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中國股市 寫自6年前的文章今仍可一字不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向東/文 一篇六年前寫的東西,拖到今天發表,居然可以一字不改,足見金融改革之滯后、緊迫,亦證明根本問題雖然未變,輿論環境已頗為寬松;倘能引起認真深入、善始善終的討論,則股市幸甚,國家幸甚!
大市牛皮,不知所終。 以往每次“熊轉牛”,必有一前提,即:高層點頭,銀行放水,莊家起哄,證監裝瞎。 如今卻是:高層極其謹慎,銀行大限將至,莊家土崩瓦解,證監誠信存疑。 “5·19井噴”留下的窟窿太深太大,股民無辜亦無奈,“哀莫大于心死”。 中國股市的“臟、亂、差”,由來已久,人所共知;但為何從未見媒體登過系統的批評? 筆者六年前因“5·19”寫的這篇文章(雜談而已,未敢立論),朋友們建議我不要發,擔心的就是缺乏公開、公平爭論的學術氣氛———尤其當你寫出來的東西有可能斷人家財路的時候。 兩年后,說“皇帝沒穿新衣”的吳敬璉果然引起圍攻,剿滅手法,似曾相識(抓住一點→肆意歪曲→無限上綱→一棍子打死);換作別人,怕早成“反革命”了!觀眾慨嘆之余,更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為智者的飽學、股蟻之可悲。 結果,一場超級荒唐、早該結束的游戲竟又被拖了四年(十五年下來,兩萬五千億投資80%不見蹤影,市值“蒸發”的同時是黑手暴富、高管潛逃)。眼下的股市,唯有兩個字可以形容:慘和窘———股民慘到底,當局窘至極———該是尋根究底、認真檢討中國股市的時候了! 中國金融市場,光看數量和問題,銀行遠超股市,要論質量與希望,直接融資則潛力無窮———說整個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真正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此亦不為過———我們只是南桔北枳、誤入歧途而已。 黨中央英明決策,和諧社會要科學發展;股市怎么辦?如何把這個大彎子繞過來? 解決股權分置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正如上市并非國有銀行改革的根本一樣。 “銀行的錢是向老百姓借的,政府官員是靠老百姓養的”———道理何其簡單,篤行何其艱難! 我們需要一場徹底改變金融生態的大討論。 大討論絕不能囿于專家權威的小圈子———且不提過往某些后果惡劣、影響深遠的政策大多出自“高參”們的餿主意,至少不能容忍那種大腕圍攻大腕又不了了之、嚴重侮辱民眾智慧的怪事再發生。 改革開放以來,方方面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股市未能錦上添花,這點缺憾并非不可彌補。期盼一個健康成長的市場,乃學者起碼的良知,愛深恨切更是人之常情;明乎此,目標一致,氣氛正常(不以人立言、以言立人,更不因言廢人、因人廢言),辯論才會有生氣,方能達共識、成正果。大家說是不? 在下蝸居草民,極度弱視,股海茫茫,伸手難見五指,只聽過豬跑,沒吃過豬肉;語焉不詳甚或危言聳聽之處,讀者見仁見智均可,切勿處處以偏代全、對號入座;“班門弄斧,誤傷無辜”則在所難免,敬請多多包涵。 逝者如斯,濤聲依舊。 一篇六年前寫的東西,拖到今天發表,居然可以一字不改,足見金融改革之滯后、緊迫,亦證明根本問題雖然未變,輿論環境已頗為寬松;倘能引起認真深入、善始善終的討論,則股市幸甚,國家幸甚! 乙酉冬至是次“井噴”,議論紛紛。筆者關注的是某大報特評所斷言:“證券市場具備了長期發展的基礎,對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和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至者,極、最之謂也。要不是這句話醍醐灌頂,又終于有了一部證券法,我本以為這糟透了的股市,早晚會“關了就是了”的。 弊病 中國股市的弊端,早已是司空見慣。茲擇其要者,列舉如下: 1.配額發行。對市場經濟中最活潑的元素———股票,施行最原始的計劃管理———配給,上市指標成了部門、地方的搖錢樹、抽水機;發行與上市聯動,令一級市場大戶暴利、二級市場股民泣血。 2.化裝上市。