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方明:中航油事件落幕后的思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17:04 南方周末 | |||||||||
韓方明 中航油前總裁陳久霖被判四年零三個月監禁,從而成為第一個因觸犯國外法律而被判刑的中國在海外掛牌上市公司的總裁。同時在新加坡,陳也成為第一個因局內人交易而入獄的人。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項判決還是公正的。陳先生因為“過分的野心”(主審法官語)以及魯莽的行事,導致了這一帶來沉重資金損失和信用受損的災難性后果: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因其交易員經營石油衍生品投機業務失手而虧損約5.5億美元,公司進入重整程序,包括董事長、總裁等數名國企高層管理者成為新加坡法庭上的被告。而法官在量刑時,確實已經考慮到了陳先生過往對于社會的貢獻,刑期有所減少。當然,有明確事實表明,陳久霖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從公司的危機中獲取任何私人利益,而是始終考慮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期權交易的決定是根據“高盛”的專業建議和內部專業人士的意見集體作出的;面對著巨大的損失,陳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控制局勢并降低虧損,所以忽略了披露的義務和責任。 其次,整件事情之所以到最后難以收拾,陳久霖之所以一錯再錯,在市場中犯下大不韙的“六宗罪”,與該公司以及母公司的風險監管失控因素有莫大關系。 中航油公司雖然制定了《風險管理手冊》并經董事會批準后實施,但是,并沒有建立起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制度。《風險管理手冊》的內容本身讓人引起歧義的地方很多。例如,盡管《風險管理手冊》中規定了最高風險不得超過500萬美元、對所有產品敞口倉位的限量設定為200萬桶,但并沒有制定超過限額和倉位的確實有效的應急機制,如越級匯報、強制平倉、交易員和風險控制員必須離職等。 看似授權有制度但是缺乏監督缺乏執行操作性,看似有善后但是卻未能有效地減少損失,此中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一方面,是眾多牽涉公眾利益國家利益的大型企業走向海外,開疆拓土,商場博弈。另外一方面,是滯后的管理機制,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良性互動關系亟待建設完善。 如何讓子公司有動力而又不至于失控?如何在建立有效監管的同時又不影響干擾子公司的正常發展?如何在讓駐外的企業高級干部擺脫超級CEO的幻覺的同時又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活動與拓展空間?這些坐而論道容易但是實際運作之中極其難以把握的尺度和節奏,中航油和它的母公司航油集團這次提供了一個慘痛的反面案例。 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今天,有關部門越來越需要有相應的規劃、組織與協調類似中航油等等國有駐外企業在海外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的行動。中國在海外的發展應該受到政府更多的關注,尤其是中國能源行業的發展。陳久霖在入獄之前,也曾感觸,他的感受是中國海外企業還沒有形成合力,顯得勢單力薄,像日本企業在海外發展都很抱團,但中國企業仍然像一盤散沙。某一家公司出現困境的時候,很少出現大家相互支持。顯然,不能互相支持,恐怕因為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缺乏互相支持的意識和動力。因為海外的企業,各自有不同的上級和主管。企業橫向之間,還未能有榮辱與共的認識層次。其二,是不熟悉游戲規則,即使有愿意幫助協助的,短時間之內,也因為缺乏合適的方法和途徑,未能達到援助之效。坐看中航油易手,個中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美國人在新加坡犯罪,美國政府出面求過情,澳大利亞人在新加坡犯罪,澳大利亞政府也出面求過情,陳久霖在新加坡犯罪,無論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中國政府在事件過程中始終沒有任何干預新加坡司法審理的跡象。 但是我們還是愿意看到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僅要尊重新加坡的司法體系、對外國負責,也希望尊重國人的感受,對海外的中國國民負責,繼續為陳君求情以實現他回國服刑的愿望。 陳久霖的案子因為年報上披露的所謂2200萬元年薪一度在國內外引起“公憤”。但是,其后事實表明,陳久霖是拿合法的年薪的國企高級外派干部。他不是一個小商人,更不是一個海外資本家,而是一個有組織管理的角色。同時,陳久霖還是中國人,是需要中國政府支持協助的中國海外公民。在入獄之前,在出庭的審判廳內,他戴著手銬寫的求援信,令在場觀者動容。現在,案件的順利開庭和判決了之后,他已經獲得應有處罰。如果能夠按照國際慣例,讓陳轉回中國服刑,這在體現新加坡司法公正之余,又能夠體現人文關懷。其實也是對此不幸事件一種積極的善后。 (本文作者是旅居香港的學者兼投資銀行家,全國政協委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