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股改雖過半融資仍須謹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03:58 每日經濟新聞 | |||||||||
黃湘源 股改過半,主張恢復融資功能的人趁機借題發揮,認為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固有功能的恢復將為時不遠。可是,筆者看來,市場未必認同這一主張。 要客觀評判股改過半的意義
把股改過半說成融資功能恢復的歷史性時刻,無非是拾李青原之牙慧。李青原關于“兩三百家公司股改推出后,只要市值完成60%即可實行新老劃斷”的講話,并非證監會的既定方針,更談不上是市場之共識。李青原在不久前股改市值達到40%的時候,也曾實事求是地表示,“新老劃斷”沒有時間表。因此,對股改過半的意義應客觀公正評論。 市場害怕圈錢卷土重來 投資者并不是根本反對融資功能的恢復,而是恐懼圈錢行為卷土重來。在股改關心進度甚于關心對投資者利益之維護的情況下,過早地急于恢復融資功能,無論如何是難以說服投資者的。在股改的條件下尚且不能把投資者利益落到實處,憑什么說融資功能一恢復就能給投資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實惠呢? 以中小板為例,國務院日前發布的《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配套文件,透露出有意推動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上市的信息。盡管從長遠來說,這對于提高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速度無疑有著極為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就眼前而言,一旦中小企業板開始發行新股,對中小板的股價結構必然帶來沖擊。 “新老劃斷”時機還未成熟 把股改過半和“新老劃斷”或恢復融資聯系起來,在某種意義上也許就等于與股價跌一半聯系起來。如果是這樣,同股改前的“只講融資不講回報”有什么兩樣?筆者一向認為,股改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并不在于進度,而在于投資者利益的落實。如果對價依然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適當的補償,反而由于貼權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果上市公司依然不能給投資者提供穩定可靠的增長預期,反而還無休無止地打著利益侵占的算盤;尤其是如果在全流通攤薄股價的威脅還無法消除的情況下,又要開啟恢復融資的大門,那么,市場可能會再次用腳投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