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大股東違規占款的好日子到頭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09:16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李俠 清理上市公司資金占用,是維護上市公司資產完整、加強市場基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以及證券市場融資功能的逐漸恢復,集中力量打好上市公司清欠攻堅戰,爭取在年內完成上市公司清欠任務目標,不僅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上市公司質量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也是證券市場是否具有投資吸引力的根本。但長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濫用控股權、違規侵占上市公司資金這一“頑疾”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業績,還侵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極大地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雖然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采取種種措施嚴禁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市公司違規占用額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頑疾”,仍有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邊清邊欠、前清后欠,“年中占用,年末歸還”的現象時有發生。根據上市公司2005年年報披露的信息,截至目前,滬深股市尚有超過338家的上市公司存在資金占用問題,占用總金額約451億元。從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出發,從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徹底解決大股東違規占用問題,嚴懲大股東惡意侵占行為,打一場全國范圍的“清欠”攻堅戰已是當務之急。 2005年11月,國務院批轉《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中明確提出,“嚴禁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和“規范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行為”,并強調對已經侵占的資金,控股股東尤其是國有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現金清償、紅利抵債、以股抵債、以資抵債等方式,加快償還,務必在2006年底前清償完畢。 與此同時,證監會也不斷加大檢查和規范力度,出臺了相應的法規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嚴厲整治。2005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的全面啟動,徹底清理上市公司違規占用問題再次進入管理層的工作日程,一場以根治違規資金占用為核心的“清欠”攻堅戰由此拉開序幕,并在2006年全面打響。 今年1月初,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今年要集中解決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問題;在2月底召開的上市公司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再次發出了“清欠”動員令,要求深入開展“清欠”攻堅戰,年內必須解決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問題,并要堅決遏制“前清后欠”問題,對于拒不償還欠債的單位和主要負責人將予以嚴格的市場禁入或移送公安機關追究法律責任。日前,中國證監會再次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清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解決控股股東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各種措施加快清欠進度,確保實現年內完成清欠任務的目標。 在管理層的大力推動下,在一線監管部門和市場各方的努力下,這股“清欠”風暴不僅得到了上市公司的積極響應,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滬、深兩市中有157家上市公司總計清理了89億元占用資金,其中有71家上市公司完全解決了資金占用問題,金額合計58億元。而“以股抵債”成為主要的清欠措施,四川長虹等15家上市公司通過“以股抵債”方式解決了47億元資金占用,其中四川長虹12.12億元、廣電信息10.44億元、神馬實業7.45億元、鳳凰股份4億元。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歷史遺留問題”,大股東違規占用問題的形成有著較為復雜的歷史原因和客觀因素,因而,上市公司“清欠”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清除這一歷史“毒瘤”并非易事。在這方面,政府和管理層堅定的信心和切實可行的監管措施、日益增強的督促力度以及地方政府和各相關部委的密切配合,是推動“清欠”工作深入開展并取得最后成功的堅強保障和強大動力。我們相信,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推進,隨著各項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一定可以打贏上市公司大股東違規占款這一攻堅戰,為中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