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郎咸平PK趙勇到底誰冤屈 MBO不二法門早非秘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08:08 北京現代商報

郎咸平PK趙勇到底誰冤屈MBO不二法門早非秘密

  趙勇終于忍不住了。自從當上長虹集團的掌舵人,他在一年半時間里頻頻遭到“郎大炮”的攻擊。上周末,趙勇首次回應郎咸平的質疑,并宣稱“郎咸平攻擊我搞MBO,我不怕”。

  試水員工持股

  據本報股市三人行特約嘉賓君臨萬方索非特透露,勾起郎咸平攻擊欲望的是今年4月16日長虹發布的兩份財務報告。一份是2004年年度報告,在該年報中長虹披露上一年度共虧損36.81億元。而僅僅晚兩天,長虹又公布了2005年的第一季度報告,報告中顯示,2005年前3個月長虹賺了1.74億元。

  經營公司難免賠賠賺賺,但巧合的是,就在長虹公布兩份報表后的1個月,長虹又正式宣布,剝離部分業務成立獨立子公司——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試水員工及管理層持股機制,5年內使員工持股達20%。

  巨虧過后剛有一點起色,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這一舉措,自然引起郎咸平的警覺。郎咸平認為,趙勇的這種安排難逃在MBO過程中做低國有資產的嫌疑。

  翻起陳年舊賬

  追漲狂徒呂文軍認為,郎咸平的這種質疑并非空穴來風。早在今年4月,呂文軍曾親自參加了郎咸平在上海舉辦的一場講座。在講座上,郎咸平詳細地解剖了趙勇前任——倪潤峰在長虹MBO上的努力

  郎咸平指出,倪潤峰2001年復出后,長虹當年的存貨便開始激增,存貨周轉倍數與同行相比最低,但是存貨跌價準備卻維持在很低水平。同時,長虹開始從事大量的短期投資業務(委托理財),但是未對短期投資做任何跌價準備。長虹有大量的應收賬款,但是卻不計提任何應收賬款損失準備,這一切造成長虹賬面上的虛假繁榮。后來,計提款項后,長虹股價短期下跌了25%。

  郎咸平認為,該計提的款項不計提,正是國企老總MBO的共同特征,其操作手法幾乎與哈藥、宇通、張裕等如出一轍。這樣做的好處很多:一是儲備大量的可計提資產,等待MBO時機,伺機計提;另外還可以造成股價下跌,大幅度降低公司資產和股價,從而便于管理層低價收購,讓MBO大功告成。

  MBO加速國有資產流失

  據呂文軍回憶,郎咸平當時就曾指出,復出后的倪潤峰想要MBO,必須尋找到像海爾內部職工持股會那樣的運作平臺,因此才有了2002年6月成立職工持股會的設想,但當時綿陽市政府不允許。這一次,繼任者趙勇舊事重提,成立獨立子公司——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試水員工及管理層持股,呂文軍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倪氏MBO的翻版。

  另外,郎咸平對長虹高達100億元人民幣的海外應收款一事仍然耿耿于懷。早在2000年,長虹就有大量的應收賬款,而倪潤峰復出后,應收賬款更是直線增加。特別是2001年9月份,長虹與APEX合作后,其80%的應收賬款都來自APEX。

  郎咸平對長虹與APEX的合作提出一系列質疑:為什么倪在復出后要選擇與APEX合作?為什么明知APEX早有拖欠貨款前科,仍然與之合作?為什么明知高風險仍然進行交易,直至事發?

  一位從事資本運作的人士透露,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單憑自己的工資積累去收購總資產上千萬甚至十幾億的國有資產,是根本不可能的。企業原有領導者必然會通過各種手段為自己未來的收購積累資金,靠山吃山是惟一可行的路徑。

  如先把企業做爛,讓價值10億的企業虧損成幾百萬,這樣買的時候就便宜了許多。另外,通過對外投資,與合作伙伴合謀拖欠企業貨款等辦法,把本屬于企業的資金轉到自己的腰包,最后用來支付收購的費用。這幾乎是不二法門,倪氏以及趙勇的做法可能是無心之過,只是剛好和這些法門“撞車”,才引起郎咸平的質疑。

  商報記者 張景宇 實習記者 王磊

小調查

您如何看待國企MBO?
存在巨大尋租空間,會造成國資流失
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效率
視不同情況而定

您覺得長虹是否應該進行MBO?


不好說


    相關報道:

    趙勇稱不懼郎監管 首度回應外界對長虹MBO質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9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