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成接軌全球資本估值體系的最后一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09: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譚昊 4月13日,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出臺,市場熱議數年之久的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機制)終于啟動。這一天,距離2003年7月15日,瑞銀在中國投下的QFII第一單,已近三年。如今QFII的機構數量超過四十家,金額接近60億美元。
而此番QDII開閘,使得QFII與QDII匹配下的雙“Q”制度始得健全,這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資金出入的雙向通道已經打通,從制度上來說,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已經全面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估值和配置體系。而這一制度上的安排,預計將會迅速倒逼估值等觀念上的進一步接軌。 制度倒逼觀念,這一點在之前QFII的實踐中已經得到驗證。不妨回顧一下,2001年以前的相當一段時間,坐莊和跟莊是中國股市的主流的盈利模式。隨著市場制度的健全和監管的加強,2001年開始,中國股市進入“后莊股時代”,此后經歷了一段投資理念的迷惘期。此期間盡管屢次有機構舉起“價值投資”的大旗,但共識始終艱難。 而從2003年開始,隨著QFII們在國內市場的“實彈演練”,價值投資的理念開始真正地深入人心。三年后的今天,價值投資已經不再有早先爭論的喧囂。而是在更實在的層面,左右著主流投資者的一舉一動。在這個理念普及的過程中,QFII的制度安排起到了關鍵作用。 站在QFII的肩膀上,QDII有望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國際化“驚喜”。如果把國內資本市場比作一個池塘,2003年以前,這個池塘是封閉的;2003年隨著QFII的引入,這個池塘加入了進水口;而如今QDII的啟動,則使得這個池塘也具備了出水口。從此,池塘的水位將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起伏息息相關。 從此,我們不會指望過去由于封閉而導致的“池塘溢價”還會繼續存在,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掌握國際化的估值體系將成為在這個池塘游泳的必備技能。可以預見,在推進估值理念和方法的國際化上,QDII制度將比任何教科書都管用。 正如價格在引導實物資源的配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對金融資產的定價,估值體系的國際接軌正是一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精髓之一,它將使得資本的流動和配置更有效率。 值得慶幸的是,在當今這個時點,國內資本市場的“池塘溢價”已經基本清零,這使我們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國泰君安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截至今年3月底,18個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除墨西哥市場的市盈率為11.79外,中國A股的市盈率與市凈率最低,滬深300的PE(市盈率)和PB(市凈率)分別為14.71和1.9。相比之下,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PE和PB高達35.42和2.542。H股指數的PE和PB也比內地要高,分別為14.84和2.749。 數字在提醒我們,即使放眼全球,當前的A股市場也具備了相當的投資價值。因此QDII的開閘并不意味著國內的機構就一定要急著沖出去買海外的股票。相反,由于占據了一個有利地形,國內的機構將有更充足的時間去適應國際游戲規則和熟悉掌握必要的技巧。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有關方面在進行制度安排時的良苦用心。幾年來的熊市以及2005年開始推進的股權分置改革,使得國內股市的市盈率大幅降低,“池塘溢價”消解,迎來了QDII推出的最佳時機。 接下來與QDII有關的操作細則還有待進一步明朗。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投資者的資格認定、目標市場的選擇、進出資金的監控,以及對于證券品種和投資比例的限制。但不管怎樣,池塘已經具備雙向通道通入海洋,從20世紀末中國臺灣、韓國、智利等國家和地區的雙“Q”制度的實踐經驗來看,這將是一國資本市場和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的偉大一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