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我們能在三板見到深發展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1日 09:40 每日經濟新聞 | |||||||||
每日經濟新聞 主持人: 周一,本欄目以《深發展“零對價”忽悠誰》的報道引起了廣大股民的關注。對于市場的疑問,5月29日上午,深發展董事長法蘭克·紐曼(FrankNewman)再三強調深發展作為
我們理解深發展特殊的股權結構,但作為一家在中國公開上市的公眾公司,能用“美國的法律”和“信托義務”兩個關鍵詞和中國證監部門以及市場進行零對價博弈嗎?根據此前的報道,尚福林在不同場合的多次表態,“年內基本完成股改”,沒有完成股改的公司將進入三板,那么如果深發展繼續和證監會與市場頂牛,年底我們能在三板見到它嗎? 大眾評判臺 嚴海淵:不允許開先例 我認為,深發展的股改方案絕對是不合理的,既然是在中國,就要按照中國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辦事,應該達到股改方案的平均對價,否則就是欺詐,剝奪廣大流通散戶的利益。如果股改通過,那此例一開,以后的未股改公司必將效仿,千方百計降低對價水平,重創廣大散戶的利益。 赫彬彬:股改沒有例外 深發展所能說出的理由是非流通股比例太低,僅占總股本不到28%。在不否認這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例如牽涉H股、B股的公司利益難以協調和ST公司績差股難題等等都有其特殊性。但股改作為一項政策,就該一視同仁,更不能用美國的法律來作借口。流通股股東不可能相信其“完成股改可以使公司盡快補充資本金,公司可以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忽悠。新橋做足輿論的文章,無非是在市場博弈中獲利,不到最后時候,它的底牌是不會翻出來的。 樂宏文:他們完全可以退出 現行制度是對所有公司的制度,首先要保證公平性,然后是先進性。國有股的問題由來已久,新橋在投資前完全可以預見有一定風險,沒有向投資人說明是他們自己的不盡責,如果這項投資不符合他們的投資目標/風險,他們完全可以退出。 張煒:新橋投資有備而來 信托財產是獨立的,具有財產隔離功能,在國內也是這樣的法律制度,新橋投資顯然有備而來,深發展股東被“忽悠”了。新橋投資讓深發展流通股股東認識到現實狀況,并以急需再融資為“要挾”,使投資者對大股東的作為再次感到失望,為什么中小股東總是處于被犧牲的弱者地位? 黃源:樹挪死,人挪活 我認為,現在這個對價方案肯定是偏低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雙方各有理由。因此,是不是要相關部門靈活運用政策,想出一些創新的辦法來解決呢?畢竟條例是死的,人是活的。 宋先生:新橋的做法無可厚非 深發展的股改方案具有標志意義,對于未來的銀行體制改革和金融股改革具有示范作用。其中涉及到的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博弈反映出股改過程中的根本性問題。對價方案從其出臺的歷史時期和市場背景來看,必然是個過渡性的方案。沒有一種方案是可以兼顧各方利益的。所以,我認為新橋的做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無可厚非。 話題策劃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點特稿 外資股東沒有走旁門左道的特權 黃湘源 困擾深發展股改的問題,歸納起來,據說有三個“死結”。一是送股不符合美國法律,二是權證不符合監管部門要求,三是通過外部補充資本金又受制于股改。紐曼口中的這些“死結”,前兩個無非是他所代表的老外大老板企圖用“零對價”方案套住深發展流通股股東的莫須有的借口而已,只有最后一個才是真正的問題癥結所在,只是其不解之結并不在于流通股股東,而在大股東自己。 紐曼解決方案的著眼點是希望深發展的流通股股東“將對眼前利益的爭取,轉變為寄希望于銀行的未來”,此言站在大股東的立場上來說也許不無道理,不過,如果把說給別人聽的這些話用來說服大股東自己,才能解開困擾他們自己的那些“死結”,作出現實而理性的選擇。 世界上最難解的“死結”大概莫過于心結了。對于深發展的老外股東也是這樣。紐曼稱:“深發展的第一大股東不是國有股股東,而是外國投資者新橋投資。按照美國法律,是不允許將其權益無償給予他人的。”作為一家中國的上市公司,不執行中國法律而執行美國法律,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再說,中國公司搞自己的股改與美國法律何干?這顯然是欲蓋彌彰的謊言。制約新橋投資的實際上不是法律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大股東持股比例過小而難以支付對價,并不是新橋投資一家所特有的困難。同樣的問題,農產品也存在,但不是有了連國資委也表示支持的解決辦法了嗎?可見深發展的問題是外國股東愿意不愿意的問題。 目前流通股股東冀望于新橋投資的,也并不是一定要他們勉強拿出自己的50%股權來送股。如果發行一部分權證,或者像農產品一樣承諾在目前價位附近回購流通股,那么,既可以讓流通股股東得到“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機會,又可以使大股東增加股權比例的空間,可謂一舉兩得。筆者相信,這既不違背中國法律,也不違背美國法律,對于身為基金的深發展大股東來說,拿出比定向分紅更多一點的資金,更不是太大的困難。 問題是,新橋投資打的不是欲取先予的主意,而是既不減少股權又不輸送利益的小算盤。它的算盤顯然打錯了。目前困擾深發展的瓶頸是資本金不足,而通過外部補充資本金又受制于股改,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大股東自己。解鈴還須系鈴人。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新橋投資得明白,外資股東也沒有走旁門左道的特權。既然如紐曼先生所說,現在的深發展是一列正在開向未來成功之巔的列車,它比什么時候都更需要通過補充資本金來更新發動機的動力,那么,作為火車頭司機的大股東有什么理由寧愿舍前程萬里的光明列車而不顧,一意孤行地選擇去打“黑的”呢?難道不怕一頭鉆進死胡同里出不來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