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會否演政策雙簧 新老劃斷別在試探中來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2日 09:40 中國經濟時報 | |||||||||
蘇培科 近期,市場中流傳的IPO新規,著實讓投資者緊張了一把,讓兩會前夕的行情更加詭異。讓人緊張的不是其具體的規則,而是擔心IPO新規背后的“新老劃斷”。雖然該消息被中國證監會立即澄清、否認,但有板有眼、所列條款和內容相當專業的IPO新規并非空穴來風,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管理層在試探市場、上演政策雙簧。
為何會得此論斷? 主要是以前證監會在歷次政策和法規出臺之前,先將征求意見稿下發到下屬單位和會員單位,先做內部征詢,然后再對外公開。按此推測,此次流傳的IPO新規和前次流傳的再融資方案,應該不會是市場編造的謠言,事后雖然被證監會否認,但IPO新規試探市場之用意勿庸置疑。 如此羞羞答答的政策行為和管理層一而再再而三的試探市場,原因何在?是不是股改市值過半就認為股改快要成功了、“新老劃斷”條件成熟了? 截至2006年2月20日,滬深兩市共推出21批股改公司名單,有近60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改,目前公布方案和已完成股改公司的總市值已達17493億元,占滬深股市總市值的46.75%。按此股改速度計算,有人預計到本月底股改公司的總市值將過半。對此,一些人和一些媒體樂觀認為,困擾中國證券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中國股市的轉折在即,新老劃斷指日可待。 樂觀者認為,目前股市底部已經形成,投資價值正在顯現。主要是通過近五年的調整,市場泡沫已經大幅消減,國內股市的平均市盈率隨之下降,現在已經低于國際水平,很多股票的投資價值業已凸顯。并有市場統計數據為此證明,截至去年年末,以三季度業績計算,兩市A股平均市盈率為18.09倍,上證50指數和深成指市盈率均低于12倍,228家G股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1.06倍。同時,有些股票的價格已經低于凈資產,部分股票已經出現了“賤賣”。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高管人員,也在多次會議上強調“中國股市遍地都是黃金”的說法。 就連美國證券交易所負責市場監管的執行董事杰伊·斯圖爾特·博諾Jay Stewart Bono也對中國股市非常樂觀。他認為,中國股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應該用長遠的眼光把握中國股市的良機,若干年后的投資收益肯定會得到爆炸性的增長。他一再建議境外的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股市目前異常低迷的情況下激活股票投資計劃,是最好的時機,因為中國股市的低迷遲早會過去。 同時,一些境外的機構投資者也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資本市場,每天都在研究中國市場的走勢和政策,并紛紛申請QFII資格,看似氣勢洶洶,似乎阻擊中國股市的決心志在必得。 市場分析人士將這些蛛絲馬跡作為市場動靜的判斷和機會的把握上,則毫無疑問,畢竟市場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體,是投機、投資、博弈相互影響的最終體現,只要不過于離譜,其各種依據的判斷都不無道理。但若管理層借此跡象來忽悠投資者,讓投機者以此來拉抬行情,制造“全面股漲”的人造牛市,來掩蓋尷尬困境、粉飾太平,同時再籍此“欣欣向榮”的景象來萌動新一輪的政策,并試探市場反應來決定政策發布的成分,則用意和行為就值得唾棄。 而恰恰此次流傳的IPO新規和前次坊間傳播的再融資方案,都有著試探市場反應的用意,如果市場對此反應平靜,沒有反對的聲音,再融資和IPO全流通估計也已經上馬了,而且其“掠奪”的本性會在“保護”的幌子下體現無疑。 目前流傳的IPO新規和“新老劃斷”究竟有無依據? 從證監會的澄清情況來看,雖然事實沒有向外界公布,但“內部征詢”的潛規則已經毫無疑問,而且其依據顯然是根據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曾提出的說法,“只要占總市值60%的200-300家大市值上市公司順利完成了股改,股權分置改革就應該視為成功完成,IPO發行新老劃斷的時機就成熟了。” 在目前股改市值過半的情況下,其數量和進度似乎已經接近李青原的說法,但是股權分置改革截至目前算不算成功完成?IPO發行新老劃斷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首先從目前的股改情形來看,這幾百家股改企業實現了名稱加“G”的轉變,股價自然除權后再次壓低了所謂的“市盈率”水平“變化”,流通股得到了面臨自然除權的對價“變化”,非流通股在“鎖一爬二”之后可以實現直接流通的“變化”。其他方面并無異常變化,大股東“一股獨大”、股權分裂的歷史遺留問題究竟有無解決等,卻都無明顯變化。這些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而由歷史遺留問題演變的新問題“鎖一爬二”癥結,會不會爆發“全流通”危機,股價會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現在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雖然管理層在放開對境外投資者進入A股的“28號令”中,對此隱患已經有所防范。以外國戰略投資者持股10%以上、三年不得流通等策略來實現超級接盤,再次延期鎖定股票的流通期限,讓名義的流通股變成非流通股,保證證券市場的穩定運行。讓市場和管理層擔心的股改“鎖一爬二”制度漏洞得以彌補,但是境外投資人會不會以犧牲流動性來博弈這個所謂的“爆炸性增長”,還得另當別論。筆者曾在中國經濟時報發表的《A股國際化須擯棄“圈錢”邏輯》一文中,對此進行過詳盡論述,認為此舉雖是進行A股國際化,但實際用心卻帶有強烈的“圈錢”邏輯。所以股改的制度漏洞“鎖一爬二”能否靠“28號令”實現“無縫接軌”,管理層用心能否得以順利實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況且目前的股市體制改革并未從根本上扭轉市場困境和改變畸形體制,也未恢復市場的投資者信心,更沒有恢復市場“投資、融資和資源配置”的本色功能。而且在各種傳聞、政策試探面前市場顯得弱不禁風,顯然說明市場的體制改革并未完成,真正拐點并未到來,“新老劃斷”條件并未成熟。如果在近期就讓“新老劃斷”開閘,不但不能改變被邊緣化的中國A股市場,反而會給目前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添亂,同時在中國股市自身體制弊端和發行體制未徹底變革之前,IPO新規和再融資方案須認真研究,否則治標不治本的股市改革,到頭來仍然會不徹底,反而在新的政策措施下還會出現更多的新問題。 但是我們知道,“新老劃斷”像“大姑娘上轎”一樣遲早都得來,是躲不過去的,只能希望它不要來得過于匆匆忙忙,要來得有所準備,在條件成熟得時候到來,而不要再試探中“胡來”。 因此,在目前中國股市要抓緊時間強身健體、主動實施體制改革、加大制度規范的力度、完善法制建設和上市公司的質量改造。同時在目前這個節骨眼上,不能輕言股改成功、不能隨意定義“新老劃斷”條件是否成熟,更不能以“股市轉折機會來臨”、“大底部”和“遍地黃金”來誘導投資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