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樹立中國股市賺錢的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6:04 和訊網-紅周刊 | |||||||||
記者 江紅霄 何虹 入市16年,從8000元炒到4億元,熊了多年的中國股市竟然出現了一個“林億萬”。不妨見識其“賺錢效應”的神奇,領略財富增長的奧妙,探尋頻頻曝光的動機。 對于神話制造者,普通人的反應一般都是持懷疑的態度,尤其在經歷了4年熊市的中
由于電視和紙介媒體近期的不斷宣傳,人們知道了林園很“神話”的股市經歷,而且僅僅看看媒體宣傳的文章標題,就會讓人咂舌——《林園:中國股市催生的億萬富翁》、《中國股神超額收益舉世震驚:年均復合增長98%》。 這些文章其實說的都是同樣一件事:1989年以8000元入市的林園,在其投入股市的16年時間里,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8%,當初的8000元如今已經炒到4億元。而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這個4億元還只是一個保守的數字。 如此強烈的“賺錢”效應實在與當前的股市反差太大:即使大盤從千點反彈至當前的1300點附近,市場上依舊是股民傷痕累累,處處哀鴻遍野,哪里還敢奢談什么“賺錢效應”?一旦知道中國的股市竟然能催生出這樣一個億萬富翁,《紅周刊》記者怎能放過? 不過,說句實話,即使在3月7日下午,當記者與林園接通電話時,都依然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而當他告訴記者:“你現在看到的還只是小傳奇,真正的大傳奇還會在后面:到了2008年,我相信最壞的結果就是現在的市值再翻一倍。” 這種“大話”更增添了記者的好奇心,希望能當面會會這位股市高人,而林園說他因為要走訪上市公司招商銀行的北京分行,正好也在北京。于是我們將見面地點約在國貿附近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那里有他的部分倉位。 3月7日收市后,推開營業部一間貴賓室的玻璃門,很難讓人感到坐在《紅周刊》記者面前的林園就是一位億萬富翁:穿著不算十分考究,也沒有佩戴任何飾物,手上甚至連一枚戒指都沒有。不過,個子不高,剃著小平頭的他,眼睛雖然不大,但眼神透露出的精光和定力,還是讓人感到被一些媒體形容為“獵豹”的林園,看來也并非浪得虛名。 股市是有賺錢效應的 《紅周刊》:都說有錢的人從來都是“悶聲發大財”,為什么你從去年年底開始,要頻頻在媒體曝光,講述你在股市成為億萬富翁的經歷? 林園:這是因為去年在北京遇到的一件事情讓我很受刺激:和朋友一起去歌廳唱歌,結果因為知道我們是股民,對方的態度就不是很好。因為在他們的概念中,炒股的人就是賠錢的人。 不過,這只是一個誘因。最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夠樹立一個標準——即股市賺錢的標準。就像提供一個產品模型,只要你按照這個模型去做,就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賺錢也是如此,也會有一個標準。 股市作為一個財富聚集的場所,居然沒有人能夠因為炒股而上富豪榜,這太令人奇怪了。因此,我只是想傳遞這樣一個信息:股市是一個能賺錢的地方,而且在未來的市場中,一定會越來越讓人賺錢,更多的富翁將從股市中誕生。 《紅周刊》:為什么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感受股市中的賺錢效應? 林園: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的下跌和去年開始的股改對價,中國股市的水分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顯示其投資價值。當然,在我眼里,從家數上說,95%的公司都沒有什么投資價值,但值得投資的幾十家公司所占的市值,將會達到60%,甚至70%。僅憑這幾十只好股票,就能夠讓大家賺到錢。 早已將房子抵押滿倉股票 《紅周刊》:既然希望樹立一個賺錢標準,能否講講你在股市中的賺錢經歷?在做股票之前,你從事什么職業?為什么在1989年你就有機緣進入股市? 