機構與上市公司共謀,壟斷發行市場信息,蒙騙散戶,為內部董事造福。 3.股權分割。國家、法人股與社會公眾股同股不同本、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蔚為中國特色。 4.偽造業績。慣用伎倆之一:不務正業的上市公司老總勾結大股東露出看上去很美的分紅方案令股價飆升,待大股東和莊家出貨分錢后,又操縱股東大會否決分紅方案,將追漲的散戶套死。 5.當死不死。1998年,389家上市公司(幾乎占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搞了620起資產重組;多數目的在轉移金融資源,待公司油水榨干后再將“殼”轉賣。 6.莊家不仁。操縱垃圾股大起大落引跟風的散戶入彀,利用技術指標的重要關口制造空頭陷阱、多頭陷阱;手段平常卻屢試不爽。原因很簡單:阿爺有錢;信息不對稱。 7.中介不義。玩弄會計處理手法,粉飾、隱瞞、造假,欺騙公眾;漠視社會責任,出賣職業良心。 8.股民無權。中小股東在董事會上無代表,一切由國家股、法人股的代表說了算,使95%以上的上市公司沒有被收購、控股的風險,管理層失去壓力和動力,內幕交易則層出不窮。 9.券商無良。證券公司的國有身份令主事者利益與風險極不相稱;因此,勾結上市公司操縱股價,挾巨額違規資金進場興風作浪,誘使散戶快進快出,以坐收漁翁之利———炒風日盛,它就是“始作俑者”。 10.證監無責。一級市場暴利經年累月、怨聲載道,它視而不見;房地產公司拉兩家搞電腦的摻了一點點股(均不到1%),就讓其冠上“科技”的美名;那么多爛污公司上市都是它最后蓋的章,股民受騙、血本無歸,它卻啥事兒也沒有。 丑聞 中國股市的丑聞,其臭無比,國人無不瞠目,海外亦為之掩鼻。現僅挑大者,重“聞”一遍: 1.“原野”奇跡。刁民彭建東,1987年7月,拉來兩家國營小企業、一個香港小老板,用一紙投資協議,弄了個中外合資公司牌。10個月后,1988年5月,彭玩了幾下“空轉股”、“虛擴資”,就讓自己名下的資產增值20倍(實際上是無數倍,因為最初他名下的15萬也是他承包的公司墊的,自己根本一分錢也沒出);過了11個月,至1989年4月,彭利用會計師事務所兩次“假評估”,又使原野公司增值20倍,達6500萬元,其中98.4%完全由他個人控制(這時的彭,已擁有香港豪宅數所、澳洲護照一冊)。又過了11個月,至1990年3月,原野以“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股份公司”堂皇上市,趕上了這一年的股市狂潮。上市11個月后,“奇跡”敗露,彭先到香港再去澳洲;后誘捕回國,拖到1995年底,竟以宣判16年徒刑,驅逐出境了事。 2.“君安”黑箱。經一系列巧妙的安排,君安證券7億資本金中的6億,轉到了兩家由君安工會出面持股、實則由兩三個高層控制的公司手里。而這6億資本金從何而來?1997年一年的凈利潤7億又去了哪里?至今尚未曝光。 3.“東鍋”大貪。1996年底,“東方鍋爐”四個老總利用職務之便,將未發行的132萬股公司管理的股票違規出售后再交回公司原定本金,把900萬巨額差價私分,被判死緩和無期。如此輕取豪奪,足見管理漏洞之大。 4.“紅光”巨騙。筆者在20世紀70年代自裝電子管電視機,用的就是50年代蘇聯援建156個項目之一的紅光廠生產的黑白顯像管。現今彩管廠遍地開花,“紅光”早已窮途末路。讓一家如此落后的虧損大戶上市,只能改頭換面、徹底造假。那個會計師事務所主任,居然將1996年實際虧損1.03億“包裝”成盈利5400萬。1997年6月“紅光”上市圈錢4.24億,半年后虧損兩億,一年后虧得精光,股價從十四塊五跌到四塊五,被騙入市套牢者不計其數。1998年底,一位上海股民把有詐騙責任及連帶責任的19名紅光董事和5個中介法人告上法庭,唯獨漏了該負最后責任的證監會。 5.“民源”戲法。一家農企,在不到10個月(1996.4-1997.2)的時間內股價從2元升至26元。1997年1月年報稱每股凈利潤年增1300倍,擬10送9.8股。玩笑開過頭,被質疑投訴,于1997年3月3日停牌,1998年4月真相大白:其1996年5.71億利潤中竟有5.66億(99%以上)乃子虛烏有,實際每股收益不到5分錢。結果法院介入,但介入的法院非海南(注冊地),非深圳(案發地),而是北京的中級法院。后來的事,不提也罷。(之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