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看清牛市的真面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0:0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譚昊 5月15日,股市開盤不久,上證綜合指數摸高到1652點,繼上周攻克1600點大關之后,股市的上漲速度似乎仍在一路加速。 兩個月前,即使關于中國股市最大膽的預測也只是羞澀地提到1500點,不過這也許
需要指出的是,這絕非意味著風險的消失。即使在大盤瘋漲的過程中,市場的二八現象也依然存在——漲得好的股票永遠是少數。而且隨著指數的大幅上揚,短期調整的風險正在持續上升。 不過,當前最迫切的是,我們要察微知著,努力去看清牛市的真面目。首先來看宏觀的國際層面。在當前美元持續貶值而亞洲貨幣尤其是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的背景下,“泛濫的流動性”正在涌入亞洲,尤其是中國,正如印度一家報紙所言:“如今只要與中國相關的,都是最熱的。” 這就不難解釋中國股市的上漲并非一枝獨秀。事實上,整個亞洲股市都是一片紅火。日本、韓國、印度股市的一年以來的上漲幅度均超過50%,2006 年以來,新興亞洲指數更是成為世界范圍內表現最為強勁的市場。 那么宏觀的國內層面如何呢?中國當前正在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這個階段,往往都會出現一次虛擬經濟的大繁榮時期。如美國沸騰的1920年代,日本1980年代的股市大繁榮等。可以肯定,宏觀層面的國際國內形勢對于股市的繁榮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再就中觀層面而言,股權分置改革推進一年之后,進程超過70%,成效卓著,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下一步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這一點顯然也已經為市場各方所共識。 在宏觀和中觀支持繁榮的背景下,微觀層面的分析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既然宏觀的背景是流動性過剩,反映到市場中,就必然是資金推動型的行情,那么,資金面的情況究竟如何呢?長江證券日前的一項研究對于公募基金、保險資金、QFII、場外資金等各方資金的具體情況進行了量化分析。 數據表明,2006年3 月底的存量基金份額較2005 年底減少了295.73 億份。由于同期貨幣基金等份額并沒有大幅減少,可以估計到股票基金的份額將比這個數據減少得更加嚴重。這表明,從資金供給的角度而言,公募基金并非從去年年底開始的這波行情的主要推動者。 保險資金的情況呢?截至今年4 月16 日,已經有887 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其中,56 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保險資金的身影,其披露的總市值為28.79 億元,而這一數據在去年三季度分別為53 家和18.6 億元,從這個趨勢來看,去年四季度,保險資金在股票直接投資上進行了明顯的增倉行為。但從年報數據來看,其進行增倉的個股表現并不搶眼,這似乎表明保險資金也不是這波行情的發起者,而只是參與者。 如果基金和保險資金都不是主力,那么我們或許有必要另眼來看待QFII的力量。截至4 月16 日,已經獲批的QFII 總投資額度為63.2 億美元,近500 億元人民幣,根據2005 年年報公布數據,QFII 投資已經覆蓋已公布年報的102 家公司,總市值為88.93 億元(如果計入今年以來的增倉量,則應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保險資金對于股票市場的參與力度。而另一方面,其增倉個股的市場表現也遠遠超過了前兩者。 雖然目前資金規模有限,但在本輪行情中,QFII對于股票市場的直接參與力度以及給市場帶來的活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畢竟,中國股市其實不缺乏外圍資金,主要缺乏的是信心和活力。當前居民總儲蓄已經超過16萬億,只要投資者的信心恢復,隨時有大量的資金準備入市,事實上,近期滬深兩市開戶人數不斷創出新高,正是表明了這一點。 在宏觀和中觀支持繁榮的背景下,以QFII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激活了股市的信心和活力,并持續帶動了外圍資金的入市。而對于未來形勢的判斷,我們不妨淡看短期起伏,“風物長宜放眼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