林園:1989年前我在深圳做醫生,接觸股市也是一個很偶然的原因。由于當時的女朋友媽媽家里有人在解放前上海股票交易所里的一家上市公司當過老板,因此當深圳剛一有股市的時候,她母親就對我說,股票是一個好東西,你應該去了解了解。于是,1989年底,家里人一共湊了8000元,第一筆交易就以88.45元的價格買入面值100元5股深發展。后來又陸續收集過大量的深原野、深錦興、瓊民源等原始股。到了1992年,我的股票市值已經超過1000萬元了。我開始做股票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知道股票這個東西,去營業部的就那么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后來曾經一度風云股市的朱煥良。 《紅周刊》:你如今的財富完全是在股市中積累的嗎? 林園:這十幾年來,我除了做股票之外,還做過一些房地產項目。1993年的時候曾轉戰房地產,雖然盈利幾百萬,但感覺自己在股市應該賺得更多,于是1994年重返股市。在1996年的那波大牛市中,大量持有深發展、四川長虹等,足足賺了9倍。市場好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天賺一個奔馳車隊。2000年前后感到市場開始瘋狂,于是從A股市場逐步撤離后,又轉戰于周邊股市。 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臺、五糧液。當時就已經滿倉了,而且還把我的幾處房子都抵押給銀行了,拿錢出來做股票,到現在依然滿倉。 《紅周刊》:聽說你最近逢人就借錢,而且是獅子大開口,有多少就借多少。是打算全部用來買股票嗎?借貸利息一般是多少? 林園:沒有那么夸張,也就是借幾千萬,年息9%左右,借來的錢主要用來買轉債。我盤算過,轉債市場的風險并不是很大,里面的套利機會可以說是無風險利潤了。 《紅周刊》:你的投資水平既然這么高,為什么寧愿借錢炒股,而不去做私募基金、代客理財之類的事情? 林園:做這些事情只會讓人的炒股心態變壞。炒股本來就是一件非常自由、又能夠消磨時間的事情,而我自己拿錢炒股票,只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錢負責任就行了。 做中國最好上市公司的股東 《紅周刊》:你的投資經歷真讓人感覺很不可思議。很少有人能在股市中待這么多年,還很少失手,你是如何做到的? 林園:這是因為多年以來的投資心得已滲透到骨子里了。 說到我現在選股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就是選好公司,選未來三年最賺錢的公司,做中國最好上市公司的股東。但我的賺錢標準和那些基金經理、國外投資大師還是有所不同,歸根結底就是“小氣”。 首先我這個人做事從來都要盤算得非常清楚,只有賬算清楚了,做起事來心里才能有數,而做投資更是要較真才行。 另外一點就是我這個人天生“小氣”,這種性格使我不會輕易上當,一分錢也不能亂花。我一直認為,不管是消費還是投資,一定要買性價比最優的東西,也就是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東西。 此外,對不熟悉的行業我不會下手,不買未來盈利不確定的公司,至少會跟蹤三年以上才決定是否要大量地投入。而且在選了管理層經營輕松、一年至少賺幾個億的“硬朗”公司后,我會拿給一些朋友看,讓他們挑毛病。最為關鍵的是,我自己也會反復去上市公司調研,上上下下都要摸得一清二楚才行。 可以說,我對有的上市公司的了解程度,甚至要超過公司的管理層。這樣才能確保自己能夠買入到中國最好的上市公司,享受這些公司從小到大的成長樂趣。 《紅周刊》:經過3年的時間才做決定,不擔心會錯過很多機會嗎? 林園:賺不到錢沒關系,但是不能賠錢,這是我的投資鐵律。有些公司,我經過調研之后覺得未來盈利前景不明確的,也堅決放棄。 比如說2003年市場平均PE還在40倍時,我就選擇了一批PE在20倍之內、前景也不錯的公司,這其中有伊利股份、貴州茅臺、五糧液等。當時,我去伊利股份和蒙牛進行調研,發現他們雖然是好企業,但主要盈利來源是液態奶,而液態奶的銷售價格不穩定,未來三年的賬不容易算清楚。因此到最后,我還是決定不買入伊利股份。雖然這只股票后來的市場表現非常好,但是我不后悔當初的決定。 賺錢不靠價格而靠量 《紅周刊》:那么你在操作股票時,有沒有什么獨門秘訣? 