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聚焦新股重發 > 正文
 

IPO應盡量市場化 怎么發和發什么比何時發重要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11:44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王棟

  股改進程過半,關于恢復發行新股的討論也開始熱烈起來。在專業人士的各種意見中,圍繞當下是不是能夠恢復新股發行以實現“新老劃斷”的爭論較多。但是,依筆者的看法,其中一些討論并沒有觸及到本質。

  毫無疑問的是,股權分置改革、國有資產重組以及國外戰略投資者進入股市,確實使當前的證券市場產生了巨變。市場生機迅速恢復,我們看到的是一攬子改革措施起到了作用。那么,新股發行作為證券市場運行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是沒有理由走老路而重啟的,也需要進行配套改革。

  就“發新”的本質而言,筆者認為,“怎么發”和“發什么”,是比“何時發”更重要的課題。在我國

證券市場15年多的實踐中,成績巨大的同時也問題不少,相當多的一些問題,其實是由“新股發行”這個源頭而引起的。
股權分置
,就是發行源頭撕裂了“同股同權同價”這個基本原則的巨大后遺癥。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可以直接匡正這一點。

  除此之外,新股發行中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問題,如果不進行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也許會成為一句空話,大量排隊等待融資的公司也將失去最佳時機,國際股市風頭蓋過國內的尷尬現實,恐怕也不會因為加強行政管理的原因而輕易改變。

  在這樣一個改革良機,我們迫切需要以務實的態度來對待恢復新股發行的問題。現在,是為走向國際化和現代化的

股票市場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發行體系的好時機了,這個發行體系既要能夠服務當前市場,也要為未來的市場規模高速擴容預留空間,這比發新何時重啟更值得深入思考。

  事實上,深滬證券市場的發行體系改革,一直也沒有停止,例如發審委的組成、發審的過程、IPO的程序、申購的方式等等,但是這些改革一直是在一個固定的框架內。相對于成熟市場的IPO依靠全球資本市場的背景而言,相對于市場化的發行方式而言,我們的發行方式決定了申購資金投機性逐利,股票發行上市與否的決策者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企業真實情況等等弊端。

  這樣的后果,就會出現“劣股驅逐良股”的空間,少數粉飾財務報表的企業和缺乏發展后勁但當前處于巔峰的企業,“過會”后就很容易被申購者搶購,但是申購者獲得一、二級市場的溢價之后,也會很迅速轉手股票。

  以香港市場的IPO為例,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公司可以通過公開招股、發售現有股票、配股及介紹上市等4種方式發行股票,投資者通過認購獲得股票。按照投資者的性質,新發行股票通常由參與新股認購的國際配售投資者、一般投資者、有反稀釋權的股東等投資者獲得。

  國際配售的投資者分為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大富豪和非上市公開發行等,通過內部分配獲得新發行股票,其中有些股票有限售期。一般投資者就是散戶,通過參與首次公開招股申購中簽獲得新發行股票。在這個發行程序中,香港新股認購投資者要綜合考慮如何挑選新股、是否參與新股認購、認購多少數量、是否以及如何融資認購等問題,都是市場本身說了算。

  最大限度地實行市場化,這就是新股發行一條金科玉律。一家企業應該自主決定是不是發行股票,而投資者應該有權利、有義務,也有能力自己去把關,要不要申購這家公司的股票,申購多少,是否融資申購,中介機構在其間發揮應有的作用,監管機構主要關注其中各環節的公平、公正和公開。這可能是一個途徑。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