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將牛10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10:29 《財經文摘》 | |||||||||
財經大勢“展望2006”專輯之中國篇 中國股市將“牛”10年? 一個國家的股市要興旺,無疑需要兩大支柱:充沛的資金和大量資質良好并有信譽的上市公司
中國股市連跌四年之后,管理層在新年伊始,就推出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的新政策。年初股市開出“小陽春”,甚至有人大膽預測中國股市將連走10年大牛市。 這個可能性有多大,當然見仁見智。但股市脫離下降通道,轉而與中國整體經濟同步增長,并非不可能。不過,這種轉變是有條件的。 資金流就像依托股市的水,不過,水可載舟,也可覆舟。長期以來處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境的廣大中小投資者,已經冰冷的心,并不是單靠一兩條新的政策就可以暖過來的。 自2001年至今,中國股市市值已經跌去了近一半。政府用遍了回購、權證和增持等手段,股市仍然沒有大的起色。好的政策固然重要,但相對于整體股市而言,還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好的政策要有基礎良好的上市公司,不靠操縱市場而漁利的大投資者,以及健全的監管體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動力才能持久。 相信引入海外機構投資者可以救市的人,可能是看好戰略投資者在交通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香港上市中發生的作用。戰略投資者給了流通股股東信心,使得建設銀行這樣集資額超80億美元的大盤股也能夠被輕松消化,而且上市以后還一路走高。 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不佳 但中國上市公司對外資的整體吸引力,和中國的銀行企業有很大的區別。外資之所以爭搶中國的銀行,是因為它們具有一些外國投資者難以獲得的資源,外資銀行為了自己在中國的長遠發展,需要和它們合作。更重要的是,中國銀行業最近幾年的盈利翻了幾倍,投資它們有利可圖。 中國股市之所以長期低迷,上市公司質量整體不佳是重要原因。當然它們之中也不乏浦東發展銀行等相對好的上市公司,但靚女先嫁,已經獲得了外國投資。外資尚未進入的公司,不是不被境外投資者看好,就是本身缺乏合資的愿望。新政策門檻不低,要求外國戰略投資者持有10%以上的股份,并且規定投資凍結三年,投資對象也僅限于完成股改的幾百家公司,外資當然會三思而后行。 中國股市引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已經三年多,但它們對中國股市的作用不盡如人意。管理層引入境外投資,目的當然是希望他們能夠積極入市,并做長線投資。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外資投資中國是為了賺錢的,怎會甘做冤大頭,給中國7000萬股民墊背? 國際投資者也可能被耍 雖然外國投資者對投資中國公司很有興趣,但它們對投資也相當謹慎。有一位美國大基金的管理人就直言說,因為中國股市情況復雜,國際上的經驗未必會在中國適用,可能反而被在中國市場內打拼多年的對手耍了,因此暫時不愿意申請投資資質。已經有一批率先進入的外國資金在中國被套住,期望外資前仆后繼顯然是不現實的。 一個國家的股市要興旺,無疑需要兩大支柱:充沛的資金和大量資質良好并有信譽的上市公司。中國有14萬億元人民幣居民儲蓄,10萬億元人民幣企業儲蓄,這些錢是中國股市潛在的強大驅動力。中國市場不缺資金,缺的是好的投資目標。國內上市公司弄虛作假,券商關聯交易的情況屢建不鮮,使得中國股民對股票失去了信心。 靠境外機構可以大舉進入的利好消息刺激,上證綜合指數在年初的頭五個交易日已經漲了近5%,沒有境內投資者的支持,中國股市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外諺有云:金錢是隨著商譽走的(Money follows trust)。不管是外資或是本土股民,在中國股市的信譽得到重鑄之前,當仍會戰戰兢兢,一步三回頭。只有在打假取得階段性成功之日,股民的心才會全面轉暖。 出處:路透社2006年1月11日特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