林園:至于操作程序,我一般是分三個步驟。首先,選好個股后,先是少量買入一些做跟蹤,時間可能會長達三年。其次,就是反復調研,然后在合適時機大量買入。然后每個月都會通過電話、實地調研等方式,了解所持有的股票公司經營是否發生了變化。像我2003年開始買入的貴州茅臺,其實是因為在1994、1995年的時候,就開始關注白酒行業了。 《紅周刊》:在你買入股票后,會不會波段操作?或者設止損位,或者越低越買,以及獲取更大的利潤? 林園:沒有,這些技術手段我不會用,一般買入到達一定的組合比例后,就不會輕易買賣。只有公司的基本面出了問題,或者未來發展看不清楚之后,才會考慮賣出。 也正是由于前期充分了解的公司的“故事”,我才能不為股價一時的漲跌所影響。 《紅周刊》:那你靠什么方式來控制市值下跌的風險呢? 林園:靠量來控制。我做的股票投資都是組合,選中的股票都有各自配置的比例。即使是只有1000元,我也要做組合。 我認為,做股票之所以能夠賺到錢,價格并不重要,而是要靠組合的量。只有你配置比例大的股票漲得越多,賺錢也就越多。 以我現在的投資組合為例,60%是貴州茅臺、五糧液、云南白藥,在這60%的比例中,貴州茅臺占70%、五糧液占25%、云南白藥占5%。如果加上總市值17%的招商銀行和銅都銅業,這5只股票在我總倉位中的比例達到94%。其余至于云天化、赤天化、東阿阿膠等近10只處于觀察期的股票倉位加起來不過6%。 同樣的道理,控制風險也是靠量。因為我買入的時候已經提前規定好了比例,買到一定量后就不再買了,即使價位再低也不會補倉。 我曾經做過統計,我買入的股票60%以上都是買了就跌,都套習慣了。之前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做股票時,一般都是我先去買,如果買了后就跌個不停,我就唱著自編的小曲,“套住啦,套住啦,又被套住啦!”然后換另外一個人去買,就這樣一個給一個打氣。因為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能讓我們大量買入的股票是基于對公司質地的把握,雖然當時會跌,但一般在12個月內就會創新高。 不是股神也不是巴菲特 《紅周刊》:現在有一種說法,把你稱作中國股神,也有人說你是中國股市中的巴菲特。對這些加在你頭上的光環,你怎么看? 林園:把我稱為股神實在有點過了,這個世上哪有什么神。我周圍的朋友都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這么多年來,我感覺也確實是這樣,做股票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輕信,也不盲從,在投資方面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理念和紀律。 至于巴菲特,可能是在選股的思路上我們有一些接近,但我不像他那樣,持股時間那么長。熊市的時候,我會采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后就靜靜地趴著,一動不動。但是在牛市里,我的操作也是比較頻繁的。 不過,既然有人拿我和巴菲特相比,那么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翻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后再看。 《紅周刊》:那我們先不妨錄之,以這期《紅周刊》雜志為證。 林園:好,我也希望如此。(笑) 《紅周刊》:最后我們還希望了解,在你大量持有酒類公司以后,下一步看好什么行業?如果現在給你10萬元,你會采取怎樣的策略?考慮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 林園:看好銀行業和汽車業。不過對于汽車業我還在觀察,看看在汽車業的上市公司當中,哪個一定能夠在未來幾年勝出。 投資策略就是上面所說的“烏龜”策略,尤其在熊牛轉換的時候,這種策略能很快賺到第一筆錢,當牛市來到的時候,會更有信心。 而不管是給我1萬元、10萬元還是100萬元,當前我會考慮這樣的組合:招商銀行25%,銅都銅業20%,武鋼股份10%,云天化10%,新興鑄管10%,五糧液10%,云南白藥、麗江旅游和伊利股份各5%。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