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聚焦新股重發 > 正文
 

秦洪:恢復新股發行是壓力還是動力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03:56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昨起正式實施

  業內人士認為新發行機制能為A股市場帶來更多優質投資對象

  備受關注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昨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暫停一年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即將開閘;謴虸PO對市場影響到底如何?
壓力到底有多大?

  IPO新辦法的兩大取向

  在《辦法》的條文中,其實也可看出相關管理部門的取向,一是歡迎大型優質企業進入A股市場,在《辦法》中對大型優質企業的成立年限規定進行了豁免,也就是說,央企或地方大型國有企業發起設立股份公司可以不設立成立年限的規定而直接IPO,這反映出相關部門對大型優質企業進入A股市場的態度,同樣也反映出A+H或者說歡迎大型企業海歸的態度,這與媒體報道的相關部門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態度是吻合的,看來,IPO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優質企業,甚至包括目前在港交所交易的H股將會海歸,為A股市場帶來更為優質的投資對象。

  二是市場化的約束機制。雖然在《辦法》中,對財務指標依然予以硬性規定,似乎與市場化約束有所背離。但是,由于當前A股市場的現實情況,不設定財務指標的硬性規定,可能會產生投資風險。但對于有中介機構把關的環節方面,則存在明顯的市場化的約束機制的特征,《辦法》加大了對證券中介機構的相關審核責任要求,同時要求中介機構出具文件作為招股說明書的備查文件在指定網站上披露,加強社會監督,提升信息的披露質量。而且,為了防止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還加大了相應的處罰力度,對信息披露質量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可能是《辦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未來IPO政策變化的一個趨向。

  短期對大盤形成壓力

  從以往走勢來看,重啟IPO對A股市場的確會帶來一定的短期壓力。

  一是資金方面的壓力。目前很難判斷今年IPO會對A股市場產生多少的資金壓力。但是,從目前媒體報道的大型企業很樂于在A股市場融資的信息可以看出,資金面壓力不容忽視。有券商研究報告稱,2006年的IPO融資額度可能在500億元左右。

  二是估值壓力。即將開展的IPO,有不少待發行企業是H股的“海歸派”,雖然不少H股的股價已高于A股,但這依然不能忽視H股平均市盈率低企對A股的估值壓力,尤其是正在香港招股的中國銀行一旦在A股市場登陸,將對A股市場的銀行股產生一定的估值壓力,從而抑制股價的上行空間。

  三是基金的擠出效應。目前基金已是重倉,不少基金甚至是滿倉操作。但由于IPO開閘,將給A股市場帶來更多的優質上市公司,對于基金來說,就將帶來更多的新的優質增量資產。這必然會推動基金對存量籌碼作適度調配,即拋售老資產,迎來新資產,如此就產生“擠出效應”。這在近期的盤面中已有所顯現,不少基金重倉股紛紛出現急跌走勢,這對A股市場將形成一定壓力,因為基金老籌碼的拋售會對指數產生直接的壓力,但基金買入新籌碼需要有一個過程,對指數的推動力有延遲效應,這可能也是IPO對市場的一個壓力。

  對市場長遠發展有動力

  但重啟IPO對A股市場來說,也并非全是壓力,也存在著積極的動力:一是未來的IPO發行將更注重于企業的質地,因此,未來的上市公司的質地將更可靠,成長優勢將更為明顯,從而為A股市場帶來新的優質投資對象,從而推動著A股市場股價重心的上移。最簡單的證據就是如果中國石油在2002年登陸A股市場的話,目前上證綜指肯定能夠登陸2000點甚至會突破歷史新高。所以,新優質股的加盟有利于市場的長期走勢。而且近期一系列牛股也均是近三年來擴容的結果,包括馳宏鋅鍺、G株冶等等。

  二是IPO的推行之后,相關部門為了A股市場的平穩運行,必定會出臺一定的積極政策,比如說,融資融券的推行,為二級市場帶來短期的資金做多動力;放寬QFII投資額度;對保險資金設立基金公司放行等等。不僅僅為A股市場的短期走勢提供了極佳的投資題材,而且還為A股市場帶來越來越多的新增資金,前景相對樂觀。江蘇天鼎 秦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