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指站穩千三 股市再融資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06:34 每日經濟新聞 | |||||||||
主持人: 上證綜指攻克1300點以后,什么時候再融資就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有媒體報道,一些保薦機構已開始為再融資項目作準備,中信證券甚至已經開始為其保薦的G申能(600642)再融資事宜向投資機構征詢價格。
問題是,目前市場上相當多的股民是于2001年6月上證綜合指數2245點的高位入市被套的,在經過了近5年的冬天以后,在有關部門的強烈呵護下,市場好不容易有了一點起色,公司還是那些公司,資金還是那些資金,再融資時機就已經成熟了嗎? 大眾PK臺 正方:應該再融資 勵俊:饑渴得太久 再融資對繁榮國內資本市場是有好處的。但凡事都要一分為二,機構也好,投機大鱷也好,都饑渴得太久了,不管好歹都會想上。如果市場的準入和監督還維持在現在這個水平,投機者會將這個本來已經夠慘淡的市場徹底攪亂的。所以我很愿意看到監管機構、媒體對此加大管理監督。 鐘先生:應盡快旗幟鮮明地發行新股和再融資 一個健康的股市再融資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中國的股市肩負著綜合國力走向強盛的使命,而股市也必須成為中國主要的融資渠道!我認為在解決目前股市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的同時,應該盡快旗幟鮮明地發行新股和再融資,同時做好后期保障工作。 反方:再等等吧! 宋小姐:多給市場些休養生息的時間吧 市場對于這種毫無顧忌的大肆“圈錢”只能以腳投票,以指數的下跌為代價。恐怕市場會形成惡性循環的可能性不小,最終將形成各方共輸的形勢。 魯先生:反對目前階段再融資 其實,我并不反對融資。融資是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的基本功能,沒有融資,股票市場就是一潭死水。可是放到目前國內股市現狀來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一方面,對上市公司的把關不嚴,導致一些不具備上市資格的公司上了市,年報許多是作假的,上市前業績好得不得了,上市后一年比一年差;其次,對一些違規操作處罰得太輕,導致一些公司弄虛作假的事情屢見不鮮。因此,目前階段,在市場規范沒有很好建立之前,我反對再融資。 周先生:要先規范好市場 我覺得在市場經濟市場中,融資是再普通不過的,但是一些企業和保薦機構利欲熏心,完全不對廣大股民負責,急功近利。中國的股票市場還很不成熟與完善,有很多的漏洞,許多有問題的公司鉆空子上市,許多公司上市之后為所欲為而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令廣大股民防不勝防、心寒不已。所以,要恢復再融資,還是請先規范好市場吧。 話題策劃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點特稿 再融資何妨稍安毋躁 黃湘源 近日,不僅恢復IPO的呼聲甚囂塵上,再融資更是有點迫不及待。 盡管中信證券有許多的理由為G申能再融資未雨綢繆,但原增發決議到期顯然并不是再融資開閘的理由。自從股改開始以來,許多上市公司公開表示了再融資的意向,其中通過股東大會形成決議的就有數十家之多,加上原決議未到期或到期后又延期的,早已超過上百家。如果一切依照上市公司的意愿行事的話,那么,再融資的閘門根本就不用關了,還用得著等到今天? 再融資迫不及待的最大理由和恢復IPO如出一轍,都是受李青原提出的新老劃斷標準的誤導。其實,尚福林主席在今年1月7日的講話中說得很清楚:市場融資功能的恢復取決于幾個因素:一是看整個股權分置改革的進展情況;二是看市場的預期;三是要有一些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推出,以保證市場的穩定。目前,股改進度雖然已經完成了六七成,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后面攻堅的任務越艱巨,影響市場預期和大局穩定的因素也就更為敏感,任何微小舉動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況IPO和再融資? IPO暫停了幾年,雖然有些急于融資的企業等不及了去海外上市,天也沒有塌下來。相比之下,再融資不過暫停了一年,原來有再融資計劃的大多通過了延期決議,即使再到期也還可以再延期,應該不至于對大局對企業有太嚴重的影響。相反,如果急于恢復再融資,加上IPO也將緊跟而上,那就決不可能是無足輕重的個別市場行為,而是動輒幾千億元的規模的擴容壓力。要說這不會分流資金,不會沖擊行情,不會影響股改,純屬自欺欺人的鬼話。 對于中國股市來說,當務之急是股改而不是融資、再融資。而股改順利進展的關鍵,則在于維護投資者利益,穩定市場預期。把恢復融資功能說成股改成功的標志,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并不是真正從投資者利益出發,而是站在融資者的立場,為融資者及相關利益團體代言。在“重融資輕回報”的傾向沒有得到根本糾正之前,過早地恢復再融資和融資行為,無非是以犧牲投資者利益為代價去遷就那些借融資謀特殊利益者的利益主張,這勢必動搖廣大投資者的信心,嚴重影響市場穩定,對于股改目標的完成也是極為不利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