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朝華凋謝不應是為下一輪特權讓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0日 07:53 每日經濟新聞 | |||||||||
葉檀 每經評論員 朝華凋謝。按古意,華即花,那么,朝華應是一朵早就該被鏟除的罌粟花。 去年媒體猜測的財務黑洞被證實:據朝華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報送給重慶證監局的《情況報告》,朝華集團貸款總額18.3億元,對外擔保總額9.7億元,而根據朝華集團、西
財務狀況如此低劣的公司馳騁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并一度被譽為股市炒家成功上岸者與高科技領域的先鋒,中國資本市場的許多文字過不多久就會讓作者無地自容。 從朝華的發展軌跡來看,屬于正在生成中的另一個德隆。路徑大致相同,動用行政與資本力量,以概念與資金抬高股價,以關聯擔保等方式從銀行掏錢;擴張野心相同,入水不久即轉戰上市公司、實業公司、基金信托、證券公司,金融帝國版圖呼之欲出。所幸的是,與以往不同,朝華集團在泡沫只有德隆幾十分之一的時候,張良賓與相關利益階層就受到了來自證監會、銀監會、深交所等監管部門前所未有的壓力,野心與風險一道戛然而止! 一些媒體突出了朝華集團的民營身份,并循此邏輯線索進行了過多的想像與聲討,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無論是用民企為德隆、朝華辯護,還是以民企為棍打擊國有資產流失,都是對經營方式的歧視性解讀。 作為資本市場的“西南王”,張良賓發家緣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戲劇性膨脹,和爐火純青的股市運作手法,其后的一連串資本市場與實業交織在一起的大動作,無非是打通行政“經脈”,以上市公司圈走股民與銀行的錢,而后以銀行的錢袋子打造數家實業公司的往復來回的老套路。 低調的張良賓深諳中國式的資本運作之道,那就是尋求與權力階層的結盟。 曾有媒體報道,張良賓的社交圈子大多是兩種人:金融界和政界人士。眾所周知,這兩種資源幾乎可以無條件互換,對于張良賓這樣有野心的股市玩家來說,缺一不可。事實上,中國的金融資源調配權正是行政權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不是原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勇,西昌電力到不了張良賓手中;如果不是涪陵建陶以三峽移民庫區企業的名義從國家移民局拿到一個上市指標,朝華也就無法在中國股市中招搖;當然,如果不是伴隨漫長熊市而來的這場監管風暴,已成為朝華集團“如夫人”的華西證券可能早已名正言順落入張良賓夾袋。 張良賓發達的另一條途徑是搬用銀行財富。朝華集團的眾多債權銀行中包括華夏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上海銀行、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等7家銀行的分支機構,涉訴金額約8億元。在國民財富的巨大漏斗背后,是中國金融機構壟斷身形背后的虛弱本質,其行政式的機構設置與市場化的考核要求,使銀行逐利過程如同火中取栗。朝華這種財務狀況混亂不堪的企業都可玩弄其于股掌之中,地方政府的一個眼色就能讓地方支行俯首貼耳,無怪乎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這些銀行立馬變成可憐的楊白勞。 張良賓們是中國早期資本市場原罪的伴生品,“民”字頭的出身也決定了他們草莽英雄的身份,容易成為嚴厲監管下的祭品。但唐萬里、張良賓、闞治東等“梟雄”的臉頰盡數被打上“違法”金印,何嘗不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大悲哀與大損失? 筆者唯一的希望是,此輪整治能為所有的市場主體開辟出一條公平投資的渠道,而不是為下一輪的特權階層讓出獲利之路。不管這些特權階層有什么樣天花亂墜的理由,都不能成為規則的豁免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