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大股東、占款情結與清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14:4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劉銳 大股東清欠成了近期證券市場的“重頭戲”。輿論不斷宣傳,管理層反復強調,目的是將股市的這場“攻堅戰”打出聲勢、打出威風。無獨有偶,近日,大名鼎鼎的飛天系掌門人邱氏兄弟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原因是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和刑法之規定,償還占款不力。
邱氏兄弟掏空幾家上市公司,事發后對還款一事并不積極,最終倒在了法律的“槍口”之下,這沒啥可說的。身份決定行為。如果結合清欠的大背景,在飛天系的隕落過程中,或許人們最需要關注的,既不是邱忠寶、邱忠國兩兄弟掏空上市公司的“吸星大法”;也不是邱氏二人的“創富”故事,而是邱氏飛天系的民營身份。 談到民營背景,民營控股大股東們在占款問題上不甘人后。上海證監轄區日前透露,該轄區異地民營控股公司惡意新增占用仍時有發生,已成為“清欠”突出問題;福建轄區則稱,截止去年底,須清欠的民營控股公司數量占總家數一半,非經營性占資則超過總數額一半還多;湖南轄區則表示,目前8家民營控股公司占資達20億,超過國有控股的9個億。 民企控股股東在占款方面“表現突出”,這與它自身的民營性質是分不開的,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宿命。天生渴望將“事業”做大、揚名立萬光宗耀祖,這是國內一些民營大老板們的共識,而國內資本市場給了它們實現這種“宏愿”的最好舞臺。在不斷膨脹的資本擴張運動中,壺多蓋少的資本游戲窿窟越玩越大,將手伸向上市公司也就成了一種必然。在這些資本富豪中,有的是開始就心存邪念,有的可能剛開始確實想做一番事業,但后來還是“入道”。 在國內,每一次資本市場與民營的轟轟烈烈結合都出現不少問題。2001年到2003年的那場券商“民營化”浪潮,如今已被證明是徹底失敗,其“后遺癥”至今仍在發作;德隆、格林柯爾、鴻儀、飛天等大小造系運動無一例外塌臺。而在清欠一事上,從公開披露資料來看,由于天生的利益驅動,民營控股大股東拖欠數量不在少數,而且往往是惡意侵占,相比之下,國企倒顯得規矩一些。 在諸多民營資本與資本市場不合拍案例中,拋開民營資本富豪們主觀故意、撈一把就跑的道德品質因素,有沒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譬如說制度機制方面的東西?無論是券商準入,還是控股國企上市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政策租金很高,民營控股股東如欲進入,付出成本不菲。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得手,民營控股股東往往選擇快速兌現,爭取以最快速度收回這種投資成本。在相關法規方面存在紕漏,違規成本很低的情況下,券商和上市公司往往就成了“提款機”。 目前民營控股股東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說到底還是利益驅動在做祟。要將利益驅動規范在合理的框架下,首先必須加大違法違規成本。目前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資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刑事責任追究。不僅要將這方面的違規納入《刑法》當中,而且一定要嚴懲,并且附帶高額的民事賠償,因為相對于動輒幾億元的利益轉移,即使判個二三年還是有很多人愿意以身試法。其二,有關部門可以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給予民企公平的準入門檻,降低管制租金。這方面做到位了,其它的事交給法律去辦。其三,要嚴格事前審核,鼓勵實質性重組控股,避免虛假買殼。其四,加強持續監管,發現問題盡早處理,防患于未然。如等問題積累到相當程度,再掀起監管風暴,其實屬下下策,因為這時解決問題難度更大、成本更高。 “清欠”利劍之下, 邱氏兄弟落馬,這給所有的大股東老賴們敲響了警鐘。對于惡意占款的大股東而言,“大棒”當然必不可少,但如能理順相關機制,“大棒”發力的時機再把握好一點,整個市場成本就會減少許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