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外資戰略投資A股 > 正文
 

摘下有色眼鏡 理性看待外資并購(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1:1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鄭培敏 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專注于股權激勵領域的研究和咨詢。

  一位著名作家說過一句頗為經典的話:“當中國人的民族情緒一上來,智商就下降”。筆者觀察數月來吵吵嚷嚷的外資并購爭議,對種種妙論深感是:高,實在是高!

  筆者認為,要理性看待外資并購。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客觀上外商對中國的主流投
資方式正在逐步過渡到一個資本化的時代,不再是采用設立合資公司,投資工廠設備的模式從零做起。“中國機遇”對外資(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財務資本)而言,已經是時不我待。當然,收購股權是效率最高和最直接的。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開放、法制的逐步成熟,以及人民幣進入一個顯而易見的升值空間,境外成熟的財務資本(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為代表)開始大舉投資中國,而它們的投資方式就是收購或參股成熟企業,依靠現有管理團隊改善管理,提升效益從而提升企業價值,擇機出售,財務資本們從來不會自己花錢買地、買設備從零做起。

  然而近來一段時間,筆者所看到公開載于媒體和流傳于網絡上的反外資并購言論、觀點,應該承認其中不乏少數真知灼見,對國家政策有相當的建設性,但更多的是充斥著情緒化的發泄和煽情式的喧囂。比如,在描述外資并購時扣上惡意、掃蕩式、壟斷等“帽子”,本身就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事物,缺乏起碼的冷靜、理智、辯證、客觀的態度。筆者在此就一一剖析這些時髦的“帽子”。

  1、惡意說

  筆者注意到,近期被反對外資并購的力量插上了惡意并購標簽的代表、卡特彼勒全球CEO頻繁接受國內多家著名財經媒體的采訪,大吐苦水,拼命喊冤,其無奈地表白“收購而已,何來惡意!”。實際上,筆者相信,所謂的“惡意”也是某些意見領袖給其扣的帽子。此言一出,既讓社會燃起了爭論的焦點,更讓國際投資界和政經觀察員們大驚失色、不寒而栗,人們紛紛猜測中國的開放政策是否要動搖。目前正在轟轟烈烈進行的中國特色A股股改尚且知道要給予投資者一個穩定的預期,當然這更多的是為了安撫千千萬萬的大陸公眾中小投資人,因為他們是國內社會環境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那么,在今天中國已經加入WTO的時代,多個領域倡導平等的國民待遇,難道我們給予國外的產業投資人、財務投資人就不應該給予一個穩定的預期嗎?

  其實,絕大多數境外投資人只是普通的商業力量而已,其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中、謀求在法律框架允許的范疇內實現商業利益的最大化。筆者以為,所有商業力量都是以謀求利益最大化為“意”的,如果把此定義為惡意,那恐怕中國就不要搞市場經濟了。筆者反對這種狹隘的理解。如果把違背法律法規的商業行為定義為惡意,那可以理解,因此,判斷外資并購是否惡意,應當拿起法律武器(包括WTO游戲規則和中國的國有資產管理、對外經貿等法規),而不是簡單的用情緒化的有色眼鏡來看待。

  2、掃蕩論

  媒體朋友們經常用聳人聽聞的“一個行業接著一個行業地整體性并購”,這也許是媒體從業人員惟恐天下不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職業習慣所致,但是,這確實就是一種誤讀,也必然帶來誤導。

  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確實出現過兩個比較典型的行業性整體并購,一個是華僑投資人、香港中策的黃鴻年對輪胎、衛生

潔具等行業進行大規模購并,涉及數十家企業,以及在祖籍
福建
泉州的整體收購40多家國有企業的驚人之舉;另一個是柯達收購中國三家感光材料廠,而且當年是得到最高當局支持的。

  前者是財務投資人抓住國際資本市場上的中國概念資本運作了一把,現在看來,對國內的那些產業、地區的經濟似乎沒有致命影響;后者更象是跨國公司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而買門票,背下了沉重的夕陽企業、深處財務困境企業的包袱。兩個代表性案例基本可以屬于“掃蕩”的收購方式了,但最后又怎么樣?經濟安全沒有受影響,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如樂凱)也沒有沉默,而是努力創新、發展,甚至化敵為友,還引進競爭對手為戰略合作伙伴。這就是今天世界經濟大循環的典型表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狹隘的你死我活。

  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的機械、水泥等行業比較受外資青睞,那也是因為中國的宏觀調控讓中長線看好中國的國際產業、財務投資人找到了一次在中國指數上升趨勢調整中的絕好建倉機會,看看QFII在中國股改行情中埋頭苦干就可以反襯托中國很多投資者、包括相當一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浮躁與膚淺。

  以筆者比較熟悉和親身參與過外資并購的水泥行業為例,從行業上講,確實被外資普遍、一致看好,但并不是一家收購主體實施的掃蕩式行業整體并購,而是由一個一個本身就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獨立主體實施的區域整合和提升,如豪西盟通過認購定向增發控股華新、拉法基透過與香港瑞安建業的合資公司全資收購雙馬母公司、摩根斯坦利等財務投資人組合參股海螺、山水、海德堡與冀東緊鑼密鼓地接觸,是參是控尚未見分曉。其實,無形之中,外資幫助我國加速了水泥行業的規模化整合和科技化提升。

  3、壟斷辨

  單一外資真的能壟斷中國或中國的某些關鍵產業嗎?代表各個獨立利益群體的不同外資收購方會聯手來與中國政府和公眾叫板嗎?也許這種愚蠢的外資只存在于憤青們的主觀臆斷中吧。

  所謂壟斷,是指產品或服務的提供方有著超過買家討價還價能力的絕對定價能力,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如果某種壟斷能夠提高企業的規模效益、降低成本,從而提供給客戶更優質但價格卻更低廉的產品和服務的話,那我們何樂不為呢?比如啤酒、飲料行業就是如此;如果某種壟斷能夠打破惡性競爭,將市場定價體系回歸正常,那么對全社會的穩定、企業的長遠發展、員工和地方政府部門利益的保障也是有利的,如西南地區的水泥行業整合;如果這種超額利潤來自于技術與產品創新、品牌運作、精細管理,那么這是我們所應該學習和倡導的,如微軟。但是,如果是來自行政壟斷,就讓社會大眾的利益被剝奪和破壞。相信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我們反壟斷的矛頭應該指向誰。

  4、安全觀

  不同的外資收購(有的只是參股)了不同的中國啤酒企業、牛奶企業,這會威脅到中國的經濟安全嗎?會危害到中國消費者的

食品安全嗎?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應當回答說不可能。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軍工企業、電信企業、電力企業等真正影響社會生活秩序的基礎產業都將保持國有控股,甚至是國有獨資,只要這些產業不對外資盲目開放,中國的經濟就是安全的。當然,競爭性領域只有越開放,人們得到的綜合性社會福利(包括就業機會、消費質量、公共稅收支撐的公共服務等)才越高。

  中國人創辦的易趣被美國人的ebay收購,真的影響到中國“C to C”電子商務模式的安全了嗎?我們不是有淘寶網后來居上,把老外也打得落花流水嗎?

  筆者以為,經濟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人民不富裕,也是最大的不穩定。文化大革命之后,要不是小平同志力挽狂瀾,以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推動漸進式的改革開放、特區試驗,我們現在還生活在某種盲目的崇拜中。

  所以,別老拿經濟安全說事。(待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