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2005年中國股市解除沉疴 以股改的名義推倒重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1日 08:17 東方早報

  早報記者 陳其玨

  若干年后如果有人回首中國股市前塵,或許會發現2005年是一條重要分水嶺!

  盡管從大盤走勢看,過去一年的股指曲線依然沒有走出四年“長熊”的陰霾,甚至兩度徘徊在被視為最后心理關口的千點,但在蕭瑟索然的市場表象背后卻發生著關涉中國股
市前途氣運的重大嬗變:首先是飽受爭議的股權分置改革掀開大幕,成為貫穿2005年的制度變遷軸心;其次是備受期待的《證券法》、《公司法》修訂通過,構成維護市場公正的法律準繩;再是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核心的市場治理漸次展開,成為推動市場基礎性建設的制度平臺。

  上述具有創新色彩的舉措都在幫助中國股市破舊立新,它們共同勾勒出一條資本市場制度變遷的軌跡。由于這條軌跡的存在,2005版的中國股市不再平淡無奇。

  股改:解除中國股市沉疴

  2004年2月1日,《國九條》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地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就全流通放出明顯信號。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改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10天后,4家公司被迅速圈定為首批試點企業,股改大幕就此開啟。作為國有股減持失敗后引導全流通的一種替代路徑,股改無疑承載著太多的希望與訴求,但同樣牽纏著更多的非議和糾葛。

  市場首先還以顏色:股指在6年后再度跌破千點。但管理層這次已有所準備,迅速利用“在股改實施新老劃斷前暫停IPO”、“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停止再融資”、“增加60億美元QFII投資額度”等一系列利好幫助市場企穩。

  與此同時,外界對股改的爭議突然升級,甚至出現了從根本上否定股改的聲音:先是曾任國務院國資局企業司司長的管維立的《三萬言書》———《中國股市的荒唐一幕》,認為股改是“在錯誤的時機發動的錯誤試驗”;隨后,2005年7月25日《金陵晚報》刊載經濟學家吳敬璉專訪,指出“千點托市不應該,補償流通股股東不盡公正”。5天后,寶鋼獨董單偉建對寶鋼新的分紅方案投下反對票,并撰文表達了對現行對價方案的強烈質疑。

  作為回應,股改支持派的代表———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劉紀鵬寫就“駁《三萬言書》”,以洋洋數萬字對上述觀點進行批駁。

  而圍繞股改的對價水平,各界觀點同樣莫衷一是:有認為現有對價水平過高者,如湖南大學商學院院長謝茂拾發文稱股改對價嚴重高估,導致國資流失5000億元;也有認為現有對價方案過低者,如著名作家周梅森提出股改對價至少要達到10送5。

  面對各種聲音,監管層毅然連續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改的指導意見》、《上市公司股改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股改業務操作指引》等數個重要文件,推動股改義無反顧地鋪開。

  為了給已進行到關鍵時刻的股改添柴加火,由證監會、國資委等五部委組成的股改領導小組于2005年11月10日在北京首次召開“股改工作座談會”,股改開始加速。

  從根本上看,2005年啟動的這場重大改革是為了解決中國股市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深層次制度缺陷,其牽涉之廣、難度之大、非議之多、交易費用之巨都是中國自有資本市場以來其他各項金融改革所無法望其項背的。也正因此,股改奠定了在2005各類改革中的軸心地位,其也被譽為是一輪“解除中國股市沉疴”的制度變遷。

  市場創新:多樣化轉型

  如果說股改是從中國股市的肌體內部實施“手術”的話,那么去年出現的各類市場創新則是在進行“整容”與“修補”。

  市場創新首先體現在產品創新上。去年7月18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了《權證管理暫行辦法》;8月22日,寶鋼權證掛牌上市。此舉豐富了金融品種,提高了投資者進行組合設計時的風險免疫能力,大大拓展了市場的深度。當然,由于初期的制度缺陷,由寶鋼權證帶來的投機風也引致不少詬病。

  為了避免權證交易過度投機,上證所在武鋼股改引入蝶式權證后推出了權證創設機制,即允許創新類券商發行基于資金或者現券支持的權證。雖然權證制度至今仍受爭議,但股改公司卻對權證日漸傾心。此后,萬科、新鋼釩、白云機場等相繼推出包含權證的股改方案。

  除權證之外,國債期貨、股票期貨、股指期貨等其他金融衍生產品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設計。創新類券商則獲準發行集合理財產品,成為去年股市的又一大亮點。

  創新的另一個表現是鼓勵新資金入市,此舉大大拓展了市場的廣度。去年2月20日,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共同制定推出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此后,由工行、建行和交行參股設立的基金公司首募規模達到100億元。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社保年金、企業年金入市進程也在進一步加快。2005年2月17日,保監會與銀監會聯合下發了《保險公司股票資產托管指引(試行)》和《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從而大大拓寬了股市的資金來源。2005年7月,證監會宣布新增QFII額度60億美元,使QFII試點額度由原來的40億美元一舉提高到100億美元。作為上述市場創新的配套行動,上證所、深交所還在市場監管、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實質性嘗試,推出了ETF套利機制、大宗交易雙向報價業務,發布了兩市統一指數滬深300指數、中小企業板指數等。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根本

  股改被監管層寄予厚望,市場創新也備受各界期待,但這些均未完全觸及股市最核心的問題———市場治理。要根本解決中國股市多年來的市場積弊,唯有讓改革介入到更深的市場治理層面,以基礎性的制度建構來擠破市場昏聵的癰疽。這包括兩方面內容:上市公司治理與券商治理,而前者更被視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根本。

  在去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召開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就曾明確指出,要完善證券市場,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是根本,同時要加強以制度為主的證券市場的基礎建設。這為此后的一系列市場治理舉措定下了基調。

  2005年10月17日,新修訂的《證券法》和《公司法》獲十屆全國人大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并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圍繞“兩法”的頒布實施,各部門還進行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的修訂與調整,包括新股發行規則、新的會計準則等。

  2005年11月2日,國務院批轉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對長期以來堪稱中國股市“痼疾”的大股東占款問題推出一系列嚴厲的懲治措施,有關部門同時確立了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并且成立了專門小組。

  2005年11月14日,證監會宣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規范意見》(試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由此打開了人們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想象空間。

  2005年12月23日,《關于規范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的通知》頒布,證監會與銀監會在聯手治理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的同時也進一步整肅了市場。

  “這些舉措有助于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可信度,樹立公眾的信心。”高盛(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日前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對此作高度評價。但他同時認為,除了政府負責監督外,中國證券市場更需要一種市場監督的機制。像國外的很多大股東占款現象沒等到政府出面干預就已受到市場的懲罰,美國近幾年倒閉的幾家大公司就不乏其例。

  “而在中國,很多企業(尤其國企)由于背靠‘大樹’,即便有這種侵占行為也沒有得到懲處,且一旦面臨困境還可得到政府的援救。這才是問題的根源。”在他看來,中國政府還是應當讓市場更充分地競爭,同時加強董事會的權力,以使其承擔更多的法律責任。

  盡管如此,在中國這樣一個既先天不足、又發育不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制度通衢上邁出的任何一步都意味著對傳統觀念的沖擊以及與既得利益的博弈。去年發生的這一連串制度變遷未必會在短期內讓中國股市“涅槃重生”,但至少是跨出了最艱難的第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講,2005年在中國股市的歷史坐標中既不屬于過去,也不代表現在,而是預言著未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3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