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券商集萃 > 正文
 

券商寡頭格局雛形悄現 已不能再靠天吃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8日 17:53 南方周末

  本報記者 冉孟順

  股指的不斷上沖給經歷多年熊市陰霾的券商帶來了復蘇的氣息,但是也可能掩蓋券商在公司制度上的根本缺陷,削弱券商進行改革的動力

  “風水輪流轉,”榮光軍指著營業大廳熙熙攘攘的股民說,“行情低迷時我們曾在營
業大廳安了張臺,沒事就打打乒乓球,沒想到現在又活過來了。”榮光軍是深圳某證券公司深南大道營業部的一位負責人,半年前他所在的營業大廳還門可羅雀。

  高漲的行情迅速改變了這一切,營業大廳重新被股民擠得水泄不通,但是在經歷了數年熊市之后,榮光軍對眼下的盛景并不完全樂觀:“券商的處境還是很尷尬,營業部基本上還在‘靠天吃飯’,能否走出困境要取決于下一步能否轉變經營機制。”

  證券業迎來行業拐點?

  這種戲劇性變化似乎由于股市行情的意外走好而在整個證券行業上演。一年前還處境堪憂的證券公司似乎一下子又出現轉機。去年5月,證券業協會曾公布一份證券公司2004年度業績統計報告,這份報告顯示114家證券公司利潤總額為-149.93億,平均每家虧損1.3億,報告得出結論:“全行業處于虧損狀態”。

  今年,證券業協會還沒公布2005年券商數據,不過可以預計2005年證券業的虧損有縮小之勢。4月底通過銀行間市場和證交所公布的44家券商年報顯示,有21家實現了盈利,但總體情況仍不容樂觀,總虧損仍然超過10億。

  “今年,中國證券業有可能迎來行業拐點。”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徐輝說。這在“靠天吃飯”的券商經紀業務上表現得最為明顯:2006年第一季度深滬兩市成交額同比增長平均達到70%,不少券商的傭金收入在第一季度就已完成2006年全年計劃的一半。能在前幾年撐下來的券商似乎即將迎來舒心的日子。

  “剩者為王。”一位證券公司前總裁在去年曾這樣感嘆。他認為:那些違規經營、豪賭博命的券商走向倒閉是必然的,但證券業并非就此走到盡頭,大浪淘沙后能生存下來的券商將是未來資本市場的中堅。這種看法在今年及將來可能成為現實。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老總在股市走牛前夜“出事”被拘,不幸成為股市黎明來臨之際的“消失者”。

  “剩者為王”的結果,是形成了幾家大券商瓜分市場蛋糕的“寡頭格局”,券商的兩極分化現象已經十分突出。根據銀行間市場和證交所公布的44家券商年報,15家創新類券商平均盈利6000萬元左右,其中中金公司獨占鰲頭,一家就占去了5.88億元;中信證券緊追不舍以4億利潤的業績排在第二;廣發證券則搶食了1.5億的蛋糕;余下的券商要么利潤微薄勉強糊口,要么仍在虧損中掙扎。

  實際上,這只是15家創新類券商和15家規范類券商的一個大致生存狀態,被稱為“15+15”以外的眾多風險類、高危類券商則面臨要么被托管、要么被關閉、要么被收購重組的結局。證監會對風險類券商仍然采用高壓政策,今年3月份以來,又有中關村證券、健橋證券等超過10家券商被宣布托管或者被限制業務,上周,證監會又對存在挪用保證金情況的聯合證券等券商限制業務。

  高危類和風險類券商券商處境依然嚴峻。今年10月31日將是這些券商的生死大限。據透露,證監會已經對券商的風險處置給出明確時間表:所有券商在今年10月31日以前必須完成整改,屆時達不到常規監管要求的證券公司,將實施以市場退出為主的嚴厲措施;如涉及清理違規業務、壓縮財務風險等重點整改事項的券商,視情況對其現有業務做出業務限制;對嚴重違規、拒不整改或無力自救的券商將予以關閉。一位風險類券商總裁自嘲道:“雖然現在行情好轉,但我們仍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寡頭格局雛形悄然出現

  然而,對于大浪淘沙之后的“剩者”———強勢券商———來說,則可以利用風險類券商被托管的大好機遇進行“淘金”。“很多被處置或托管的券商實際上還擁有一些不錯的優質資產,這是我們低成本收購的大好時機。”深圳國信證券的一位高管透露。

  據悉,國信證券在大鵬證券出事后收購了大鵬投資銀行團隊及其所負責的5個項目,據稱國信證券為此付出了2億元的代價。大鵬證券的一位前工作人員認為,以大鵬投行業務在業內的口碑,大鵬的投行業務“至少值10個億”,是“賤賣了”。此外,國信證券還成功托管和收購了民安證券的17家營業部,據悉國信還打算再托管或收購1家證券公司,以配合其在全國的戰略布局。

  事實上,中信證券也抓住了券商處境艱難的歷史機遇,不斷進行低成本擴張,在去年開始對華夏證券進行重組,參與發起設立中信建投證券,并完成對華夏公司證券類資產的收購,此外,中信還收購了金通證券等數家券商。中信打造的金融控股集團已然成型。

