我黨的好干部,不存在賤賣國有資產的主觀故意。但是,為什么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時候,價格僅高于凈資產就干呢,妄自菲薄的原因在哪里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能適用許多人,郭樹清是這樣,國內的投資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如果不是因為中行的H股收在3.65港幣,中行的A股能收在3.79元人民幣嗎?

  道理就是這樣的,如果中行的定價是合理的,其他銀行股就是低估的;如果銀行股的整體定價是合理的,那么中行的價格就是高估的。高估和低估誰說了算?市場說了算。哪個市場說了算?H股的市場說了算。

  境外投資者看好中行,與其說是中資銀行的資產,不如說是中國政府的信用;與其說是中資銀行的業績,不如說是

中國經濟的增長。我們既然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信心十足,為什么對
商業銀行
卻又憂心忡忡呢?即便存在金融危機的可能,那么高速增長的經濟所積累的財力和能量不是也能相應化解這種風險嗎?保持10%以上增長速度的經濟體為什么卻支撐不了30倍以上市盈率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呢?緊箍我們理性的不是熊市思維又是什么呢?

  中行不會看民生銀行的臉色行事,也不會看深發展的臉色行事,更不會看浦發銀行的臉色行事。能給中行臉色看的,只有中國的宏觀經濟,只有GDP,只有中央政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