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拜票、基金促銷與反商業賄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1日 09:57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孫森林 2月24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溫家寶總理在會上強調,治理商業賄賂是今年反腐倡廉的重點工作。與此同時,中紀委部署專項工作;商務部建立商業信用聯合管理機制;檢察機關啟用行賄犯罪黑名單;銀監會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治理商業賄賂的專項工作;國家工商總局建立企業賄賂檔案……一場反商業賄賂風暴已經來臨。
商業賄賂,這個專業名詞可能讓普通民眾感到一絲陌生。但如果說起“拿紅包”、“吃回扣”等社會現象,可能每個人都能隨手舉出一大串例子。沒錯,這些行為在法律上都屬于商業賄賂的范疇。近年來,商業賄賂不斷蔓延,從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到政府采購以及資源開發和經銷,商業賄賂幾乎無孔不入。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一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人們正在逐步接受這一現實,商業賄賂正在悄悄地成為社會的潛規則。商業賄賂受害者也可能成為參與者。 身處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可能對商業賄賂的感覺更淡一些。股權分置改革、公司治理、擴容、年報業績、大股東占款、關聯交易等詞匯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商業賄賂?似乎離得遠了點。 到底商業賄賂離證券市場遠不遠呢?不妨就從眼下最火熱的股改說起。股改中,上市公司一般都會舉辦一些財經公關活動,俗稱拜票。某些上市公司拜票時頗費心思,例如請個別持股較多的投資者到星級酒店嘬一頓;給到現場的投資者發一個價值不大不小的紀念品等等。這算不算商業賄賂呢?如果說這些行為還稱不上商業賄賂的話,那么,有的上市公司與基金高管進行私下“溝通”,私相授受,達成“君子協定”;有的上市公司向證券營業部“買票”,買投資者名錄等行為,總該算是商業賄賂了吧。 再說說基金銷售中的例子。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天晚上,一只老鼠敲開了貓的門,貓惺忪著睡眼,吼道,“找死。 薄@鲜笳f,“大哥,可憐可憐我,買點基金吧!薄⌒υ掚m然有點夸張,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基金業銷售的現狀,F在,基金促銷的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為了吸引投資者,有的基金認購、申購費用打折幅度遠遠超過了監管部門的規定;有的明里不打折,私下里卻以高額返現形式打折,對于某些大戶甚至全部減免認購費;有的基金則暗地里向證券營業部許諾分倉,借此提高證券營業部銷售基金的積極性。 上述這些股改拜票和基金促銷行為,到底屬不屬于商業賄賂呢?先來看一下商業賄賂的幾個基本法律特征:第一,商業賄賂主體是經營者;第二,商業賄賂行為人主觀上有在經營活動中爭取交易機會,排斥競爭的目的;第三,客觀上采用了以秘密給付財物或其它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個人行為;第四,其行為違背了相關行業或領域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很明顯,某些上市公司和基金的行為,都是出自主觀故意;都以秘密支付回扣方式進行;都在賬外進行,不在合同、發票中明示;都違反了證券監管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因而都屬于商業賄賂。由此看來,商業賄賂這個詞匯雖然在證券市場中被提及不多,但是商業賄賂行為卻在證券市場中并不少見。 商業賄賂的危害無須多言,關鍵是如何治理。加大懲罰力度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加重懲罰,并不能根治商業賄賂。比如醫藥領域,為什么商業賄賂極其盛行,就是因為制度設計不合理,醫院和醫生的尋租空間過大。同理,基金促銷中大量存在商業賄賂行為,是因為基金銷售渠道過窄,基金產品高度同質化。因此,治理商業賄賂,除了加大打擊力度之外,還要找準產生商業賄賂行為的病根,對癥下藥,理順機制。如此,才能治標又治本。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