  在這些重組收購中,中央匯金和建銀投資對重點大券商的財務重組尤其引人注目。自鞍山證券清盤以來,一直靠央行再貸款來化解券商挪用客戶保證金的風險,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鳩止渴”,不能有效制止券商的違規行為。鑒于這種教訓,中央匯金和建銀投資采用了類似銀行改革的“花錢買機制”的做法,通過注資,對問題券商實施市場化的財務重組。

  中央匯金先后向中國銀河證券注資100億元;向申銀萬國注資25億元,另提供貸款15億元;向國泰君安注資10億元,另提供貸款15億元。建銀投資則通過承接央行83億再貸款的方式,接收南方證券的證券類資產,并在此基礎上設立“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此外,還與中信證券一道對華夏證券進行重組。

  “壞賬銀行”也在謀求向證券業轉身。華融、信達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曾被看作是處置四大銀行不良資產的“壞賬銀行”。在建行、中行、工行完成或謀求上市之際,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并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可能“近水樓臺先得月”,會利用其低成本介入優勢。據知情人士透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利用這幾年托管高危證券公司的便利,正在對旗下托管的證券類資產進行整合,從而完成向證券業的轉身。據悉,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有可能將遼寧證券、漢唐證券與宏源證券整合到一起;甚至還有傳言稱,信達公司日前已將收購遼寧證券、漢唐證券的證券類資產的方案報送到有關監管部門。

  一輪熊市下來,中國證券業開始重新洗牌。中金、中信以及其他數家大型券商主導全國市場、嘉信理財等數十家中小券商占據地方市場的格局雛形悄然出現。徐輝認為,大浪淘沙之后,中國證券業有可能會形成類似美國那樣的寡頭格局。美國證券市場主要由摩根、高盛、美林三巨頭把持全美國證券市場,而其他中小券商則把持地方市場。

  關鍵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中央監管部門對不夠穩健的國有證券公司的清理措施,已大大減少了證券行業的不良資產,也減少了券商危機全面爆發的風險。”招商證券一位分析師對自2004年以來的對證券行業的整改做了正面評價。

  “券商光解決現有壞賬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建立現代金融公司的經營管理制度。”這位分析師還指出,行情的走好對券商自身的治理來說是個好機會但未必全是好事,依賴行情賺錢的券商高管們沒有動力去完成公司改制,“牛市往往會掩蓋券商在公司制度上的根本缺陷”。

  從過去10多年的證券業實踐看,中國大多數證券公司沒有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內部人控制”嚴重,券商高管往往會把公司當成提款機;風險控制機制缺乏,高管滋生做莊操縱市場等,一位圈內人士為此擔憂,“不進行對公司根本體制的改革,從外部注入券商的資金越多,壞賬越多。”

  券商高管的道德風險同樣值得警惕,從已出事券商看,這些券商的高管們都存在大量的做莊操縱市場、為自己的老鼠倉牟利等行為。據介紹,券商在自營業務做莊前,券商高管會在準備做莊的

股票上事先買入大量籌碼(即“老鼠倉”),待公司把股價拉升后,高管的老鼠倉獲利最豐厚,最惡劣的情況是股價拉到高位連老鼠倉都出不了貨,券商高管會讓公司資金或委托理財資金在高價買入自己的老鼠倉,甚至會挪用股民保證金。

  “自己先建好老鼠倉,用公家的錢把股價往上打,這成了某些券商高管的盈利模式,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國有資產不斷流入私人腰包的過程。”一位圈內人士介紹,一個外逃的深圳某券商高管就是通過老鼠倉賺了數十億資產,然后通過B股通道順利把60億資金轉移到國外,整個過程就是“資本外逃流水線”。最后留給公司的則是一大堆爛賬:挪用客戶保證金、委托理財債務、國債欠庫窟窿、自營資金虧損等等,整個過程令人發指。

  “實際上,這是一個莊家利用老鼠倉洗錢的過程。”聯訊證券首席分析師文國慶撰文指出。文國慶認為,在過去十多年里,券商虧空了,但是,不少內幕人士的口袋卻飽了起來,最后迫使央行出錢拯救券商,最終的埋單人還是納稅人。

  “券商的問題要從股東行為上找癥結。”許小年在4月下旬的第二屆中國金融改革高層論壇上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引資論”。許小年在論壇上指出,要解決證券公司的治理機制,提高證券業總體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引入外資股東是最好的選擇。券商的國有股東利潤沖動不足,對管理層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要求過低;民營股東利潤沖動則過強,將投資的券商當作融資平臺,進行挪用客戶保證金等違規操作,結果是股東成為了風險的源頭。

  許小年推崇具有金融背景的外資,并呼吁“應盡快恢復外資進入券商重組”。他在論壇上指出,這些外資機構對于行業比較了解,而且他們在市場上有著較高的聲譽。大型國外金融機構在世界各地都有經營,在中國市場上出了問題,對它的全球聲譽都有影響,因此它們的風險控制意識非常強。因為風險控制不好,不僅影響其中國業務的盈利,而且影響其全球業務的盈利。

  券商高管的道德風險,許小年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改革證券公司管理層現有的薪酬制度,在激勵機制上有所突破,“與其內外串謀讓公司虧空幾十億,還不如把這幾十億拿出10%、20%給高管人員發工資,杜絕內外串謀,降低證券公司的風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