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股改一周年紅五月 警防莊家再次出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11:3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評論員 尹中立 5月是中國股市的特殊月份,大多數年份的5月,股市都是上漲的,最難忘的要數1999年的5月份了,著名的5·19行情就是從五月啟動的,因此,在股票市場有“紅五月”的說法。毫無疑問,今年的五月可能是5·19行情之后又一個精彩的“紅五月”了,股市在五一長假之后的井噴表現讓最樂觀的投資者可能都始料未及。
面對股市的不斷上漲,各方不乏一些贊歌式觀點,認為“股改的積極效應開始顯現”等等。但是,股價的上漲恰恰是股改一些不良效應的體現,它驗證了筆者對股改的估計:使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成為莊家,助長股市的投機,不利于股市的可持續發展。 從股市的發展歷程看,2001年之后的市場不斷下跌的危機使我國股市的投資理念逐漸從投機轉向價值投資。我國股市的頑癥是投機太甚,各路莊家四處出沒,1999年至2001年的3年時間里更是如此,但2001年之后,隨著證券投資基金的“超常規”發展及證券公司和私募基金的衰落,證券投資基金成為股票市場的主導力量。這段時期的市場不斷下跌,市場的投資理念逐漸從“投機”轉向“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開始確立是市場下跌的產物,因為基金要在逆市中生存,就必須采取被動的防守投資策略。 從股市的可持續發展看,價值投資是正確的投資理念。但2005年5月開始的股改使價值投資理念存在的基礎得到動搖。最根本的原因是上市公司成為股市生態中的一個最活躍的因素加入到股市博弈中來,上市公司開始替代證券公司和私募基金成為股市中最活躍的“莊家”,幾乎消失的“莊家”又重出江湖。上市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一起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 與證券投資基金倡導的“價值投資”的理念不同,一些上市公司擅長的是編織“成長”的故事。對于大型國企類上市公司來說,管理比較規范,決策的程序完善,操縱自己股價的可能性不大。操縱自己股價的往往是市值較小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當它們體會到了“資本運作”的甜頭后,可能會荒廢自己的主營業務,專門從事股票市場的投機活動,它們會編織各種各樣的“成長”故事,誘導投資進入。在證券公司和私募基金主導市場的時代,“成長”故事就曾經得到過發揮,但那個時候是被動的發揮,是上市公司為了配合莊家而進行的冒險之旅,多少有些不情愿。現在完全是主動出擊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冒險。“東方電子(資訊 行情 論壇)”和“銀廣夏(資訊 行情 論壇)”是5·19中最經典的“成長”故事,或許當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成為新的莊家之后,“成長”故事會演繹得更加精彩。 當市場越來越熱鬧時,大盤股的老成持重顯然不能滿足急功近利、性情急噪的投資者的需要,他們需要不斷翻番的故事刺激,“成長”的理念將會取代“價值投資”理念。這對于投資基金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因為它們無法在小盤股中狼奔豕突,基金的投資理念被市場所遺棄的時候,基金也將被市場邊緣化。除非適應市場的變化,專門搞“成長基金”、“小盤股基金”、“中小板基金”。 在股改一周年之際,每天有上百只股票被封在漲停板上,日交易量從200億到300億,再到400億、500億。但是,市場不能再次進入群魔亂舞的時代。要防止的是,當眾多上市公司開始動員起來時,股市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投機時代,“價值投資”不再是唯一適用的投資理念。 股市活躍不全是股改的目標,主流的觀點是“股改可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完善股價的形成機制”等,但在股改一周年之后,我們除了看到股市活躍外,還需看到更多的東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